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钢琴演奏中的心理情感体验

2015-06-03武沂冬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钢琴演奏

武沂冬

摘要: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要将自己对钢琴作品的审美感知灌注到钢琴作品中,这就需要对钢琴演奏者的心理情感体验进行研究。钢琴演奏者要通过分析和思考钢琴作品来获得独特的心理情感体验,并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本文简要分析了心理情感体验的一般特征,并分析了钢琴演奏者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如何获得心理情感体验。

关键词:钢琴演奏 审美感知 心理情感体验

心理情感体验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感觉,对于钢琴演奏者而言,在演奏的过程中要自己联想和想象,将自己对钢琴作品的审美感知灌注到演奏的过程中。一些钢琴演奏者尽管具有娴熟的技巧,但由于缺乏必要的心理情感体验,其演奏作品缺乏感染力和表现力,不能表现出钢琴作曲家的特定情感。这也说明了钢琴演奏是一个艺术再创造过程,要求演奏者要与作品产生共鸣,把握作品的意境,获得心理情感体验。

一、心理情感体验

所谓的心理情感体验指的是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产生的情感反应。其具有整体性、理解性和选择性的特点。整体性表现在演奏者要对整部作品的情感进行把握和体现。理解性体现在演奏者必须深入地了解作品描写的对象,对作品的内在情感进行体会。选择性体现在钢琴作品中的心理情感体验,心理情感体验与演奏者的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思维差异会造成不同的演奏者对同一作品产生不同的心理情感体验。

二、钢琴演奏者在钢琴演奏的过程中如何获得心理情感体验

(一)心理情感体验与演奏者对作品的审美感知有关

钢琴演奏者要获得心理情感体验,首先要对作品进行审美感知。审美感知是一种心理活动,要求演奏者的精神和主体感觉相结合。

获得审美感知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种。首先,演奏者可以对音乐资料进行欣赏,特别是欣赏职业钢琴演奏家的作品,职业钢琴演奏家在作品中灌注的情感内涵,欣赏不同版本的相同曲目在音色变化、分句、呼吸、调性、调式、力度、速度和旋律的不同,感受演奏家的心理反应。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可以得到艺术修养的锻炼,积累更多的艺术素材。其次,演奏者可以欣赏同行的演奏。与音像制品不同的是,同行业都具有很强的现场感,演奏者通过欣赏同行的演奏,能够对演奏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进行把握。再次,了解作品的风格,对作者的个性进行了解。钢琴作品创作者的个性和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钢琴演奏者必须对作者的时代背景和生平进行研究,把握作品的社会风尚、民族特点,对当时的音乐习惯、音乐风格和时代特征进行把握。只有这样演奏者才能更好地与作者进行情感沟通,从而深入作者的内心,体会其在作品中赋予的情感。最后,研读标题也是一个很好的获得审美体验的方法。因为钢琴作品的标题能够对其内容进行说明,通过研读作品的标题,能够获得比较直接的审美感知。例如:《李斯特曲》、《夜莺》,从标题中可以感到作品应该是描写夜莺的美好形象和歌声,因此在演奏时要注意流畅和轻盈。《夕阳箫鼓》从标题中可以感到作品应该是描写美好的自然风光,具有婉转流利的东方情调,在演奏时要对其进行润色。

(二)演奏者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联想和想象

在获得神秘感觉的基础上,钢琴演奏者要为自己插上联想与想象的翅膀,获得独特的心理情感体验。所谓的联想与想象指的是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从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要在原有的情感上这些创新,创造出新的形象。审美必须以联想与想象为展现的状态和载体,可以说联想与想象是一种深层次的心理活动。钢琴演奏者要获得独特的心理情感体验,就必须以审美感知为基础,充分开展联想与想象,在演奏的过程中表现出作者的创作情感。

演奏者在进行钢琴演奏时,情感体验和形象思维是息息相关的。演奏者的联想与想象要以作品的音乐要素为基础,例如调式与和声织体的选择、节奏的快慢、乐曲旋律的进行等等。通过联想与想象,演奏者才能进入作品的情感氛围中,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否则,即使演奏者具有再好的演奏技巧,也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也就无法获得心理情感体验。

联想和情感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例如:和声织体背景具有很强的歌唱性,具有恬静优美的特点,演奏者就会联想到美丽恬静的夜色,以及作者在夜色中倾诉心语。音乐旋律中如果具有朦胧、闪烁、飘忽的意境,就能使演奏者在演奏时联想到自然美景,联想到回忆中温馨美好的场景和已经消失的美丽梦境,此时演奏者就会产生美好中夹杂着忧伤的心理情感体验。贝多芬的《C小调第八钢琴奏鸣曲》在作品的开头充满着痛苦的叹息和压抑的氛围,随着乐曲的深入,情感不断升级,直至无法抑制,如海潮一般爆发出来,在演奏中演奏者自然而然的充满了斗争的信念,特别是联系到贝多芬传奇的一生,从而爆发出强烈的情感。

在演奏的过程中,演奏者产生的联想与想象充满了鲜明的个性,这也是对作品的一种二次创造。例如在演奏《波兰舞曲》时,一些演奏者想到了民族的危急存亡以及誓死保卫国家的慷慨悲壮,而另一些演奏者则联想到了朝气蓬勃的青春生命。最为著名的由二胡曲改编的《二泉印月》,有的演奏者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公与不幸,充满了痛苦和辛酸的心理情感体验,而有的演奏者想到的是以阿炳为代表的旧社会民间艺人的悲惨处境,心中充满了对苦难大众的同情与悲悯,还有一些演奏者想到的是阿炳在经历了种种磨难之后灵魂的净化与升华,感受到的是艺术对苦难心灵的抚慰。只要演奏者的联想与想象与作者的创作情感贴近,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创造,都应该得到演奏者自己和观众的肯定。

(三)演奏者要深入的分析作品

要对作品深层次的情感进行挖掘,演奏者就要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从而感受作者的创作情感,在演奏中表现出作者的真切情感。因此,演奏者不仅要体验作品,还要了解钢琴音乐的理论知识,了解和声、调式、体裁结构、节奏、旋律等钢琴音乐的自身语言要素。

在感知之后,演奏者还要进行理论分析,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演奏者要根据其他音乐要素,认真设计演奏中的细节。演奏者越是进行深入的理论学习,就能够提高自身的直觉水平,对作品进行理性的剖析。钢琴演奏者的理性分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乐谱进行细致的研读。这是由于乐谱中的符号和记号都能够对音乐进行完善,起到路标的作品。通过研读乐谱,演奏者要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对乐谱中的表情术语和符号进行了解,例如:速度、力度等,从而探究作者的创作本意。

2.分析曲式结构。分析曲式结构主要是了解其内蕴含的美感与音乐内容,对高潮的制造、踏板的运用、音色的对比、各声部间层次的对比以及速度和力度的对比进行考虑。在这个过程中,演奏者也可以理解作品的音乐发展逻辑和音乐构思,从而对作者的思想情感进行深入的感悟。

3.还要对调性和和声进行分析,分析和声中蕴含的微妙情感和调性中蕴含的情感基调,例如阴柔与阳刚。在调性的转换中能够感受到作品的情绪变化和色彩变化。

4.钢琴演奏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积累生活经验,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带到演奏中来,丰富自己的心理情感体验,更好地抒发作者的创作情感。钢琴演奏者要对各类钢琴艺术流派的创作风格进行熟悉和揣摩,广泛地涉猎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结语

钢琴演奏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演奏者的钢琴技巧,更需要演奏者的心理情感体验。只有具备了丰富的心理情感体验,才能把握作品的灵魂,在演奏的过程中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使演奏的过程富有情感,能够打动听众。钢琴的演奏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钢琴演奏者要采取各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心理情感体验能力,使自己能够对作品进行全面的把握,演奏出更加动人的音乐。

参考文献:

[1]江媛.为钢琴学习减负——浅析如何培养学生的高效率识谱弹奏能力[J].乐器,2012,(08).

[2]高拂晓.中外音乐表演理论研究进展及比较和评价(下)[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1,(04).

[3]梁文烈.探索高等专科音乐专业钢琴的教与学[J].艺术教育,2010,(07).

[4]陈雪.钢琴教育在青少年美育中的地位与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01).

猜你喜欢

钢琴演奏
钢琴演奏中的表现力分析
钢琴演奏技巧对于音乐表现的重要作用及训练方法研究
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与心理调控
钢琴演奏中心理控制的作用
钢琴与管弦乐器二重奏中协作钢琴演奏的差异性
布赫宾德的贝多芬阐释对钢琴演奏的启示
浅谈如何提高初学者的钢琴演奏能力
钢琴演奏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探讨
浅析提高钢琴演奏技巧的有效途径
钢琴演奏音色的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