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决“三个问题”,实现“四大展现”

2015-06-01吴涧石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常见问题融合

吴涧石

摘要:媒体技术与科学教学的融合,既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定位于学科教学的需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其显露出的问题既有典型性,又有普遍性。本文从《山脉的变化》教学案例出发,分析这些常见问题的成因,探究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融合;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9-0054-02

在一次公开教学中,某位教师执教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山脉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运用了多种媒体手段,如用白板软件播放图片、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摄像机拍摄现场展示探究活动、利用打印机现场打印等,但并未组织学生进行科学的探究。教师教学的意图是想通过对媒体的频繁运用来使学生了解大自然中各种山脉的不同形态,知道山脉在不断地变化,并探索其变化的原因,建构起相应的科学概念。

然而,整节课并不像教师希望和预设那样简约、有效,繁琐的教学环节反而成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构建科学知识的桎梏。个中原因,笔者分析如下,其中显露出的常见问题既有典型性,又有普遍性。

● 媒体运用与科学教学融合中的常见问题

1.媒体设备无效使用

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整合,其主体是能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科学课堂教学提倡简约,这种简约体现在教学内容、材料的选用等方面;同时,也要求技术运用的简约、有效。在教学中,许多教师认为媒体技术使用得越多越好,但他们没有关注到教学的需求,也没有关注到学生学习过程的需求,一味地为使用而使用。媒体技术使用过于频繁和无效,反而成了教学的枷锁。

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简约、有效是保证我们教学高效的根本,也是体现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有效方法。在上述案例中,白板软件与Inspiration概念图软件的使用可以整合。概念图软件主要是帮助学生梳理“山脉变化”的多种假说,这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动态生成。可以利用白板软件的“文字书写入”功能来完成。这样既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同时也避免了教师在各种软件中不断切换的麻烦。而现场打印探究表,费时、费力,它也可以和白板功能进行整合运用。

2.动手实践时间不够

科学是一门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学科,“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所以,科学的学科特点注定了学生在动手做中解决问题,建构概念,而教师更应注重对学生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的安排。教师绝不应该单纯地依赖媒体,甚至用媒体技术取代了学生的亲身探究。从案例中可以看出,教师容易过多地依赖媒体技术,甚至用媒体的呈现直接代替了学生的实验和实践,如案例中教学的模拟实验“温度因素对岩石改变的影响”和“结冰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教材设计的初衷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直观感受“风化作用”。但是,如果教师忽略了引导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直接将结果通过各种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会使学生失去动手做、做中学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丧失了在实践中获取感性知识的机会。

3.忽略课堂教学生成

许多教师错误地认为,媒体的使用就是图片的展示,因此,一味地走教案,走课件,忽略媒体的交互性,也无视学生课堂教学的生成。在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媒体的融合都是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基本上没能体现出白板软件强大的交互优势。白板软件对硬件配置要求较高,而其最重要的优势,就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交互和体现对课堂生成的关注。在探究山脉变化因素的模块中,简单的一张图片并不能很好地说明某种因素对山脉的影响。同时,单一的展示方式,也容易造成学生的视觉疲劳。

● 媒体运用与科学教学融合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

上述常见问题,不仅仅是出现在这个案例中,其实,那些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屡见不鲜,极为普遍。那么如何将媒体与科学教学融合,更好地发挥媒体的作用,真正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展现无法替代的实验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些实验过程无法让学生亲身经历,也无法让学生动手实践,这些环节不妨借助媒体的手段,展现其过程。

在上述案例的教学中有一个模拟水结冰膨胀对岩石破坏作用的活动。教材的要求是将用水填充的气球放入石膏中,等石膏变硬后放入冰箱冷冻室,24小时后观察其变化。这一活动教材中安排是小组活动,但无论从实验器材上(实验中一般是不配备冰箱的),还是实验时间跨度上(实验需要24小时)都很难实现。我们不妨利用多媒体的空间优势,在课前利用数码照相机每隔数小时拍摄记录一次实验现象,或用数码摄像机拍摄。教师将完整的实验过程与现象展示出来,使学生从无法实验到比较直观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为学生构建“风化作用”的科学概念打下基础。

2.展现难以观察的实验现象

在此案例中,由于引起地表变化的诸多因素对山脉的影响极其缓慢复杂,对于短短几十分钟的课堂教学而言,如何观察到变化的全过程呢?虽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探究山脉变化的原因,初步体验岩石的变化,但这种模拟实验与山脉变化的实际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岩石在多种自然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缓慢变化,学生是很难直观感受到的。因此,不妨通过课件的视频展示,将山脉(岩石)长时间在多种自然力量作用下的变化(特别是内部变化)一一完整地展现出来;同时也可以利用媒体补充“风化作用”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构建“风化作用”的科学概念。

3.展现生机交互的探究历程

科学的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学生的生成是反馈教学实效的基点,也是进一步实施教学的起点。作为教师,只有善于抓住学生的生成,把握思维的亮点,调整教学的策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和简约。而利用多媒体,尤其是白板等交互性比较强的媒体设备,能较好地给予生生互动、生机交互的平台。

例如,学生在提出山脉变化的假设时,他们提出的想法呈现的次序与教师课前预设的肯定会有不同。如何根据课堂的动态生成展开课堂教学,这就需要制作的课件有强大的交互性。教师制作的课件,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从“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理念出发,在知识点和技术层面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使其既能体现教学设计,突破教学重难点,又能充分注重学生课堂的生成,灵活地运用媒体技术。

4.展现核心概念的构建平台

核心概念的建构是科学教学主要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是一言堂地灌输还是动态地在“润物细无声”中引导学生自行把握,是值得教师深思和探索的。

在上述案例中,山脉的变化是多种自然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如何引导学生把握这一核心概念呢?我们可以建立和利用“山脉的变化”主题网站,引导学生上网搜索,让学生在上网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这样的教学,既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在网站中自主获取知识,解答自己的疑问。将主动探究与概念建立巧妙的结合起来。

总之,媒体技术与科学教学的融合,既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优势,又要定位于学科教学的需要,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分析融合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探索解决策略,使二者的融合更加相得益彰。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常见问题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机械自动化设计与制造的常见问题分析
公路工程监理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进措施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