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美国利率市场化看我国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2015-05-30杨洪涛

2015年25期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商业银行

作者简介:杨洪涛(1986.08-),四川射洪,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

摘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其国内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盈利模式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接近尾声,对国内商业银行业带来的影响也逐渐显现。本文主要从美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产生的影响着手,为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2015年6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即日起正式实施,这是我国今年存款利率上限提升至1.5倍和《存款保险条例》实施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又一重大举措,对此,众多分析机构认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进入尾声。而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也逐渐显现。国内商业银行如何应对这些影响?本文将从美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着手进行探讨。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一)美国利率市场化背景。20世纪30年代,美国金融业承受了经济危机的巨大打击,为此出台了一系列金融管理条例,试图恢复金融业活力。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Q项条款:“银行对于活期存款不得公开支付利息,并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的利率设定最高限度,即禁止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会员银行对它所吸收的活期存款(30天以下)支付利息,并对上述银行所吸收的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了利率上限。”该条款通过限制银行支付的存款利率上限来控制银行的经营成本,从而避免了银行间的恶性竞争,对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环境中,利率管制严重影响到社会资金的优化配置,使“金融脱媒”现象更加严重,存款的不足限制了银行的授信能力,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展开的。

(二)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经过长期调研论证,1970年6月,美联储取消了10万美元、90天以内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利率限制,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开始。之后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思路,逐步放开利率限制,并根据实施效果及时调整方案。直到1986年4月,取消存折储蓄账户利率上限,至此改革结束。

二、美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

解除利率管制,使银行获得了更大的活力,可以通过提高存款利率增加对资金的吸引力,提高银行市场竞争力,但也失去了利率管制起到的保护作用,使银行业的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的管理受到极大的挑战。

(一)存贷利差变窄。当存款利率可作为竞争手段后,为了吸收更多资金以扩大信贷规模,银行会倾向于提高存款利率,另一方面为了避免客户流失,贷款利率需保持在市场平均水平,从而导致存贷利差变窄。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到,美国银行存贷利差从1981年的6.35%收窄至1983年的5.34%,且低于改革前的标准,这使得银行从传统贷款业务中获得的收入占比减少。

(二)非利息收入占比增加。在存贷利差变窄,利息收入受限的情况下,美国银行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开发出受利率波动影响较小的金融产品,并取消了部分免费服务,使非利息收入在总体收入中的占比迅速上升,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20%上升至1998年以后的40%以上。

(三)风险偏好上升。利率市场化后,美国银行业面临利息成本上升的巨大压力,从而更加偏好于向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发放贷款。在提高银行资本的利用率的同时,也使银行的贷款风险水平上升,加上部分银行的信贷管理不善,美国银行在80年代中期曝出了较大规模的信贷亏损。

(四)行业集中度提高。利率市场化使得银行业内部的竞争进入白热化状态,提升了行业集中度。1896年美国利率市场化完成,当时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险的商业银行机构总数为14229家,而2009年末商业银行机构总数仅剩6840家。

三、我国商业银行应对市场利率化的策略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同质化严重,缺乏自身独有的特点。从美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中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将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传统业务利润减少、竞争加剧的局面,既存在一定的风险,也是一次转型突破的机遇,这将迫使我国商业银行转变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环境。

(一)提升自身定价能力。在竞争过程中,利率就是一把双刃剑,如何更好的为自身所用,需要商业银行具有一套科学完善,且实用性较强的定价体系,对优质客户可以提供更多更优惠的利率选择,对高风险客户可以正确评价收益与风险的关系。在这个体系中,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客户条件和外部环境,合理制定存、贷款利率,达到确保竞争力和提升盈利能力的双重目标。

(二)积极发展中间业务。中间业务相对于传统贷款业务,具有风险低、发展空间大、差异性大、客户价值挖掘度高等优势,积极发展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的发展具有较大促进作用。中间业务主要以提供金融服务为主,不会增加银行的风险资产规模,存在的风险主要是操作风险,整体风险较低;国际上商业银行的中间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40%-50%,有的银行占比甚至超过70%,而我国中间业务发展较晚,大部分国内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约为10%,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各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特长开发出独有的中间业务,具有较大差异性,占据市场后不易被取代;中间业务涉及客户的支付结算、金融咨询、贵重物品保管等方面,对同一客户的客户价值挖掘度较高,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三)重视中小企业业务。传统贷款业务中国内商业银行一般选择风险较低、资金需求较大的大型企业,但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对优质大型企业的竞争将更为激烈,这将进一步压缩银行的利润空间;但中小企业业务方面尚有巨大发展潜力,加上国家对中小企业融资有不少政策支持,银行面对中小企业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所以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业务不失为应对市场利率化影响的一个策略。

(四)重视风险防控。利率市场化使资金成本上升,银行业选择进入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可以弥补资金成本上升带来的损失。这时,各家银行需关注信贷质量,重视风险防控,涉及高风险、高收益的领域时不可冒进,应在了解市场的前提下,设计一整套识别、预测、衡量和处理风险的模型,做到风险可控。

(五)发展特色业务。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业务。尤其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议价能力天生存在不足,产品研发上也处于劣势,在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中将承受更大压力。但中小商业银行同时具备业务审批环节少、市场反应速度快、地方性支持较多等优势,唯有充分挖掘这些优势,根据市场需求,发展特色业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立足之地。

四、总结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终将打破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经营模式,单纯的靠存贷利差、通过粗放型扩张来求发展的道路不再可行。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需要顺应金融深化的趋势,积极探索转型之路,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源节流”,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以突破重围求发展。(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陆晓明,边卫红.美国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业的影响[J].中国金融,2012,(15).

[2]程霞珍.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启示[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

[3]肖欣荣,伍永刚.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银行业的影响[J].国际金融,2011,(1).

[4]杨学志.试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J].新经济,2015,(2).

[5]张春萍,沈琦,胡资骏.谈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视线,2012,(11).

[6]周冰雁.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趋势下的发展[J].山西农经,2015,(4).

猜你喜欢

利率市场化应对策略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