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晋中左权民歌与晋西北河曲民歌之间的对比

2015-06-03齐雅荣

艺术评鉴 2015年10期
关键词:河曲左权调性

齐雅荣

摘要:山西作为一个历史文化沉淀丰富且各民族交流融合性极强的地区,素来有"民歌海洋"之称,它多彩的方言特色、多变的地理环境以及独特的社会人文都为这里绚丽多姿的民歌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创作资源,而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晋中左权的开花调和晋北的河曲民歌。左权与河曲这两类民歌都被列为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同处于这片黄土地上,但是他们的创作风格却相差甚远,下面笔者从风格特点、创作材料、调式调性以及形成它们各自特点的原因等各个方面来对比一下这两种民歌。

关键词:地理 人文 历史 风格

一、地理环境对当地民歌的影响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那么一方水土也必然会造就不同的民歌风格特点。

(一)河曲地理环境对当地民歌风格的影响

位于晋西北的河曲县是山西、陕西、内蒙的交汇处,这里四处环山且所处之地是黄河的一个拐角处,气候条件恶劣,流水切割,地表破碎,沟壑纵横,植被稀少,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此外河曲略有内蒙的高原气候特征,常年干寒。在这种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下,河曲民歌形成了其独有的风格,由于地处山区所以河曲民歌具有山曲特点,高亢嘹亮、婉转自由。因为与陕北、内蒙相邻所以与陕北的信天游风格十分相似同时又有内蒙二人台的生动朴实。

例如:《圪梁梁》是典型的河曲民歌,从歌词中就可以看到河曲的地理环境,所以决定了这里的民歌必须嘹亮高亢、悠长自由,要不然唱出来难以听得清楚。

(二)左权地理环境对当地民歌风格影响

左权位于晋中东南部,处于太行山中段,与河北接壤。这里气候属于温带大陆季节性气候,并且左权的物产和水资源丰富,所以这里是个适宜居住的好地方。由于地处山西中部地区且山地少平原多所以这里的民歌外省影响较少,特色鲜明,句式节奏较为规整,风格灵活生动。左权的开花调更是别的地区绝无仅有的,在这里,除了植物可以开花以外,几乎生活中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开花,例如:笤帚可以开花、门塔塔(门塔扣)可以开花、剪刀可以开花、小椅床(小板凳)也可以开花,玻璃可以开花、石头也可以开花……“开花调”的风格特点显然与河曲“山曲”是区别很大的。此外开花调最突出的特征是上句开花比兴,下句点题,非常有名的《桃花红杏花白》就是典型的这种类型。

二、历史人文对当地民歌的影响

(一)河曲历史人文对当地民歌创作材料的影响

河曲县由于四面环山、物产匮乏所以历史上当地人民生活较穷苦,民谣常说:“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捡苦菜。”因为生活窘迫所以当地的男人们为了谋生计常年去缺少劳动力的内蒙地区做长工,从此便谱写下了那可歌可泣的《走西口》,但也正是这曲《走西口》使得世人更进一步去了解了河曲。正因为有这段心酸的历史,所以河曲民歌里大多数民歌的创作材料都与此有关。

在河曲民歌里总透着一种凄凉,听河曲民歌的时候总是能感受到当地朴实农民心中的淡淡忧伤;因为长期的贫苦和环境的封闭,可能他们唯一的发泄方式就是扯开“羊嗓子”去吼几声。

(二)左权人文历史对当地民歌创作材料的影响

左权“开花调”生活中一切东西都能开花,从开花二字就可以领略到左权人民性格中的那份活泼与乐观;与河曲不同,位于晋中地区的左权县物产丰富,且晋中地区历来出过许多有名的晋商,最早的银行雏形——票号也出自晋中地区。可想而知这里的人民生活要比河曲人民要幸福的多,在这种相对轻松的生活氛围中就产生了这灵活、俏皮、阳光的“开花调”。

与此同时左权又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左权县由于山地险峻且地处战略要地,所以在左权创建了著名“太行山根据地”,并且有许多著名将领都在这里带领民众战斗过,比如:彭德怀、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等,有着这样的红色历史,左权的民歌也注定会有红色的烙印。抗战时期战士与当地民众一起创作出许多的优秀民歌,比如:《拥护八路军》、《全民动员支前忙》、《彭总和咱同劳动》等等。

三、两地民歌间调式调性的不同

(一)河曲民歌调式调性的特点

在河曲民歌中大多是单一调式五声音阶,其中商调式运用最广。河曲民歌悠扬豪放,节奏自由,有许多自由发挥的拍子。大多数的民歌都是倾诉生活之苦,所以略有发泄的悲愤之感继而出现了许多大跳,常见四五度大跳,有的甚至出现八度大跳,比如《圪梁梁》一开始就出现了八度大跳;民歌主干音一般为2、3、6。听起来音调时暗时亮,高低音对比强度大听起来跌宕起伏。这样的旋律特色容易把人带进河曲人民的内心世界,去感受到他们心中的那份凄凉忧伤。

(二)左权民歌调式调性特点

左权民歌与河曲民歌不同,它不再是单一调性,开花调灵活多变大多是综合调式,另外就是七声音阶。开花调中大跳不多,音列排序相对紧密,节奏一般较为规整紧凑活泼,主干音大致为1、3、5。音调听起来较为均匀,整体明亮清晰。这样的调式特点与开花调是十分匹配的,仿佛让我们身临左权人民的幸福生活中,体会着处处开花的美好。

比如民歌《会哥哥》就是典型的七声音阶的例子,且音形排列较为紧密、活泼的三拍子节奏;

以上就是笔者对河曲、左权两地民歌从风格、调式调性、创作原材料以及当地地理环境、人文历史对当地民歌影响的大致对比。尽管只是做了简单的总结对比,但是还是可以感受到山西民歌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仅仅是两个局部地区的对比,相信如果将全山西区域都列入进来会收获更多。

四、结语

民歌是我们历史文化传承的宝贵财富,如果说古建筑是历史遗留的脊梁,那么民歌就是我们历史延续的血液。所以我们每一个年轻人都有责任与义务去多加去研究各地的民歌,现在有许多的地方民歌已经面临绝迹,并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口传没有谱例记载,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民歌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能够全部很好的传承下去,相信对我们中国的音乐发展将会是莫大的帮助,所以说我们每个人都责任重大,让我们去用心去感受、去对待历史带给我们的这一份弥足珍贵的遗产。

参考文献:

[1]李彤.弘扬优秀的民歌艺术[J].北方音乐,2011,(01).

猜你喜欢

河曲左权调性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左权:『人民是水,我们是鱼』
阿瑟·奥涅格新调性思维研究——以管弦乐曲《太平洋231》为例
左权将军的家信
单子论与调性原理
梦呓——贝尔格艺术歌曲(Op.2)调性与无调性“一体化”创作技法解密
河曲民歌合唱电子伴奏的研究
新时期河曲民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浅谈
调性音乐中“非结构因素”的延长与扩张——以所选的李斯特作品为例
浅析河曲方言中的“兀”“兀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