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传统钢琴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创新

2015-06-03雷瑞泽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式

雷瑞泽

摘要: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世界也有了更高的追求。近年对艺术的关注度逐年升温,钢琴教育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传统的钢琴教育已难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四个方面,探讨了传统钢琴教育模式的创新措施。

关键词:教育目标 教育理念 教育方式 教育内容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在专业之外能够掌握一门艺术特长。钢琴作为一种颇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乐器,得到很多人的垂青。截至2010年,中国已有3000多万人学习钢琴,学钢琴的儿童数量居世界第一。高等院校中50%以上都开设有音乐专业,钢琴课程的设置也可见一斑。但其传统的教育模式并不符合现实中钢琴教育需求普遍性发展的时代特色。因此,需要探索出创新性的钢琴教育模式,提高我国钢琴教育水平。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育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正由精英教育向普及教育不断转变。与之相适应,钢琴教育的目标也需要进行重新定位。传统钢琴的教育模式目标是给学生传授钢琴知识,训练其钢琴演奏能力。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功利色彩。很多人学习钢琴没有主观兴趣和爱好,或是为了满足自我的虚荣心,或是因为钢琴教育与等级考核挂钩,不但容易丧失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不可能取得好的教育质量。偏重对技能的单方面的侧重培训,就容易忽视学生对音乐的正确感知与理解,要创新教育模式,就需要树立宏观的教育目标,弱化钢琴学习的功利化色彩。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艺术修养的培养,使学习者能够通过钢琴学习陶冶情操,提高艺术欣赏力与音乐鉴赏力。必须对此教学目标加以正确的确定和引导,才能对相应的教学模式进行合理的有效制定,进而逐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钢琴教育体系。

二、教育理念

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以传授为主要教学方式,重点是对钢琴知识的教授和钢琴技术的传承。以教师为主体,通过对学科知识系统讲授,将钢琴技能传授给学生。在当前的环境下,钢琴教学应该随着社会发展变化和课程改革作出改变,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从属地位。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条件下,加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主要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带动学生的自主性。对钢琴学习来说,对音乐敏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与专业技能同样重要。缺乏热情和联想力,学生很难充分学好钢琴音乐。所以,钢琴教学必须要将传授、启发和引导等充分合理结合起来,需要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作能力进行相应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和决定进而对知识与技能加以扩展。这样,学生才会获取更加丰富的感受和灵感,即使面对教师没有传授过的作品也能够独立进行演奏和设计。

三、教育方式

除了在教学理念上的创新,还要在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上加以改变和尝试。传统钢琴教育一般都是采用一对一的个别授课方式,以教师讲解乐谱、进行示范演奏为主,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演奏中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从而培养起学习者正确、有效的演奏方法。这种个别授课方式是与精英教育相适应的一种教学形式,但是容易限制学生思维,造成学生模仿痕迹严重,对作品的处理上缺乏自己的理解和审美认识,难以适应当今钢琴教育的现实状况。

创新的钢琴教学方式的选择要充分结合学习者的个人特点和技能水平,从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做为基础点,加大钢琴教学活动的安排与设置,增加钢琴音乐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互动性,如集体授课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班级、小组组织模块练习等。课堂上,教师应该让学生多进行即兴的演奏,组织各种即兴表演的比赛,培养学生的即兴演奏能力。演奏前学生首先讲述自己对作品创作思想、风格背景等的理解,演奏完毕后,教师和同学们共同进行探讨分析,学生再根据获得的合理意见进行二次创作或再演奏。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尊重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感和主体地位。研究表明,学生参与到课堂设计中比单纯的听课效率要提高70%。课外多组织创新性活动。比如组织策划钢琴音乐讲座或音乐会。通过各种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学生会遇到各种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解决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方式上尽量体现多样化,结合多种表现形式及教学手段,提高我国的钢琴教育水平。

钢琴教育还需要学生有丰富的对钢琴音乐作品的欣赏积累经验。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将欣赏和训练技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进而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和音乐风格特性自主分析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评价,通过师生之间的探讨,对自己的演奏技法加以改进。既能提升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拓宽眼界,也会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以及音乐鉴赏力。

四、教育内容

20世纪著名波兰钢琴家霍夫曼曾说过:“现代技巧中有种令人遗憾的倾向,就是技巧本身成了目的。”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注重对技巧的训练,一般1个小时的课程,15分钟做基础练习,40分钟讲解,5分钟练耳。创新的教育模式除了对技巧的指导,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乐感和审美情趣。教学当中注意内容的实用性,从实际出发开展集乐理、曲式、即兴伴奏等多方面于一身的钢琴教学,课程设置上既包含基本的钢琴演奏知识与技巧,也涵盖了综合的音乐知识和曲目,涉及优秀钢琴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对乐曲、音乐、技巧三个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升,培养起学生的综合音乐才能,提升审美意识和音乐素养。技巧最终是为音乐本身服务的,只有在演奏中要深刻地理解和诠释作品,融入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才会有感染力,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五、结语

文章重点对钢琴教育传统模式的创新性分析,是基于传统的钢琴教育模式进行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开展合理的钢琴教学,进而促进新时期素质教育背景下钢琴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进,促使我国的钢琴教育可以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提高我国钢琴教育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杨梅.略谈如何创新钢琴教育[J].音乐时空.2014,(08).

[2]杨林岚,黄亚萍.浅析我国钢琴教育教学模式创新[J].大众文艺,2010,(10).

猜你喜欢

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式
论教育目标如何契合社会需要
高职教育中课程设置若干问题的思考
农业院校环艺课程教育方式与考核改革的构建
高中英语的高效作文教学法之我见
刍议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基于应用语言的英语文化导入教育方式
浅析高职院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用户信息素质教育
教育目标多元化与基础英语教育改革分析
基于高校教育改革的教学实践探析
中韩历史教育目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