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类与整理”教学纪实与反思

2015-05-30郎萍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心形气球形状

郎萍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第一课时。

教材解析:

分类思想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有序划分和组织的过程。教材将分类与统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并呈现分类的结果,突出分类是收集、整理、描述数据的基础,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分同一类物品,理解对于同一类物品,按照不同的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是不同的,从而进一步感知分类的意义,体验统计的全过程。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给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收集的数据。

教学难点:

在分类的过程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知道学校的校风吗?

生:让读书成为习惯。

师:你把读书变成自己的习惯了吗?

师:你们喜欢读书吗?你去过图书馆吗?

师:在借阅图书的时候,你能很快地找到自己想借的图书吗?

生:能。

师(追问):你是怎么找的?你发现图书管理员是怎样摆放图书的?

生:图书管理员把图书分成不同类别,我们想看哪一类图书就到哪一类书的书柜上去找。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分类的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找到我们想看的图书。你们会分类整理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分类整理”。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分类整理。

(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师:六一儿童节要到了,小方和她的妈妈、爸爸一起去动物园玩,小方的妈妈给她买了很多个气球。同学们看气球多漂亮呀!

师:这些漂亮的气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1:形状不同。

生2:颜色也不相同。

师:能按照形状分一分并告诉大家每种气球有多少个吗?

学生小组合作:分一分,并想办法记录分类的结果。

师:现在请大家展示分类的结果,并选择你喜欢的方法。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记录分类结果。

①展示先分类再数数的方法。

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这一行是来记录葫芦形气球,我们在下面画上1个葫芦形,表示这一行记录的项目,有1个葫芦气球就画1个,另外两行是记录心形和圆形的气球,我们也画在下面表示出来。

③展示表格记录数据的方法。

师:这个同学记录的方法你能看明白吗?

师:3表示什么?

生:3表示有3个葫芦形的气球。

师:这种方法是用一个数来表示这一列的数量。

师:虽然记录结果的方式不同,但你们再仔细观察整理的结果,发现了什么?

师:记录的形式不同,为什么整理的结果相同呢?

师: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

生:圆形气球最多,葫芦形气球最少。

师(追问):你找得这么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圆形这列最高。

师:看来这种方法可以很快地找到哪种形状最多,哪种形状最少?

师:同学们不仅能够按照形状把这些气球分成3类,而且自己设计图表把分类的结果表示出来,你们可真棒!

(3)对比、比较。

师:(指着其中的一个图表)如果再增加一个心形气球,这个表该有什么变化呢?

师:如果再增加一个香肠形状的气球呢,这个表又该有什么变化呢?

师:都是增加一个气球,为什么表格的变化不一样呢?

生1:心形气球原来就有,就在上面加上一个心形就可以了。

生2:原来没有香肠形气球,得再画上新的一列。

让学生明白,心形气球增加一个,只是心形气球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只要在心形那列加上1个就可以了;而增加1个香肠形状的气球,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表格上要再增加新的一列。

师:你们观察得可真仔细,而且还善于发现,你们都是心细又聪明的孩子。

(二)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形式记录结果。

师:刚才我们是按形状分的,还可以怎么分?

生:颜色也不同,可以按颜色分。

师:请大家按颜色分一分,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录分类的结果。

(学生汇报。)

(三)对比、归纳。

师:刚才我们分的都是这些气球,为什么分类的结果不一样呢?

生:因为我们一开始是按形状分的,后来又是按颜色分的。

师:对了,是因为分类的方法不同,结果就不同。无论结果是否相同,但是有一个是不变的,你知道是什么吗?

生: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是不变的。

总结:看来分类的时候,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但是无论怎么分,最后的总数都应该一样。

三、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给气球分类并整理的,下面我们就用刚才所学的知识帮小方解决一些问题。

1.做书上第29页第2小题。

师:妈妈给小方带了好几种水果,你能分类并整理出结果吗?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的题卡来完成。

2.做书上第31页第15题。

师:小方和爸爸、妈妈在动物园里看到了很多的动物,你能帮小方把这些动物分成飞行的与爬行的两类吗?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分类的结果。

四、拓展延伸

用课件演示生活中的分类。

师:看来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是十分广泛的,今天就请同学们回家整理自己的书包和自己的房间,明天上课的时候和同学们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的。

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入手,生活中的分类现象——图书分类,让学生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然后谈话导入情境图,引导学生将气球分成两类,并提问: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然后请学生摆一摆(也可以画一画、写一写),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想出整理的方法。然后我根据学生所汇报的顺序将3种表示方法展示在黑板上。紧接着向学生提问: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少?然后加深难度问:“你是怎样一眼就看出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多,什么形状的气球最少?”让学生开动脑筋去思考解决的方法,从而认识象形统计图这个概念,并且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摆,这样摆有什么好处。让学生经历了从无序到有序,从无结构到有结构,学生们就更容易掌握这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突破以后,我又给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思考的空间,问:“如果再增加1个心形气球,这个表该有什么变化呢?如果再增加1个香肠形状的气球呢,这个表又该有什么变化呢?”接着又追问:“都是增加1个气球,为什么表格的变化不一样呢?”让学生明白:心形气球增加1个,只是心形气球的数量发生了变化,只要在心形那列加上1个就可以了;而增加1个香肠形状的气球,也就是增加了一类,所以表格上要再增加新的一列。当学生已经掌握象形统计图的方法后,让学生按颜色分类计数,选择喜欢的形式记录结果,进行巩固练习。

最后用生活中的现成的数学素材为他们留了一个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自己的房间……”真正地将数学纳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去探究生活中数学的美,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猜你喜欢

心形气球形状
挖藕 假如悲伤有形状……
Heart心形浪漫
心形贺卡
你的形状
制作心形贺卡
找气球
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气球
心的形状
一样多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