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

2015-05-30张翠霞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情景教学教学研究高中数学

张翠霞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也随之发生改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地位上升,老师的教学引导作用加强.本文主要就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究,以期望通过合理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情景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素质教育成为关注的核心,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学生掌握一定的概念和知识,老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进行问题的设定,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对问题进行研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习得知识的运用能力.数学作为一门抽象思维较强的学科,要使学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并可以灵活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便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好的运用能力,而探究式教学的运用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拓展,数学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数学运用能力进步.那么在高中数学中如何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探究式教学,以使探究式教学可以在数学课堂中更好地运用是数学教师所关注的.下面我就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做一个分析,以期与同行相商榷.

一、 创建良好环境,丰富探究情感

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策略之一是丰富探究教学的情感,情感在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情感交流.只有将情感教育与知识学习有效结合在一起,学生才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建良好的探究环境,丰富学生的探究情感.如教学“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构建探究环境:我们已经知道sin60°、cos60°、tan60°的值,那么你知道600°、60000°又是多少呢?让学生尝试探究600°、60000°值的求法.在问题的设计上应当注重问题的层层递推性,既不会使学生因问题过难而丧失信心,又可以使学生逐层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情感是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保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需要情感的支撑.因此,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情感,设置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主动参与到探究中,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

二、 创设适宜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较强的学科,需要学习具有较强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难免感到枯燥和困难,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学习氛围,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例如我们在教导学生学习“等比数列求和的公式推导”时,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我们可以为学生创造这样一种情境:穷人A向富人B借钱,本来以为富人B不会借给他,谁知道富人B很爽快的答应了他,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既在一个月中,富人B每天给穷人A借一万元钱,穷人A还钱的方式为,第一天还一分钱,第二天还两分钱,以后每天还的钱数是前一天的两倍.一个月后互不相欠,穷人听后觉得可以,但是想到地主很是吝啬,又怕上当受骗,犹豫着要不要定下来.请你帮帮他看看是否划算.用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学生会觉得新颖、好奇,迫切地想帮助穷人解决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后很快得出两种方案:一种认为可以接受,还款小于借款;另一种认为不划算,最后一天还款远超过借款.对学生给出的答案教师先不做评价,可以让学生分析能否求出一个月总共要还多少钱.有一名学生说可以列式计算:1+2+22+…+229=?那怎么求出这个结果呢?有的学生说可以用计算器,学生尝试用计算器求解,但很快学生会发现无法继续下去.然后让学生思考每一天的钱数与前一天钱数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后会得出算式S=230-1,然后再由特殊推导到一般,这样就得出了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推导方法.

三、 注重生活应用,培养探究意识

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数学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是生活问题的具体化和公式化.数学新课标指出:高中数学应当使学生明确数学的实用性,了解数学与其他知识之间的练习,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学不能把学生拘泥在教材中,要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既关注课堂,又关注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了解数学的实际价值,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他们以更好的状态投入数学学习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老师应当提供一些会使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像用数列、函数等知识来解决银行贷款等问题;也可以用概率解决中奖率问题等.如分期付款购买家用轿车配件问题:汽车配件价格是三千元,购买当天支付30%即300元,一个月后的这一天付100元加利息,月利率是1%,如果他们支付300元后第一个月算分期款的第一个月,问分期付款第十个月需要交多少钱?全部付款后,买家用轿车配件一共支付了多少钱?这样的问题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教师利用生活场景创设情境,可以更好地将学生带入课堂,从而使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四、 开展合作学习,提高探究效率

新课改背景下合作探究受到了重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分析、讨论、归纳,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探究中交流、合作、讨论,既能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探究欲,又能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看法,借鉴组员的意见,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解题方法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圆锥曲线”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1:一条直线经过y2=2px这条抛物线的焦点,与抛物线相交于P、A两点,而通过抛物线顶点和通过点P的直线相交于点B,问直线AB与抛物线对称轴是否属于平行关系.问题2:如果点B与抛物线交准线上,同时AB平行于抛物线的X轴,那么直线是不是会过抛物线的顶点.这两个问题在解决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老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小组成员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进行问题的探索,而老师应当是学生问题解决中的引导者,在学生解决问题的瓶颈阶段给予引导,以使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五、 巧设课堂问题,启发学生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问题是数学学习中的起点和数学思维的火花,良好的问题环境和设疑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同时数学逻辑性较强,学习中离不开探究精神与探究能力.一些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失去学习的信心,其实很多是因为他们缺乏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利用课堂时间,巧设课堂问题,启发学生探究,这需要教师充分备课.如复习课上,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单靠教师的纠正、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应让学生相互纠错,找出错误的原因、解决方法.如从平面Y外一点P向平面引两条斜线PA、PB,它们的交角为a,如果这两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AC、BC不重合,并且交角为b,那么a、b的大小关系是怎样的?大部分学生在解题时出现了错误,对此教师可以不直接指出,而是提问一些做错的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学生在讲解的过程中,其他学生很快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分析出做错的原因,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纠正、自己解决,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六、结语

总之,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和实际学习情况来进行适当的课程设置,合理选择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数学课堂魅力四射.

参考文献

[1]李三平,高书敏.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师更应该具有合作交流意识[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教师版,2005(11).

[2]叶留青,刘年义.数学新课程合作性学习中学生相互评价方法[J].数学通报,2005(11).

[3]张大均.《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4]《数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6]《从理解到行动—通识卷》主编:杨九俊吴永军.

猜你喜欢

情景教学教学研究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模拟情景 重在参与
有效创设“情景”以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果提高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情境教学在语文课堂的应用浅探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