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供血、风池、颈百劳穴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43例

2015-06-01张明平张海霞

中医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风池风池穴椎动脉

张明平,张海霞

(张掖市中医医院,甘肃 张掖 734000)

·针灸经络·

电针供血、风池、颈百劳穴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43例

张明平,张海霞

(张掖市中医医院,甘肃 张掖 734000)

目的:观察电针供血、风池、颈百劳穴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电针(颈夹脊:C2~C7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1 d 1次,1次留针40 min;治疗组给予电针(双侧供血、风池、颈百劳穴),1 d 1 次,1次留针40 min,两组均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0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愈显率为69.77%;对照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8例,无效7例,愈显率为41.86%。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椎动脉型颈椎病;供血穴;风池穴;颈百劳穴;夹脊穴;临床观察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也较为常见,且临床症状较重。椎动脉型颈椎病和其他类型颈椎病一样,也多由于颈椎退行性改变、颈椎小关节紊乱和颈部软组织损伤等所导致。其突出表现是上述诸多原因造成对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和牵拉,多血管产生炎症刺激反应,故表现为眩晕、头痛、恶心等, 且体位改变时症状加重[1]。近年来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 本病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目前本病临床治疗方法多样,但尚无特效疗法。2010年12月—2013年6月,笔者以电针供血、风池、颈百劳穴治疗椎动脉性颈椎病43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张掖市中医医院针灸门诊收治的椎动脉性颈椎病患者86例,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平均(48.1±7.1)岁;病程平均(3.7±0.7)个月。对照组43例,男20例,女23例;年龄平均(48.3±6.7)岁;病程平均(3.6±0.7)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头痛、头晕、听力障碍、恶心等症状,体位改变时加重,颈部旋转和后伸出现一过性眩晕、恶心、呕吐,甚至突然晕厥。②椎间孔压迫试验(+),臂丛牵拉试验(+), 颈椎椎体压痛(+),锥体排列不整齐。③颈椎X线片或CT示: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有时可见椎体移位(滑脱)及颈屈异常。④脑血流图或TCD示椎动脉供血不足。

凡符合以上①、②、④ 或①、③、④项诊断标准者,可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3 试验病例标准

3.1 纳入病例标准

①符合上述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②年龄介于20~70岁之间;③观察前1周内未接受本病相关治疗者。

3.2 排除病例标准

①严重晕针,或因某种原因不能坐位治疗者;②心脏支架术后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原发性疾病;④精神病和不能配合治疗者。

4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电针治疗。取穴: 供血穴(风池穴下1.5 寸, 平口唇处),风池穴(平风府穴, 斜方肌与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颈百劳穴(大椎穴直上2寸,后正中线旁开1寸)。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局部皮肤常规碘伏消毒,取直径为0.35 mm,长度为40 mm(1.5寸)的华佗牌针灸针,针刺供血穴,针尖向对侧口角方向,直刺1.0~1.2寸;针刺风池穴时, 针尖向鼻尖方向直刺0.8~1.2寸;颈百劳穴直刺0.5~1.0寸。以上3穴均双侧取穴,诸穴针刺得气后,通以G6805-1 型电针仪,左右接电极(两侧供血、风池、颈百劳穴),一般疼痛较重或者向对侧转头头晕明显的一侧接负极(因负极电流较大),波形为连续波, 频率为40~80 Hz, 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以患者头颈部随着电针频率出现规律的颈部肌肉收缩为佳,1次留针(通电)40 min,1 d 1次。

对照组给予颈夹脊穴C2~C7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电针治疗。操作方法:患者取坐位,夹脊穴稍向内斜刺0.5~1.0寸,待诸穴得气后选3组通以电针,操作同治疗组。1次留针(通电)40 min,1 d 1 次。两组均治疗2周后判定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治愈:头晕、头痛、颈项疼痛等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颈肩部活动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较前明显改善,头晕明显减轻,颈肩部活动仍有轻度不适症状。有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部分改善;无效:临床症状及阳性体征较前均无明显改善。

6 结 果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3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7 讨 论

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但每型颈椎病因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又分属于不同的疾病。本报道椎动脉型颈椎病,又可属于“眩晕”范畴。该病基本病机为血脉不通, 气血痹阻, 血不能上注于脑部而发为眩晕。现代医学多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锥体不稳、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以及椎体及钩椎关节的骨质增生等原因, 直接或间接刺激椎动脉,使血管产生痉挛,从而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本研究针对性地选取3穴,风池穴为手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 一穴通多经, 针刺风池穴不仅可以平肝熄风,还可畅通气血,使气血上注于头脑清窍, 使眩晕症状得到改善[4]。风池穴又是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附着点,其深层有头夹肌、枕动脉和枕小神经分布[5],针刺不仅可以松解肌紧张,还可以改善头颈部血液循环。供血穴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高维滨教授所创,因其能明显改善颈项部血液循环,故名之供血穴。针刺供血穴可经胸锁乳突肌、头半棘肌,C2-3椎体之间,达枕动脉前,可直接刺激肌肉组织、间接刺激血管,能明显改善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6]。颈百劳穴为治疗颈部劳损常用的经外奇穴,针刺可缓解颈部一切劳损。

本研究所选3组穴位,同时通以电针,从颈部肌肉起止点及针对枕动脉型颈椎病特有症状入手,在电针有规律的刺激下, 颈部肌肉出现有规律地收缩, 通过肌肉收缩力,机械性挤压颈内血管,加速血液流动;或针刺间接刺激枕动脉,使血管收缩,产生类似肌肉泵作用[7],不仅放松和调整颈部肌肉和临近组织功能,又可使椎动脉血流加速,从而改善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流动力学,整体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

[1]石印玉.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446.

[2]国家中医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4]邹勇.风池、天柱穴位注射丹参液治疗颈性眩晕40 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3):34-35.

[5]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92.

[6]高维滨.神经疾病现代中医疗法[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16-117.

[7]姜建玲,高维滨.电项针治疗突发性耳聋5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5):29-30.

(编辑 田晨辉)

1001-6910(2015)01-0048-03

R245.9+7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5.01.25

2014-10-14

猜你喜欢

风池风池穴椎动脉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受风寒风池穴上贴蒜片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按风池穴缓解颈椎不适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抽动障碍儿童风池气池色泽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三种经典题型带你玩转勾股定理
基于数据挖掘对郑启仲小儿风池气池诊法经验的规律研究❋
风池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