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两节《布衣元帅》课的思考

2015-05-30靳然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5年3期
关键词:课标文章目标

靳然

两位执教者均能结合文章特点,围绕重、难点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两节课均体现了以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为主线的教学特色,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句、辨析词语,使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的理解更为深入,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充分展示。同时,教师朗读指导有序,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使交流与朗读相得益彰。

相同点:

1.挖掘教材,过程清晰简约

文章一开头就开门见山直点主题,接下去写了3个小故事,乍一看似乎毫无关联,各自独立,但其实它们都是紧紧围绕着徐帅一生功高盖世,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保持着朴实无华的本色,甘为人民公仆的优秀品质这一主题。 两位执教者都能够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文本特点。对于如何切入教材,如何组织教学过程,两位老师了然于胸,都是采用“整体入手——逐一研读——回归整体”的教学模式。同时,都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看门老人”的研读。

2.落实课标,注重知识储备

两位教师都能够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准确把握教学起点,展开教学。充分体现第二学段语文阅读教学特点的同时,落实课标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两位执教者均能围绕课标,并把课标自然融入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3.品味语言,感悟人物品质

两位执教者都是通过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词句,感受徐帅的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甘为人民公仆的优秀品质。楚晨光老师抓住 “做梦也没想到元帅会是这样,比普通人还普通呢”这一重点语句,并以此为中心展开教学。注重引导学生品味语句、辨析词语,从徐帅的衣着到住处再到神态,学生从字里行间深切地体会出徐帅的简朴,没有官架子,和蔼可亲,使学生对于文本内涵的理解更为深入。在对“慈祥”一词理解上处理得相当精妙。刘俊虹老师则充分放手让学生批注,感悟,在实践中,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4.培养能力,重视学法指导

两位执教者都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语文能力的培养,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以统一。楚老师采用“教”“扶”“放”的教学策略,重点指导了“看门老人”这个故事的教学,先从小标题入手,教给孩子采用“课题扩展法”来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减少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难度,今后对于类似的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就容易多了。刘俊虹老师的设计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批注、感悟,尝试提炼文章主旨或分析人物形象,深入地阅读和理解文本,不仅会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会对其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同点:

1.对文章结构的认识略有不同

刘老师将课文定位为以事写人,先让学生明确写人的文章就是通过记叙一个人所做的一件或几件事情,来塑造人物形象,进而赞颂他的精神品质的文章。然后让学生确立本文一共写了徐帅的几件事,从中体现了徐帅的什么品质。楚老师则定位为作者开篇交代观点,再以事为证,使徐帅品质更深入人心。

2.方法指导的侧重点不同

刘老师重视批注,体现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批注中感悟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楚老师则是学习“课题扩充法”概括内容。从故事的整体出发,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中感悟理解,从而分析出徐帅的朴实无华,不居功自傲,平易近人的公仆形象。

3.教学设计的整体思路不同

刘老师是“以学定教”,从学生自己感悟的内容入手,经过小伙伴的相互补充,和老师的适时点播不断完善徐帅的光辉形象。楚老师则为“由扶到放”。她的教学特别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回顾她的教学过程,随机生成的教学资源成为亮点。

4.结合重点语句谈感受的训练角度不同

刘老师侧重指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句子内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例如:从“他们走进一条小胡同,来到一个油漆剥落了的大门口”这句中的“油漆剥落”看出徐帅的住处很简单。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子含义的。“我补充,一般来说,元帅的家应该是富丽堂皇的,可徐帅的家却很平常。连门上的油漆都是剥落的,可见徐帅不搞特殊很俭朴。我是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句子含义的。”这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理解的特点,符合课标要求,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楚老师则侧重于句子中重点词语的使用及辨析。例如:“楚老师现在也满面笑容,你可以用哪一个词来描述我的神态呢?生:和蔼、亲切、慈祥。师:慈祥?生:不行,慈祥是形容年纪比较大的老人的。师:对了,这几个词虽意思相近,但在使用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才准确。”这样的词语教学,学生能不受益吗?

5 .朗读指导的方式、方法不同

刘老师尊重学生自读体验,例如“让我们怀着对徐帅的敬佩之情采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这个小故事”。楚老师则强化朗读的指导。例如: 俗话说“言为心声”。我们该如何读好这段对话呢?学生说:“读秘书的同学应该读出秘书不想送回地毯的不情愿,语速可以稍慢一些。”还有的学生说:“读徐帅的同学应该读出徐帅要求秘书送走地毯的坚决,语气上还要注意有亲和力。因为秘书是被徐帅的话语感动了,才决定送走地毯,而不是因为命令。”最后老师还要提醒读旁白的同学,注意提示语的位置变化等。“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朗读是一种朴素的阅读教学方法,这一环节的设计能够让学生在感知有声语言的同时,真正领悟、理解书本的语言。

思考点: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同一篇《布衣元帅》课文,虽然执教者不同,但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1. 如何发挥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就其内涵而言,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如果教学目标制订的或虚化或大而空或多而杂,就会导致课堂教学低效。学生上了一节课,表面热热闹闹,却没有收到实实在在的认知收获。制订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是追求高效课堂最佳的重要途径。它既是高效课堂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师教学是否高效的直接依据。《布衣元帅》的教学纪实两位教师教学目标的制订应该说是沿着同一轨迹进行的,只是在某些方面略有微调。在实际教学中,制订一个清晰有致合适可行的教学目标并非易事。教师制订目标既要以总目标为指南,还要在单元目标、主题目标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及实际经验制订出明确、具体、可行的每一课的教学目标,选准教学目标的重难点。细读两位教师的教学纪实,不难发现,她们均查找了大量的关于徐帅的资料,体现了语文即生活的理念,这对打造高效课堂无疑奠定了基础。

2. 注重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是为了不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可以看出,“基本的语文素养”其中一个重点是语文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因为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能力体系是“良好的科学素养”的组成部分,是学生自主发展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同时,“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是语文课程的基本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所决定的,是语文课程要达到的“总目标”之一。《布衣元帅》教学纪实中两位执教者,指导学生掌握了用“课题扩展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抓重点词批注感悟的方法,使学生具有学会学习的本领,为终身学习、自主发展,自动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生存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猜你喜欢

课标文章目标
依托课标 夯实基础 精准备考
高中生物新旧课标比较——以实验版课标和2017版课标为例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2016年全国课标卷透视与2017年备考展示
基于课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设计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