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分配不均下收入分配现状及制度改善

2015-05-30王覃刚等

2015年25期
关键词:收入分配资源分配

王覃刚等

作者简介:王覃刚(1974-),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李丛青(1989-),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张欢欢(1990-),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在对外开放政策深入贯彻下,“先富带后富”的政策虽然让我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增长,国民生活质量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升,21世纪初我国居民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然而经济的发展总是磕磕绊绊,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这个问题的存在进一步阻碍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分析了收入分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资源分布不均下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人们收入分配不均的原因,并提出改善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资源分配;不均衡;收入分配;制度建议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升,生活质量逐步改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明显,这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阻碍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造成国民收入不均的原因是复杂而多变的,主要有政治原因、地域原因、个人原因。合理的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厚非的,缩小区域间收入分配、城乡收入分配、各行业间收入分配,对推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就从金融资源层面剖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一、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社会生产力决定社会关系,而分配结构的形成取决于生产结构,分配关系必须符合当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作为社会生产力最突出的一项活动内容,收入分配的变化与经济增长存在密切关联。由于社会收入在各个阶级之间分配,每个阶层都有一定不变的储蓄意向,因此居民收入分配中收益与工资的比例是反映居民储蓄倾向的关键指标,二者关系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国民的储蓄水平,最终决定社会经济发展速度。要促进社会经济增长,居民在储蓄率上要有一定的增长,此时收入分配比例必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极容易产生因收入分配不均而导致的两级分化,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会使阶级斗争恶化,社会总消费的缩减,进而破坏整个社会的物质基础,从而使一国的经济陷入循环经济危机中。

二、我国收入分配不均的主要表现

(一)城乡之间

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是从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197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总额为343.4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为133.6,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高出农村居民2.57个百分点。1988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总额为1181.4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为544.9,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高出农村居民2.17个百分点。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总额为24565.0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为7917.0,城镇居民人均收入高出农村居民3.10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是显而易见的。

(二)行业之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源自于各行各业之间的竞争和改革。表1为2013年非私营单位职工分行业年均工资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信息科技、金融业的职工年人均收入最高,而农林牧副渔产业人均年收入最低,说明行业特征决定了居民平均收入水平。

(三)区域之间

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与当地的区域环境、区域文化息息相关,也是导致各个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关键因素,因此不同区域之间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表2为2013年不同区域就业人员年平均收入,从表中可以看出,年平均收入:东部>中部>西部>东北。

三、资源分布不均下收入分配不均问题

(一)金融资源分配不均

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的制度资源分配不均原因主要金融资源。金融资源主要包含金融机构的相对低位、金融资产配置现状以及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我国很多外向型经济省份存在货币供给过度问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省份则出现有效货币供给不足问题,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金融资源分布不均匀。金融资源分配不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收入分配政策不均。我国对待某些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实行优惠政策,针对某些行业实行干预保护政策,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地区间、行业间以及企业间的竞争机会不平等问题,比如地区优惠明显、非公有制经济的扶持、行业优惠政策较多等等,这些金融政策上的资源分配不均导致行业间、企业之间以及地区之间的产生收入差距问题。二是市场改革呈现出的“马太效应”,市场经济改革过程中,拥有更多金融优势资源的地区和行业利用丰富的财富能够获得更加丰厚的收入。三是再分配调节力度作用薄弱。我国的再分配调节制度中,尚且缺乏一定的调节作用力,对高收入人群的调节作用不明显,比如个人所得税缴纳制度中,高收入人群没有成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来源群体,相反却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有的群体偷税漏税、隐瞒收入、虚假申报等问题,这些税收制度漏洞严重阻碍了再分配调节制度的发挥。再分配调解制度缺乏对低收入人群的保护,分配管理能力缺乏。

(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人口总体的平均受教育程度和教育分布状况都会影响收入分配状况。我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差距扩大同样存在相关性。从地区教育资源分布现状来看,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优越,无论是从学校建设、图书馆基础设施,还是从师资力量配置,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明显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各地的高等教育人口比重指标正呈现收敛的趋势,教育的持续和平发展将有助于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

(三)制度资源分配不均

导致居民收入分配不均的制度资源分配不均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融资源。金融资源主要包含金融机构的相对低位、金融资产配置现状以及金融机构资产规模。我国很多外向型经济省份存在货币供给过度问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西部省份则出现有效货币供给不足问题,从表3中可以看出我国金融资源分布不均匀。二是教育资源分布不均。从地区教育资源分布现状来看,经济较为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优越,无论是从学校建设、图书馆基础设施,还是从师资力量配置,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明显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四、解决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的对策

(一)打破资源定势对经济发展的局限性

针对金融资源优势不明显的地区,国家要持续支持和鼓励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转型,比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北老工业区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政府需要在政策、税收、金融政策等方面给与优惠政策和支持,为这些地区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鼓励他们进行经济转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这些地区要注重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寻找自身经济发展增长点。比如云南地区能源资源匮乏,但是优美奇特的自然风景资源为其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云南地区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充分挖掘旅游文化资源,从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最终提高人民的人均收入水平。

(二)推进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

针对当前我国金融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除了国家独资的企业外,比如军工企业,大部分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要向混合制方向改进,转变方向主要有转让股权;二是增资扩股提升诶国有股份的比重。在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机构改革中要认真做好资产评估和财务审计工作,切勿让国有资产流失。

(三)调整制度政策,缩小金融、教育等方面的差距

首先,调节收入分配制度。针对金融资源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问题,国家应该调节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农民、城镇中低收入阶层以及中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金融资源的投入力度。

其次,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利用税收杠杆原理调节过高收入。从宏观政策方面,改革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结构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公平的收入分配起点。从微观政策上讲,应该为每个公名提供公平发展、公平就业的机会,统筹呈现公共医疗卫生事业的同步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文化事业的均等化发展。此外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扶持力度,在税收制度、对外开放制度想中西部倾斜,改善中西部投资环境,创造优良而宽松的投资环境。

第三,完善金融体系,合理分配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交易规模。我国在合理配置银行系统、证券市场、农村信用社等从事资金融通活动的组织资源,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促进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的互补共生、相互促进成长,强化信息网络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融合,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进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最后调整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促进教育资源的平均优化分配。政府应该详细调研我国的基本教育国情,均衡地区教育政策、教育资金投入、师资力量分配、生源分配等,促进教育机构的均衡发展。鼓励建设专业技能培训机构,构建“有教无类”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公平、公开的学习机会。积极倡导各个地区教育组资源的交流,实现资源共享,鼓励联合办学模式,进一步整合地域教育资源。此外要完善就业制度,促进就业平等,确保每个公平公平享有平等就业的权利,这也是促进收入公平的重要举措。

五、结束语

合理的收入分配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不可厚非的,缩小区域间收入分配、城乡收入分配、各行业间收入分配,对推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从西部地区教育落后问题、金融资源不发达等现象中,均可以通过制度支持予以改善而通过制度调整改善资源分配现状,努力打破资源定势对经济发展的局限性,推动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同时,缩小各地金融、教育等方面的差距,最终达到缩小国民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及经济增长的目的。(作者单位:武汉工程大学法商学院)

基金项目:武汉工程大学研究所创新基金.项目编号:CX2014101

参考文献:

[1]高姗.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12:258-259.

[2]杨俊,黄潇,李晓羽.教育不平等与收入分配差距:中国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2,01:38-47+187.

[3]杨俊,李晓羽,张宗益.中国金融发展水平与居民收入分配的实证分析[J].经济科学,2006,(2).

[4]刘俊霞.论资源分配与收入分配的关系[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5).

猜你喜欢

收入分配资源分配
新研究揭示新冠疫情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精读
一种基于价格竞争的D2D通信资源分配算法
QoS驱动的电力通信网效用最大化资源分配机制①
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特种设备检验资源分配研究
基于动态规划理论的特种设备检验资源分配研究
云环境下公平性优化的资源分配方法
就业、收入分配、住房保障问题思考
调节我国当前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政策建议
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的对策建议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与收入分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