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与实践

2015-05-30覃丹

经济师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摘 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由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佳。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 教学改革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中图分类号:F233;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1-258-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财政、金融、税收、会计等方面的相关财经法制建设也在不断地完善。对于每一位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高职生来说,只有不断地学习新法规、新准则,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工作的需要。《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不仅是会计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必考科目之一,它综合了法学与经济学、会计学、伦理学四门学科知识,是一门交叉课程。以笔者所在的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经济贸易系会计电算化专业开设了本课程,其特点是和会计实务联系很密切,但法律条文多,知识点分散,理解性的内容和需要记忆背的内容都非常多,学生普遍觉得枯燥、有畏难情绪,学起来十分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及项目组成员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一、课程现状分析

1.山西省会计从业考试难度较大。目前所有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开设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我院也不例外。自2012年起,山西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改革的核心是增加考试的难度,提高会计行业的准入门槛,使得本课程的通过率偏低,三年内全省从业考试的平均通过率仅仅为10%~20%。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的单科通过率相对于其他两门考证课程还要低,大多数学生都因为本门课程不合格没能取得会计证,严重影响到学生从业资格证及毕业证的取得。

2.教学方式单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主要授课方式是进行课堂讲授。课程的讲授方式相对单一,实行的是“填鸭式”教学,师生间缺少互动,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同时,该课程的内容涉及会计法律条文、法规、职业道德规范,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学生学习热情低。

3.教学对象基础薄弱。高职学院的学生多是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高中毕业生,其学习基础较薄弱,基本上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知识。法规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其知识覆盖面广,涉及法律条文的内容比较多,学生们难以记忆,普遍存在入门难的问题。此外,学生刚进入大学,学习方式仍处于高中阶段以高考为导向的应试学习模式,依赖性强,学习不主动,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只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

4.单纯为了考取从业资格证而学习。大部分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纯粹为了考证而学习,割裂了课程相关知识之间的递进关系和逻辑关系。只重视从业考试大纲中的考点和重点,不重视内容之间的衔接,导致掌握的知识是片面的、零散的,不能把握全面系统的对知识。应试目的明确,消化理解能力弱,勉强通过死记硬背学习的知识,很快就会遗忘,更谈不上会计综合技能的提高了。

5.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定位模糊。本课程在我院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定位不准确,它不仅是一门考取从业资格的应试科目,更应该是一门专业基础课。但是在教学计划中,《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的课时总量只有20个课时,总学时数严重不足,这与该课程庞大的知识体系、分散的知识点严重不匹配。同时,课程安排在第二学期,缺乏《税法》、《经济法》等相关前导课程,时间短、内容多,没有相关的基础知识做支撑,授课效果不佳。

二、研究视角

本项目的研究从有利于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提升职业素养的角度出发,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课程设计上衔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将从业考试大纲中的知识点纳入日常的教学内容,将职业教育与相应的从业资格考试相结合,培养既有学历证书又有从业资格证书的技能型人才。这样既保证职业教育学历层次的要求,又突出了从业资格考试的特征,同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另外,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结合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模式,以兴趣为引导,增加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研究成果

1.明确课程定位。《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涉及会计专业所必需的经济、财政、法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了明确本课程在教学体系中的定位,2015年8月,我们对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在此次修订中,将本课程的总课时设定为48个学时,比原来增加了28个课时,能满足正常教学内容的需求。同时,将本课程从第二学期推迟到第三学期,将《经济法基础》调整到第一学期,将《税收实务》调整到第二学期,使《经济法基础》、《税收实务》成为《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先导课程,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掌握一定的经济法律常识,遵循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层次性和递进性。

2.编写配合教学方法改革的教材。目前全省统一使用的山西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内容简单、错误较多,侧重于应试,不利于学生的学习。项目组与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合作,根据教学实践中对教材的需求,结合财政部2014年4月全面修订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认真编写了注重法规理论与实际案例密切结合的教材。本教材根据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设置了项目结构、职业能力目标、知识体系、导入案例、引例分析、知识链接、同步测试等环节。每个项目中配有思维导图,便于学生学习。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读性,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

3.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1)将案例分析法与师生互讲法相结合。我们设计了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思路,通过案例导入分析,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以“个人所得税税目”的教学内容为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

课前:把握上一节课程的进度。空余最后10分钟,进行本节案例的导入(钱多多,2015年3月取得的各种收入),引出问题:这些收入分别属于哪个税目?该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根据问题,布置本节课程的任务——税目的划分。将学生分为11组,每组自行选择一个税目进行准备。教师要利用QQ群、微信群等手段,为学生提供详尽的学习资料,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跟踪和把握学生的准备情况。

课上:以教师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搭建教学框架,由学生以小组填充内容,进行师生互讲。按照11个税目的顺序,由各小组分别向大家讲解本税目的相关知识。包括板书的设计、知识点的讲解、案例的解答等。在此环节教师应注意对整个教学进程的把握,营造轻松的气氛,对重点和难点要及时的总结和点评,引导各组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形成互讲、互问、互答的场面,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同时,对于每组的表现进行学生互评,并记录成绩,并对出现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剖析,保证学习效果。

课后:教师应在课后将课堂中观察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利用QQ群将这些资源和学生的展示成果整理后分享给学生,对于个别较差学生,要进行补救性教学。

在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案例的选取,既生动有趣,又难易得当,要选学生能驾驭得了的浅显、易懂内容。同时,要注意教师的主线作用不能弱化,教师的临场应对能力要不断加强,增加知识储备。对于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要激发他更多的可能。对于综合素质较差、比较腼腆的学生,要循序渐进的鼓励、帮助,不能一蹴而就。这种教学方法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发性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将项目教学法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项目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侧重于对课程的整体设计,以任务为导向;情境教学法则强调在模拟的环境中完成教学任务。二者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设计,我们认为把二者相结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划分为五大教学项目。分别是会计法规应用项目、支付结算项目、税收实务项目、财政法规应用项目、会计职业道德构建项目。每一个项目中,又划分相应的子项目,使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而熟练掌握依法处理会计业务、税收业务、支付结算、财政预算的实践操作能力。

在学生完成每个项目时,构建模拟的工作环境。找到典型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解读,制定本情境的职业能力目标,让学生明确项目的完成要求。根据目标完成任务,为学生罗列需要储备的知识库。最后对自己的职业能力进行自我判断和检验,达到掌握财经法规及职业道德应用技能的目的。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这门课程既涵盖了经济法律知识,又包括了税收实务、支付结算等实践性操作技能。要求有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梯队结构合理、教书育人,团结协作的优秀教师队伍。在我院本课程组的专任教师中,职称人数比例要科学,中级以上职称应占100%。在学历结构中,硕士人数也应占100%。应有3人以上的外聘兼职教师。课程组教师应为双师型教师,职业资格可以是律师资格、经济师,或者是注册税务师。课程组教师应经常深入一线实践,增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每学期每人的实践经历不少于2个月。

(基金项目:本文为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课题“《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张大芳.《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J].商业会计,2013(23)

[2] 张平.《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案例的设计与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

[3] 蒋美荣.参与式教学法在高职《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时代教育,2015(3)

[4] 徐丹丹.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反思[J].商,2013(29)

(作者单位: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9)

(作者简介:覃丹,女,山西交城人,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投资与理财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为经济法、税法、财经法规。)

(责编:若佳)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