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整理”教材解析

2015-05-30郭阳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分类整理统计图表统计表

郭阳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分类与整理。《数学课程标准》将“分类”放在了“统计与概率”领域,明确指出:“比较、排列、分类等活动是对数据进行初步整理,是学生进行数据分析的开始,也为以后学习统计与概率及其他方面的数学知识积累感性经验。”旧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安排是统计,其教学目标就是: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新教材把这一单元直接删掉了,虽然删掉了一个单元,但这个单元中的内容其实并没有删掉。

我们来看分类与整理这一单元的例1,从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分气球)入手,用小精灵的话提示了分类的含义,同时给出了分类的标准(不同的形状),最重要的是揭示了分类的目的——计数,从而体现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而这恰恰体现了统计的教学目标。接着,教材详细地给出了3种分类计数的方法,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边数边画的方法,就是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而第三种图文结合的方式就是简单的“统计表”,到了例2就在这种简单的图文外画上线,呈现出一种非常简单的“统计表”。

最后还提出一个问题:还可以怎样分?让学生自选标准进行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思想。练习七中的练习,都给出了统一的形式——即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

为什么新教材将原来的统计这一单元删掉,取而代之的是分类与整理呢?

首先,分类与整理源自学生生活的实际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能遇到需要分类与整理的情形,如整理房间、书架、玩具、书包等,使学生明确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我们学习数学是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而旧教材中首先从“统计”这个名字来说,就让学生有种陌生感,所统计的事情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也比较远,一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很少用到统计。

其次,既然旧教材中把第九单元称为统计,那么就要呈现给学生标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而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一下子就把一些数据归纳整理成标准的统计图表,这显然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新教材从例1的图文结合的“统计图表”自然地过渡到画了线的非正规的“统计图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认知过程,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

最后,人教社小学数学编辑室主任卢江指出:“我们要加大渗透数学思想的力度,更加注重使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分类能力的发展,反映了儿童思维发展,特别是概括能力的发展水平。我们要好好利用这一单元,培养学生分类的数学思想。

猜你喜欢

分类整理统计图表统计表
统计图表的数据分析与应用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1-5月全国商用车市场销售统计图表
2019年1-4月全国商用车市场销售统计图表
分类整理,巧解分数应用题
神奇的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试论如何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
针对公交公司的钱币分类整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