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STEAM教育 开启创新之旅

2015-06-01林晓萍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能源实验课程

林晓萍

如今,在STEM教育的重要性已被广泛接受的情况下,STEM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空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切实的实践。在中小学阶段,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技术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积累,鼓励他们在综合性较强的活动或任务中体现工程思想。结合嘉定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我们开始了STEAM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理念先行

创新教育不是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不是局部问题,而是整体问题。为此,我们要求学校全体教职工认真研读学科标准,牢牢把握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突出“过程与方法”。同时,根据STEAM教育所涉及的学科领域,我们挑选骨干教师组建项目组,并通过研讨活动达成共识:STEAM教育发展的方向是以技术为桥梁,实现跨学科整合为特征,关注新技术及其实践应用为主要原则,培养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 项目确立

我校申报新能源创新实验室,期望能较好地解决课程教学实验问题。新能源创新实验室所选用的设备分为基础设备部分、落地式新能源创新实验仪器和桌面型新能源创新实验仪器三部分。

落地式新能源创新实验仪器(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参与):借助参与、体验、互动性的新能源技术模型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学生进行新能源技术及应用教育。包括①能的转化,②能源利用,③节能储能模型,④拓展活动模型。桌面型新能源创新实验仪器主要用于学生分组实验。

所涵盖知识包括(但不限于)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能源》中提出的新能源知识点:水流能、风能、太阳能等可以提供能量;新能源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初中物理《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中对以上知识点进一步拓展等。

● 课程建设

STEAM的践行离不开课程这个概念,STEAM在基础类课程板块涉及数学、科学、技术课程,而且还包含了各类丰富的拓展型课程。

为此,在基础类课程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会围绕一个真实问题,鼓励学生参与到班级范围内的小组中去开展研究。例如,当学习气体收集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收集气体的方式方法上进行创新,并研究不同的气候温差对采集气体的影响。而如何才能制作出效率高的器具,劳动技术教师给出了合理建议,气体产生的内部原理及规律是什么,化学教师给出了合理解释。看似单一的问题研究,其中却包含了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贯通,互为关系,相辅相成。

与此同时,学校还将STEAM教育和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对接起来,更全面立体地引导学生多学科融合知识技能,多角度开展创新创造,多渠道激发思维灵感。“蛋壳上的贴画”、“巧手编织”、“计算机的组成”等拓展、探究课程,分别从艺术、科技、环保等方面引领学生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学以致用。

另外,我们还将“明日之星”OM创意社团作为STEAM教育的突破口。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发现矛盾、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实践运用来开展头脑风暴,进行创新探究,实现科学创新。

实施STEAM教育需要具备学科综合能力的教师,就目前义务制教育阶段的师资现状来看,与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会是一条捷径。2015年,我们将携手上海光机所启动“新能源 新生活”特色项目。我们希望通过建立“新能源”工作室,开发校本教材,引导学生围绕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发现 创新”为主题开展“创客”活动,并利用“新能源”的优势对学校部分的教育教学以及生活设施进行改造,让校园生活变得更加环保节能。

猜你喜欢

新能源实验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自行车的发明
绿色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