APP下载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灵魂

2015-06-25尚宪鹏

企业文明 2015年6期
关键词:竞争力价值观核心

尚宪鹏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个人三个层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积极开展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企业落地生根的有效手段。形成具有本企业特色的核心价值观,对于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凝聚企业改革发展力量,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孕育企业文化的种子

2014年2月,在中央政治局的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中,习总书记发表讲话并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他强调要把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民族如此,国家如此,企业亦如此。核心价值观就是一个企业孕育自身文化的种子。无数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没有速成的企业文化,符合实际的核心价值观、完整的企业文化手册、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形象识别系统,甚至包括成系统的导入、灌输,都仅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开始。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做取舍、辨是非、明赏罚、论能否、定褒贬的标准。企业核心价值观应该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对是非、能否的判断标准。要告诉员工“我们是什么”和“我们干什么”,让大家知道我们是什么样的企业,在这样的企业中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其次是对企业发展愿景和目标的认同。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不是由它的条例、章程、名字来定义的,企业只有具备了明确的使命远景才可能制订明确而现实的战略目标。”这其实是告诉全体员工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发展又是为了谁?再次,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在认同基础上对目标的自觉追求。当前面两个内容在企业全员中达成共识之后,就要将其转化为行为规范,形成目标激励与制度约束的有机结合。最后,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成员形成的一种共同境界。企业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种价值追求,更是一种精神境界,也是彰显一个企业特色、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重要因素,还是抵御企业外部环境中各种扭曲的、混乱的价值观冲击的有力保障。

企业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的就是员工的动机,进而再影响他们的行为,使其行为趋向于企业目标,这就是企业核心价值观种子的作用。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竞争力持续增长的源泉

麦肯锡咨询公司在调查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深层次原因时发现,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他们的经营战略和实践活动总是不断地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是始终稳定不变的,他们出类拔萃的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都得益于这种经过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优秀而独特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企业核心价值观之所以有如此持续而强大的力量,跟它自身的四大特性是密不可分的。一是它的不可复制性决定了它是企业本质性的竞争力。在企业中,营销手段、管理方法、科学技术都可以学习,但价值观却很难移植和模仿。因为企业核心价值观是经过企业创建者和一代代的继承者不断传承、弘扬、丰富和发展而来的,是经过历史检验、选择、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二是它的包容性决定了它可以凝聚一切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内部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企业的最高精神追求,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它超越企业的经营区域、管理层级、责任分工,特别是对于国际化的企业集团来说,它还要超越国界、民族和宗教等。三是它的社会性决定了它是企业品牌的核心价值。优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企业与社会公众、与市场客户交流沟通的一座桥梁,是一个品牌给社会的最基本印象。四是它的规律性决定了它能够把握企业正确的发展方向。企业核心价值观能反映企业发展、人的发展的最基本规律,从而具备一种毋庸置疑、不可妥协、毫无谈判余地的特质。这种规律性也使得它能够引领企业发展的总体航向。

任何企业,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但产品是由技术决定的,而技术竞争力是由制度竞争力决定的,而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文化和理念,没有优秀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也就没有先进的制度。因此,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理念是企业最基本的竞争力。

企业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全体成员的价值观

如果核心价值观的总结和提炼只是高层管理者的工作,而没有员工的参与,在实施中就有可能遇到抵触或者不合作,那么再完美的核心价值观也无法发挥作用,而且非常容易出现宣称的核心价值观与实际情况不一致的“两层皮”现象。因此,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自始至终都需要企业全员的参与,才能保证实施过程的顺利,也只有员工的全程参与,才能使企业上下全面准确地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达到上下同心。

执行力的问题是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企业制订出来的计划和制度得不到员工正确的理解和执行,从根本上来说,出现这个问题无非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员工的素质问题,也就是说,执行者不具备执行这项工作的能力;二是理念的冲突,就是企业的员工无法理解这些制度和计划的合理性,或者说是没有实现价值和利益的认同。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执行者的工作能力,也可以作出一些人事上的重新安排,但问题往往在于他们具有完成工作的能力,却不愿意去做。因此,核心价值观的全员认同、全员建设是解决执行力问题的根本途径。

如何才能让企业全员都认同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呢?“共享”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里的共享有两方面的含义:第一方面,这种企业核心价值观必须得到企业所有成员的内在认同,不仅仅是口头上、在使用正式的企业话语系统时的认同,而且是在信仰层面、理性层面、情感层面、行为层面上的全方位认同。第二方面,这种企业核心价值观是基于平等原则或对等原则的均衡价值观。平等原则在企业层面可能表现为很多更细化、更具体的价值观形式,如契约精神、对制度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合作精神、信任精神等,但归根结底,还在于企业的全体成员是否能在一起分享知识、分享财富、分享快乐,并因为这些分享而拥有更加丰沛的人生。

企业核心价值观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当前,在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企业不惜重金请专家或者专门的咨询公司为自己精心雕琢一大本包装精美、辞藻华丽的核心价值观手册,便以为完成了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其实,核心价值观不是设计出来的,它反映的是已经沉淀在企业中的那些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导向,而不是企业之外的专业人士设计出来的蓝图。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策划或者设计,首先是对企业现有文化的提炼和总结,然后才能结合企业未来发展战略,融合未来的价值导向。不考虑企业实际的价值观是无用的。

企业核心价值观的作用在于指导性、规范性和约束性,它作用的对象是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管理行为。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核心价值观绝不是挂在墙上、贴在公司网站上,或者写在员工胸牌上的一句口号,它必须用来指导行为。要发挥它的作用,就要实现人们对它的认知和认同。这个过程就是对企业广大干部员工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修正过程。需要做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需要通过不断灌输思想、反复强化训练和积极的正面引导,逐步地去改变。

如果说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还更多的停留在认识层面的话,那么对它的认同则更加强调实践性了。就是要按照企业核心价值观设定的方向,用具体的形式和内容来体现其内涵,并固化为一种制度加以执行。也就是说,我们在开展企业核心价值观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有VI(视觉识别),更要有MI(理念识别)和BI(行为识别)。

企业短期的繁荣可以通过许多方式获得,但是企业持续增长的力量却只能从价值公理中获得。也就是说,企业最终的竞争力取决于它在一系列价值中如何进行价值选择,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才是企业竞争力的原动力。

(责任编辑:筱 湖)

猜你喜欢

竞争力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论外卖品牌的竞争力
日本竞争力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