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2015-05-30范丽美侯黔灵

2015年25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

范丽美 侯黔灵

作者简介:范丽美(1986-),女,山东聊城人,凯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侯黔灵(1984-),男,贵州凯里人,黔东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研究方向:林业经济。

摘要:本文以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为案例调查研究,对贵州乡村旅游发展进行客观分析,以推动贵州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西江苗寨;体验式旅游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也在不断加快,具有高层次,原生态,文化气息浓厚,亲身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乡村旅游越来越受旅游者们的青睐。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使部分农民收入得到了提高,农村经济增长速度迅速加快,但农村旅游在其经营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到了其可持续发展。

一、西江苗寨景区简介

西江千户苗寨坐落于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东北部雷公山脚下,苗寨大多依山傍水,相连成片,木质的吊脚楼错落有致,美轮美奂,是目前中国甚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拥有深厚的苗族文化底蕴,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较为完整的地方。景区风景优美,民风淳朴,与城市紧张、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形成对比,使得西江千户苗寨成为很多游客休闲旅游的选择。

二、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经济发展

1、对农村的意义

旅游开发是指人们在有特色,有潜能的地区,为了提高、发掘和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经济收入而做出的提高当地的旅游资源、知名度而进行的规范建设和规划的活动。西江苗寨开发前是地处偏远,交通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几乎与外界无交流的村落,旅游资源的开发以产业发展和助农增收为核心,统一规划,整体建筑,成片推进,在西江地区原貌上重建旅游地,修整当地不规范、不健全的建筑和设施,形成错落有致,美轮美奂的苗族聚居村寨。同时旅游的发展使现代文明快速的涌入西江村寨中,传统农村快速向新农村转变。2008年9月,贵州省第三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成功在西江召开,西江地区旅游知名度提高,吸引大批游客进来观光旅游,旅游收入成为地居民和政府提高收入的主要方式。旅游业发展起来后,其周围地区的农副业发展也会加大,实现农业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提升整个产业的效益。

2、对农民的意义

西江苗寨旅游开发后,吸引了大量旅游投资,合理规划村落建设,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垃圾集中处理站改善了村容村貌。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农民转变以农为本、小农经济的旧观念,合理有效的利用农民的空闲房屋、剩余劳动力、自种蔬果等资本,提供餐饮、住宿、娱乐服务,拓展农民农业致富渠道,增加农户收入,减小城乡差距。通过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给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实现了在家就能得到各种劳务所得收益,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土特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激发特色旅游商品加工经营活动的兴起,提供了创业机会。同时乡村旅游是以服务为产品的行业,它对农民从业者和经营管理者都有着高要求,不断在市场竞争中征战,农民在经营过程中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与游客的沟通交流中提升文化素质,促进了当地农民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

三、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游产品单一,缺乏体验性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游客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观光旅游项目,而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产品主要围绕民族特色工艺品、长桌宴以及苗寨夜景等,没有带动旅游氛围的活动,整个旅游地区显得比较平淡,缺少能让旅游者能够亲自融入其中的旅游项目。许多活动都仅限于打麻将、聊天等,造成旅游产品单一,而且也失去了乡村旅游本来的趣味。同时对于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刺绣、银饰等工艺品时,做工普遍粗糙,同质化严重,缺少精美包装,对游客的吸引力下降。同时贵州省旅游地众多,周边旅游景点的开发如:镇远古城、朗德上寨、黎平侗乡等,导致旅游市场竞争激烈。

2、乡村旅游发展混乱,缺乏统一的市场规划

管理体制不完善,造成景区交通、安全设施、水利、环境卫生、土地、林地、城管等管理混乱、政出多门的不良现象,加之权责分离,很难实施对旅游行业的全面监管。主要表现为:(1)分工混乱,西江旅游的经营大部分是以家庭为主,经营分散,使乡村管理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明确的分工。乡村经营过程中通常是老板和其他工作人员一人多岗、身兼数职。造就乡村分工不明,管理混乱,缺乏科学统一的规范化管理;(2)政府管理不到位。随着西江旅游业的日益发展,其各种各样的乡村也层出不穷,据调查,西江许多户乡村的环境卫生、服务水平还不到位,而政府只是重视旅游业绩,把原本具有精神层面的节日附加到商业效益上,失去了民族文化原有的意义缺乏对这些小农小户的管理,进而影响了景点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3、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

经营者在游客需求和经营理念之间的认识存在差距,经营理念严重倾向于低俗。虽然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乡村成为促进许多农民增收的新渠道,看着乡村旅游发展前景一片大好。但景区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从业素质低下,缺乏管理经验。管理不完善,服务和接待水平跟不上,聘用者对旅游业相关知识缺乏相应的了解。没有良好的客户服务意识素严重阻碍了旅游经济发展。

四、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

1、改善旅游业管理体制,增加配套设施投入

严格打击不合理的旅游价格管理体制,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制约不合理收取门票的行为,规范景区门票价格制度。同时加强对旅游区监督检查,构建和谐的旅游秩序,建立市场竞争机制,整合旅游资源。增加设施配套,诸如公厕、停车场和住宿等基础设施配套。另外在人行道板铺、草皮绿化带、广告牌等配套建设将给游客提供一个干净、舒适和便捷的旅游环境。

2、突出地方资源优势,挖掘乡村文化内涵

西江千户苗寨是世界上最大的苗寨,也是民族文化保存较完好的村寨。发展西江旅游应该充分体现利用这一优势,通过开发乡村旅游新项目,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在遵循与自然相协调的基本原则,最大程度的突出和保持原滋原味的农家韵味,让农户感受到感受苗族乡村文化内涵。苗族自古以来以神秘的巫教蛊毒闻名天下,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文化传播,因为是传统习俗,苗寨里公认的巫师大能者及其翻译坐镇,有兴趣的游客可以由自己的喜好去进行了解,保持其神秘性,让这种传统与神灵交流的方式在越来越现代化的村寨中延续下去。苗药也是其中的一项,如:银翘、天麻、灵芝等,还有苗族世代的药方,可以在西江建立一个苗医馆,主要推荐保健产品,让西江多元化发展,又与自身息息相关,加长旅游业的宽度。另外可以邀请游客穿上苗族服装,参与苗家活动如:和当地人一起跳苗族舞蹈、打糍粑等。只有把少数民族特色融入到乡村旅游中去,西江的乡村旅游才会发展的更快,走得越远,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旅游服务人员综合能力

由于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人员多为当地农户,其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服务意识,需要加强培训,增强整体素质。乡村旅游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规范管理。加强旅游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要加快西江乡村旅游服务人员整体水平,需要政府以及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才能推动西江苗寨旅欧走向和谐的发展道路。所以,扩充和培养旅游人才是实现苗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点:一是当地政府组织旅游经营人员学习旅游知识,了解旅游业发展的形势,培养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市场意识,旅游意识,促进旅游交流,增长农民见识。如在旅游淡季组织农民到外省学习甚至到国外考察农业旅游,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取其长,补己短。二是规范化服务。旅游业作为一种服务行业,必须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因此从业人员应加强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作者单位:1.凯里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黔东南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2014贵州省教育厅课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自筹项目”产业转型升级期贵州省旅游开发模式创新研究 “(14ZC002)研究成果。凯里学院应用经济学重点扶持学科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新业态“亲子农场”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发展中的实践困境及对策
民族民间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理念研究
四川山地特色乡村旅游农家乐景观设计探析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全域旅游背景下海南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范式
乡村旅游供应链优化探析
仙居湫山乡方宅村乡村旅游规划构想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
集中连片特困区乡村旅游开发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