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本投入对综合收益的影响及建议

2015-05-30蒋芹

2015年24期
关键词:对策及建议内部控制

蒋芹

摘要:内部控制机制是一种基于企业管理制度,利用全方位监管,实现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必要举措。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程度越来越高。本文分析了现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探讨了内部控制成本投入与综合收益之间的关系,为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内部控制效率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内部控制;成本效益分析;对策及建议

一、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内涵

(一)企业内部控制概念

根据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在经营过程中对自身进行约束控制、调整评价的举措,能够有效地促进经营理念的落实,保障企业内部会计数据准确,对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也是衡量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二)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安全性目标,企业经营管理漏洞是客观的,基于此客观因素,企业必须引入内部控制机制,对自身管理漏洞、管理隐患进行防范,及时发现并纠正管理错误,改正舞弊行为,以保护企业内部资产安全完整。第二,真实性目标。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对企业会计行为进行规范,从而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第三,符合性目标。在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机制需要对企业活动进行规范,确保股东意愿、法律法规在企业中得以贯彻执行。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成本与效益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也有了一定经验。但是,从内部控制成本与效益现状来看,我国内部控制建设还是不完善。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成本非常敏感,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过程中很难对内控效益进行准确评估,过分考虑内部控制建设成本,忽略了内部控制能够带来的效益,直接导致了内部控制机制在企业内部下地困难的问题,在实践过程中,也有很多企业因为这一思想蒙受了巨大的财产损失。

如万福生科公司。2012年,万福生科公司财务造假案浮出水面,其主要案情为故意不披露重大不生产事项,隐瞒虚造收入利润。在2008、2009、2010三年期间,万福生科公司累计营业利润虚增12300万元,累计销售收入虚增47000万元,按照公司2011及2012半年报,这两年累计虚增销售收入45000万元,虚增利润10070万元。期间,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二位董事,分别为杨荣华、龚永福,二人在公司中持股比例接近百分之六十,其余中小股东控股比例都不到5%,是明显的股权过度集中的治理结构,公司宣称,造成以上案情的根本原因是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从这一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此类违法现象不仅是我国金融体制问题,更是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问题,内部控制机制的缺失,造成了公司关键管理者道德败坏;过度集中治理权,使个别人员的管理权力超出内部控制范围;内部监控实施不力,使得重大投资流向及具体情况被隐瞒,最终出现违法现象。反过来说,如果万福生科公司在事发前就建立好内部控制机制,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内部控制对关键人员及业务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实现良好的内部监督,那么管理过程中关键管理人员的权力也不会高度集中,高管的权力气焰也不会那么高,违法案件也会不复存在。

因此,在对待内部控制投入与综合收益的问题上,企业必须保持清醒的态度,内部控制投入不足很容易出现违法违规问题,会计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容易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内部经营风险。此外,虽然内部控制是保障企业健康运行的必要保障,但是在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企业也应该对成本保持相当的重视程度,从利弊双方出发,企业必须在建设内部控制机制的过程中找到建设成本与效益的平衡点,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

三、基于成本——效益视角下的内部控制机制构造建议

(一)强化内部控制成本投入与综合效益分析

1.内部控制成本投入与综合效益分析的基本原理

与一般生产投入曲线一样,内部控制成本投入与综合效益曲线也是抛物状,其关系可以表述为:在一定阶段内,内部控制效益会随着投入成本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态势为陡增,当内部控制成本投入达到一定量时,由于企业自身经营水平及管理结构,内部控制效益会逐步减少,且减少态势为缓减。我们知道,企业的综合收益是广泛的,在市场竞争环境之下,综合收益不仅包括业务收入,还包括内部管理效益、成本控制效益等,因此,在普通条件之下,企业由内部控制投入0到增加的过程中,由于规范性管理,必然带来管理效率提升及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会直接导致综合效益的上涨,因此,在初始阶段,企业综合效益不至于为0,且对内部控制进行投入会获得可观的综合效益。如果在竞争恶劣,内部管理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加大内部控制的成本投入会提高企业风险规避能力,降低企业风险,这一时期的综合收益会更大。

但是,成本投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增大,当到达企业利润与管理投入的平衡点时,综合效益会达到最高,当超过这一平衡点时,内部控制成本会超过综合收益,这时的综合收益将会减少,因此,内部控制成本投入与综合效益曲线达到平衡点时,综合收益将会是最佳的,在進行成本投入与综合效益分析时,平衡点测算至关重要。

2.内部控制建设需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在决定建立或强化内部控制时,企业首先应该对自身潜在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按照风险水平高低决定内部控制成本投入大小。第二,在进行内部控制机制设计时,企业必须对自身生产及业务流程进行全方位梳理,尤其要找准成本效益关键点,基于成本效益原则,对关键点进行控制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强化关键内容的控制水平,还能够避免复杂环境下建立内部控制机制时出现的成本流失。最后,在保障企业规范性经营的基础下,要尽可能降低内部控制建设成本,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二)构建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

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离不开后续反馈及评价。要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就必须构建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对内部控制机制进行完善。

1.构建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

信息沟通是内部控制中重要的环节,要实现低成本投入、高效益获得,就必须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系统,保障企业内部横向沟通及纵向沟通的畅通性。具体工作中,企业首先可以建立内部控制信息化平台,通过信息手段提高信息传递效率。第二,可以鼓励内部员工进行监督,使内部员工及时主动地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管理层,使企业及时了解内部控制问题,及时作出修正。第三,要强化培训,让员工明白自身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2.构建高效的内部控制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

目前,国内关于内部控制绩效评价机制建设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但是,绩效评价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是否有效,是否真正实现了预期效益,都需要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反馈。通过内控绩效评价,能够让企业发现管理薄弱点,有针对性的对这方面工作实施激励约束,从而促使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3.有针对地实施专项检查

专项检查是内部控制自身监督的强化。在具备基本监督能力之后,内部控制应该实现自我监督,从而及时找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上报处理。在这一过程中,应该成立专项小组,由内部审计、财务负责人、监理者等职能人员组成,实现权力制衡及权力独立,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理检查,发现问题后及时上报,避免内部控制脱离控制目标,避免人控制现象。(作者单位:重庆天府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乔莉楠,刘国峰.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成本与效益均衡研究[J].会计之友,2012,28:28-31.

[2]刘亚男,刘国峰,康红冬.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本收益均衡研究[J].财政监督,2013,08:50-52.

[3]陈红玲.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08:49.

猜你喜欢

对策及建议内部控制
浅谈审计信息化建设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创新发展吉林省园艺特产业
浅析农商银行如何加强反洗钱工作
互联网形势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探究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威海市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