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碘海醇与碘克沙醇用于肾盂造影诊断的毒副作用比较

2015-05-31屈进文杨玉仙

中国药业 2015年15期
关键词:离子型毒副肾盂

屈进文,杨玉仙

(1.四川省宜宾肿瘤医院肿瘤科,四川 宜宾 644000;2.重庆市大渡口区第二人民医院,重庆 400082)

静脉肾盂造影术(IVP)是泌尿系统常用的造影检查方法,显影剂经静脉注射后,经肾小球滤过排入尿道而使肾盂、肾盏输尿管及膀胱显影,不但可清楚显示尿路的解剖形态,还可了解两肾的排泄功能。该方法简单,患者痛苦少,适用于需了解泌尿系统器官功能、形态、位置、通畅情况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的患者[1]。经肾排泄的水溶性非离子型碘造影剂目前在静脉肾盂造影术中应用十分普遍,种类较多,具有渗透压低、性能稳定、毒性小等优点。尽管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明显降低了患者总的副反应发生率,但仍然存在发生严重副反应的可能,使用中不可忽视其安全性[2]。如何筛选毒副反应较少、较轻的非离子型碘造影剂,是非常有意义的临床课题。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近年医院行静脉肾盂造影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采用碘海醇或碘克沙醇为显影剂时患者出现毒副反应的情况,旨在提高对不同显影剂安全性的认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医院门诊或住院行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112例,按使用的显影剂不同随机分为两组。碘海醇组(A组)57例,其中男32例,女25例;年龄28~60岁,平均(46.5±14.1)岁。碘克沙醇组(B 组)55 例,其中男 29 例,女 26例;年龄26~62岁,平均(46.3±8.3)岁。两组患者均无明显检查禁忌证且通过术前造影剂过敏试验,其年龄、性别、病情及一般状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造影前禁食、禁水10 h以上,造影前晚肠道清洗2次。造影前,患者预先给予静脉注射30%碘海醇1 mL进行过敏检查,排除出现热感、胸闷、皮疹等不良反应者,分别行碘海醇与碘克沙醇静脉造影检查。患者于检查床取仰卧位,腹部平片后经输尿管走向于腹部加压,可在5 min后达到耐受加压;取肘部正中静脉和贵要静脉进行穿刺,A组注射76%碘海醇注射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70196,规格为每支20 mL)40 mL,B组注射碘克沙醇注射液(GE Healthcare Irecand,国药准字J20100039,规格为每支32 g∶100 mL)40 mL,均于10~20 s静脉注射完毕。注射药物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报告医师处理并详细记录,注射完毕后嘱患者院内留查30 min。

1.3 造影剂毒副反应分级标准

根据Ansell等[3]制订的标准,将常见的造影剂毒副反应分为3度:轻度为打喷嚏、咳嗽、哈欠、皮肤红斑、瘙痒、荨麻疹以及眼睑水肿;中度为血压升高或下降、头痛、呕吐、面色苍白、窒息感、呼吸急促、心率快、轻度面部或喉头水肿;重度为重度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痉挛、心动过速、血压骤降、惊厥、休克甚至昏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百分率进行,行 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结果见表1。可见,静脉肾盂造影患者中,A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且反应程度较重。

表1 两组患者造影剂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与医疗设备的不断进步,作为介入检查与介入治疗关键的造影剂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临床广泛采用的多为非离子型造影剂,具有水溶性、性能稳定、黏度低、毒副反应少等优点。按照非离子型造影剂的渗透压分类,可分为低渗性和等渗性两大类。碘海醇为经典的低渗性非离子型单体有机碘造影剂,渗透压约为780 mmol/L。但这里的“低渗”是指与传统的高渗性离子型造影剂相比,其渗透压有了显著降低,但仍高于血浆渗透压的2倍[4]。碘克沙醇作为非离子型二聚体造影剂,才达到了真正意义上与血浆的“等渗”。碘克沙醇的渗透压为290 mmol/L,加入电解质(如钠、钙离子)后渗透压达到平衡溶液,也是在血管内应用时唯一与血浆等渗的造影剂。与全血和其他相应规格的非离子型单体造影剂相比,应用碘克沙醇注射液进行造影检查,可通过有效降低渗透性、电性及化学毒性等进一步降低血管造影剂对机体造成的不良影响[5]。本组资料显示,使用碘克沙醇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术,与使用碘海醇相比,毒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且出现的均是轻微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恶心等不适感,患者乐于接受。因此,在用药安全性方面,碘克沙醇明显优于碘海醇。

需要指出的是,理想的造影剂除了低抗原性、等渗、性能稳定、化学毒性小、最小剂量即可达到最好显影效果,还应尽量降低使用价格,以便更好地推广。因此,新型造影剂的研发仍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1]杨毕军,钟安军,刀成江,等.静脉肾盂造影在当代泌尿系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探讨 [ J].西南军医,2008,10(2):59-60.

[2]王彤春,杜文民,王宏敏,等.非离子型含碘造影剂不良反应Logistic回归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17(3):167-170.

[3]Ansell G,Tweedie MC,West CR,et al.The current status of reactions to intravenouscontrastmedia[J].InvestRadiol,1980,15(6 suppl):S32 - S 39.

[5]贾高志,卢志礼,龙 芳 .碘海醇和碘克沙醇、优维显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3,13(15):154-155.

猜你喜欢

离子型毒副肾盂
非离子型乳化蜡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大剂量MTX治疗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毒副反应分析
经输尿管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治疗肾盂旁囊肿21例体会
离子型稀土矿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护研究
CT增强扫描中离子型与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副反应对比效果分析
彩超对预测胎儿肾盂分离转归的临床价值
胎儿肾盂扩张相关疾病的三维超声诊断研究
胸苷酸合成酶变化与结直肠癌5-氟尿嘧啶化疗敏感性及毒副反应的关系
肾衰合剂对大鼠肾盂高灌注压损伤的保护作用
伊立替康联合奈达铂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