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高中学生体能发展

2015-05-30佘博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高中学生体育教学

佘博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素质教育”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标体系下的体育教学中,增强学生体能是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也是体育在学校教学中的重要价值所在。如何发展学生的体能,以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所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体育教学; 高中学生; 体能促进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2-053-001

体能是体质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生体育教学中,体能是不能忽略的一项教材。体能也叫体适能,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通过体育锻炼来获得。体能可分为两类: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后者是指从事运动所需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和反应等。发展学生的体能,有利于学生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有利于改变身体形态,提高身体机能,全面发展运动素质和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

一、发展学生体能的特点

1.发展体能是以运动动作的实践为基础

在体育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通过不斷反复的身体练习来达到掌握技术技能、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这是发展体能的突出特点。

2.发展体能所选择的内容要全面

在教学中,根据高中生的年龄、身心特点,不但要考虑到学生基本素质的发展,而且要考虑到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还必须注意学生肌体的全面发展。如上肢、下肢、躯干等。实践证明,只有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才能取得最佳的练习效果。

3.发展体能的手段和方法要丰富多样

因为发展机能的内容要体现全面性,因此在采取锻炼手段与方法也必须体现多样性,以避免学生对单调枯燥的重复练习而产生的畏难情绪。灵活多样的锻炼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练习的趣味性,有利于调动学生发展体能的积极性。

4.发展体能的循序渐进性

发展学生体能必须按照人体的自然发展、肌体的适应规律和超量原理,逐步积累发展和增强体质的效果,循序渐进。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做法会导致适得其反的效果。如在练习中运动负荷太大,不但不能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反而会造成肌体损伤。

二、高中生的生理特点与锻炼负荷的量和强度

1.运动系统

高中生骨骼的生长已进入稳定或缓慢增长阶段;肌肉横向发展较快,肌纤维明显增粗,肌肉横断面加大,肌力明显增强。力量练习可以增加负荷,以动力性力量练习为主,静力性练习为辅,负荷强度不宜过大,组数不宜过多,注意及时放松。

2.心血管系统

高中生心肺器官的发育已比较完善,心脏重量、容积、脉搏输出量、每分钟输出量等指标已接近成人水平。可以继续增加负荷强度和持续时间,但仍应注意“青春性高血压”现象,做好医务监督。

3.呼吸系统

高中生胸围增大,肺活量增加,最大摄氧量在16~17岁时比初中增长阶段减慢。可以继续增加负荷强度和持续时间。

4.神经系统

高中生神经系统的功能不断完善并趋于复杂。分化抑制能力进一步发展,兴奋与抑制过程更加平衡;第二信号系统已发展到一定水平,两个信号系统的关系已相当完善。可以学习一定难度和较复杂的动作。

三、体育教学中高中生体能促进建议

1.体育教师要“架起科学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注意在锻炼过程中对相关功能解剖知识、运动生物力学知识和锻炼手段等知识的传授,帮助学生认识身体,并逐渐学会如何促进身体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针对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示范并指导学生具体的练习方法,使学生不仅增强了体质,还学会了锻炼的方法。

2.体育教师要深刻领会“核心区训练理念、功能性训练理念和平衡发展理念”的实质,以便于把它们应用在教学实践当中。这些训练理念主要注重对个体运动时的神经支配和控制能力的训练,提高个体运动时多关节肌群的协调、平衡和稳定性。如核心区力量训练注重核心区域的肌肉稳定性和力量的传递性效果;功能性力量训练则突出的是人体的“链动”效应。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第一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新的力量训练方法,多途径解决力量的神经控制问题。第二要注意让学生树立动作就是技术的观念。动作承载运动素质和技术,动作模式决定运动成绩表现,完美的动作技术可以加强和弥补“体能”。第三要注意学生身体结构上(如核心与四肢、局部与整体、左侧与右侧等)、功能上(如心肺功能与耐力、灵敏素质与速度素质、力量素质与柔韧素质之间)的平衡发展。系统结构决定系统功能,结构的平衡发展影响着功能的均衡性,现代体能训练更加强调动作的稳定性、对称性和完整的动力链,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理念要加以渗透。

3.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校本化”途径。训练方法的创新是提高体能,促进效果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训练方法的创新没有现成的方法和固有的程式可以遵循,但训练方法的发展及演变过程,大体都要经历“从原始训练方法到经验训练方法,再到科学训练方法”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本研究对现代体能训练方法和手段的“校本化”途径主要是通过引进原始的训练方法,然后再进行筛选和改造来实现的。所谓筛选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从大量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中,选择出合适的体育课程内容的方法。筛选过程中通常应考虑学生、教学条件、内容特点和时代性这四个因素;改造法是指根据体育课程具体实施的不同对象和条件等特点,对原有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某个构成要素进行加工、变化、修改的方法。其中“变化”是改造法的核心。

项目课题: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体育教学中高中学生体能促进理论研究(编号:JCJYC141314130)

参考文献:

[1]虞晓东,张志军.坚持开展课间跑操活动对提高学生耐力素质的作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3,09

[2]颜庆.不同强度和时间有氧健身跑对体脂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10

[3]张亮.普通高中学生增值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猜你喜欢

高中学生体育教学
培养高中学生科学精神的实践探索
高中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及方法
在阅读的乐趣中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能力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加强高中学生社团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