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艺术表现和艺术风格

2015-06-03李虎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声乐艺术艺术表现艺术风格

李虎

摘要:众所周知,音乐的起源到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如今,音乐艺术和审美体系日臻完善,简单的歌唱已经无法满足听众的审美需求。在声乐教学中,我们要如何促使学生更好地表现作品的风格和情感呢?本文从艺术表现的层次和艺术作品的风格两方面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声乐艺术 艺术表现 艺术风格 因材施教

声乐艺术是一门通过艺术表现与诠释艺术风格的情感艺术,在声乐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表现艺术作品的情感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我们对艺术表现的层次要有一定的了解

俞子正等人的《声乐教学论》认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在一定的歌唱发生基础上,能够比较准确的完成乐谱和歌词,并能对作品的思想内容作一定解释;第二,掌握了较好的发声技术,能胜任大部分声乐作品的演唱,在个别作品的处理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比如,通过作品展现自身的歌唱能力和声乐审美能力。第三,在第二个层次,也就是在掌握了较好的发声技术,能胜任大部分声乐作品的演唱的基础上,通过演唱作品来表现出词曲家的思想情感和风格。在表现作品时代风格的同时,能融入自身的审美和理解能力。有自身演唱特点的突出,也有作品风格和作者个性的体现,从而达到“忘我”乃至“醉”的艺术境界。

一般而言,第一层次是声乐教学过程中比较多见的,而能够认真做好这个层次的学生都算不错的了。很多学生往往很多学生觉得第一层次都觉得很难,经常会在节奏、音准、歌词的意境及思想内容的理解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有些学生会片面注意发声技巧,特别是会在高音部分做突出展示,而忽略了作品的完整性。这是一种一旦养成就很难改变的不良声乐习惯。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要从一开始就从严要求。

比较而言,第二个层次就显得有些难度了。掌握了较好的声乐发声技术,胜任大部分作品的演唱,可以通过表现自我、展示自我,说明演唱者具备了一定的作品表现能力,但是在艺术审美的完整性方面还略有不足。优秀的演唱者都有着其独特的艺术特性:有着出色的高音区,如魏松;厚实的中音区,如廖昌永;丰满的低音区,如夏燕生。有人擅长花腔,如常思思;有人以抒情见长,如宋祖英。正是由于歌唱者这种鲜明的个性,造就了他们在听众心中的形象。当然,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遇到的学生会存在不同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由于高音区比较漂亮,能够将b2或c3都唱得比较好,但是对作品的大部分却不是很重视。只有到那几个高音,就抓住机会狠狠的炫耀一番,使作品丧失了整体的美感和完整性。

相比之下,第三个层次就显得更加难了。因为它要求演唱者在掌握较为完整的声乐技术的基础上和词曲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及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等。这就需要演唱者除了有全面的歌唱技术和审美高度之外,还需要有丰富的情感宣泄能力、广博的音乐知识和学科知识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因此,我们要通过多方面额欣赏、把握和研究性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实践能力及教学能力。

二、我们需要了解声乐艺术作品的风格

和广义的风格相比,声乐教学中作品风格的范围要小得多。然而,声乐技术是歌唱与审美有机结合的,所以在把握和研究作品风格的同时,我们往往需要结合其他艺术领域的风格,不能用片面的、孤立的眼光去看待声乐作品的艺术风格。一般而言,在声乐教学中,我们需要分析研究声音、作品、个体、时代和民族等因素的风格。

(一)时代风格

各个历史时期在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表现出具有时代特色的鲜明风格:古典风格、巴罗克风格、浪漫派风格、印象派、真实主义、超现代主义派风格等,都具有其独特特征。比如我们认为美声的基础是17世纪的欧洲演唱方法,我们也知道后来的美声发声方法与其有着很大的区别,这是因为17世纪时期主要使用“阉伶歌手”。虽然他们保留着男性的体能,但其心理乃至发声器官都已经明显改变。因而我们在演唱古典时期的作品的时候,力度不能太大,强弱幅度不能过于夸张。

又如,我国解放后的音乐的主题是国家建设,歌颂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及社会主义建设的进步,有《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作品;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社会充满着各种斗争口号,国家动荡,这个时期表现的音乐风格比任时代的风格都要鲜明;改革开放后,声乐艺术繁荣发展,作品偏重显示宏伟的气势和史诗般壮丽的雄伟心胸和理想,《祖国,慈祥的母亲》、《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等,该时期作品难度较大,在基础教学实践中可用的适用性不是很好。

(二)词曲家风格

不同时代的词曲家的风格是不一样的,这源于他们所处的环境、接触的文化背景、社会情况及受教育的差异。当然,同一时代的词曲家也会因为他们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文化教育程度等外部条件的差异而存在风格区别。如同年出生的威尔第和瓦格纳,威尔第歌剧是典型的意大利式歌剧,创造了意大利歌曲的顶峰;而瓦格纳歌剧则是立足于改革强化整体性的综合艺术式歌剧。

(三)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是不能含糊不清的,表现民族风格是歌唱的重要方面。意大利人热情洋溢,声音喷薄而出;德国人严谨理智;俄罗斯作品宏伟壮丽。当然,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风格也有相似之处:如意大利风格与西班牙民族风格。

我国的民族特点尤其明显,我们不能把细腻的云南之声唱成东北的粗犷,也不能把广西的刘三姐唱成青海的花儿式声音。

(四)正确把握学生个体风格,因材施教

孔子认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同样,在声乐教学中,我们也要根据学生个人嗓音条件选择作品。适合唱抒情作品的学生就不要让他唱太多的戏剧性作品,而擅长戏剧性作品的学生就要发挥其优势。

个人的演唱风格既有着先天性的歌唱条件,也有着后天学习和培养的演唱方法、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等,更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俞子正,田小宝,张晓钟.声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3]邹长海.声乐教育手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声乐艺术艺术表现艺术风格
浅谈“太和壶”的艺术风格
浅谈“长青壶”的艺术风格
古意流转——评改琦《红楼梦》画的艺术风格
审美定位在声乐演唱教学中的重要性探析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问题研究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
声乐艺术唱法及其跨界问题探讨
禅宗美学对中国书画艺术表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