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高衔接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究

2015-05-30李岩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年9期
关键词:高职数学五年制课程体系

李岩

【摘要】基于北京市高职数学师资基地的调研,本文分析了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结合目前高职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提出构建适合五年制高职生特点,兼顾服务专业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材及考核评价多个方面进行了改革的探索.

【关键词】五年制;中高衔接;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通过多年试点,五年制高职教育规模逐步扩大,高职特色和优势越来越明显,也满足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多重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大家关注中高衔接的模式、人才培养的定位,但在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等诸多现象.因此,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务之急的核心任务,也是保证五年一贯制的高职培养质量的关键.

数学课是五年制高职教育阶段最为重要的文化基础课之一,它肩负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形成理性思维、培养数学素质、提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育人功能,同时也肩负为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服务、学以致用的职教特点.借助北京市高职数学师资基地,通过调研教学双方的现状,我们进行了 “以人为本、服务专业、以能力为核心”中高衔接的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体系构建,目的是使五年制的高职数学教学针对性更强,学生有兴趣,学得会,用得上,充分发挥高职数学课程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中的作用.

一、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学生方面: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是完成了初中阶段课程学习的学生,在正规高等职业院校接受五年教育后,颁发“大专”毕业证书的教育模式.五年制高职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对原初中学习的数学概念,运算法则及在理性思维,逻辑推理等多方面缺口很大,大部分学生数学知识基础薄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致使进入高职后对数学课的学习普遍没信心,畏学厌学.

2.教材方面: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一直采用“4+2” 模式,即前四个学期用中专教材,完成初等数学内容;第五第六两学期用三年制高职教材,完成高等数学内容.两阶段一直采用两套教材,一套为中专统编教材,一套为高职三年制高等数学教材.两套教材按不同的大纲和课标编写,缺乏针对五年制学生特点、层次递进的统一设计.

3.教学方面:五年制高职数学在中专、高职两阶段的课程标准定位、授课计划编排、教学模式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相互独立、各自为政,中高职的教学缺乏统一的相互衔接的整体设计.

严峻的现实让我们深思,只有对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进行一体化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五年制高职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提升他们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实现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以期缓解目前的困境.

二、构建“以人为本、服务专业、以能力为核心”中高衔接的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体系

针对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现状,遵循“以人为本,以能力为核心,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的新职教理念,围绕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在课程标准制定,教材编写,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中高衔接的一体化设计.

(一)以“夯实基础,服务专业,拓展能力”为指导思想,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研究制定是构建课程体系的首要任务,更是课程开发建设的依据.围绕五年制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对企业,相关专业和学生进行了三方面的调研,了解相关企业的岗位、岗位群对学生素质的要求,结合各专业对数学知识和应用的需求,以及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供需两方面的情况,研究制定出一套结合专业,兼顾职业性特点和育人功能的五年制高职数学课程标准.在其中,我们就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起点,教学内容与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实践条件,考核评价方法,课程资源等八项内容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描述.

在课程定位中,结合学情及对前导、后续课程的调研,明确提出对学生“数学素质”和“数学技术”“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凸显数学的基础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课程目标在培养文化素质,服务专业和终身发展的前提下,以“夯实基础,服务专业,拓展能力”为指导思想,确定了能力、知识、素质三方面的目标.其中能力目标包含了数学思维、计算、数学语言表达和获取利用有效数据、分析解决问题及简单的数学建模能力.降低了推理、计算技巧的训练要求,将使用计算器、数学软件等工具完成数据的快速计算、处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列入其中,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逐步体验到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在教学设计中,根据专业、岗位供需调研结果,我们选择初等数学、高等数学及其应用内容分成必修的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两部分.按模块将课程学习内容、学习标准、教学建议及对学生的学习建议、考核评价方式等对内容的选择、衔接,从教学双方面进行了一体化设计,并根据教学内容和专业需求对课时进行了统一的分配,从而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教学活动中的互动和知识、能力、态度的三位一体.提出以案例驱动、小组学习法为主,减少和防止单纯的讲解式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数学软件进行直观教学.在考核评价方式中,规定每学期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5-5考核评价体系,将基础素质、平时课业、上机实验和章节测验成绩及期末考试或建模大课业的成绩按不同权重综合评价.课程标准的制定,明确了目标定位,统筹了教学内容、学时、教法、学法、考核评价方式,由浅入深、由静态到动态、逐层递进,保障了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有章可循.

(二)结合培养目标,创新教材编写

教材是教学的理论依据,在课程体系建设中不可或缺.我们以“夯实基础,服务专业,拓展能力”为指导思想,分基础模块和应用模块进行一体化的编排.基础模块包含各专业都开设的必修内容,分代数、几何、一元微积分三部分,而应用模块是依照专业需求选学的部分,分微分方程,级数,线性代数与线性规划模型,概率统计基础,图论,逻辑代数基础等内容.

教材分《代数》、《几何》、《应用数学》三册.每章内容基本采用问题或案例引入,从分析解决的过程中提炼数学模型,引入数学概念,引导学生在发现中掌握数学知识,使学生养成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思维习惯,更教会学生用数学.其次,每章均涵盖数学软件的内容,从简便的计算器,Excel表,几何画板,到相关数学软件的使用介绍,利用软件将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转化为数学运算求解和应用的技术.另外,每章节最后都编写了知识回顾、AB两级的检测题,再辅以背景知识,数学家、数学史方面的材料,帮助学生拓展梳理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的设计既保证了代数、几何和高等数学的知识体系,又突出了职业性特点,强化学生用数学的能力,以期实现培养提升五年制高职学生数学能力的目标.

(三)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设计

[德]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因此面对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困境,争取变被动的教师要求为主动的学生探究,变单向的讲解为双向的互动,变简单学习为积极应用.只有教师转变教学理念,才可以找到出路,看到曙光.在传统教法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1.发现式,将简单的数学建模问题渗透并融入教学.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就是经典的数学模型,在解决案例问题中,指导学生选择变量,小组合作找寻规律,确定数学模型,再给出概念.使十分枯燥的内容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无缝链接,解决了数学知识有什么用以及怎么用的难题.

2.教会学生使用工具.从计算器的函数运算,几何画板的图形处理演示,线性规划模型运用,Excel表的自动计算,到引入Mathematica,Matlab绘制图形,完成求解计算等.让学生通过操作,快速看到了结果,掌握了新的解决问题的技能方法.

3.情景教学法.以故事引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和数学发现的过程,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优化传统的启发式教学法,不断激励学生.还有许多,像引入竞赛的形式、加强小组合作学习及其指导评价等等.在不同模块,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方法,激励学生尝到成功的乐趣,提升了学数学、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有效的提高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质量,确保培养目标的实现.

(四) “以能力为核心”,完善五年制高职数学考核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方式的设计是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共六个学期,周期较长,合理恰当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及时的调控教学活动,掌握反馈的信息,同时更好的激励教育学生.按照“以能力为核心”的新职教理念,兼顾能力、知识、素质三目标的要求,我们设计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5-5考核评价体系.其中形成性(过程性)评价占50%,相比过去而言,加大了对过程的考核.因为相对结果而言,过程更能反映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变化,体现成长的历程.所以,学习过程中学习态度的转变、方法技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活动的态度、独立思考的习惯、交流的意识、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及平时课业、上机实验和章节测验成绩均可计入形成性评价.而终结性评价占50%,包含期末考试或建模大课业的成绩.这样,根据模块内容,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既关注结果也关注过程,保证了采集评价信息的全面,可以动态的监控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对五年一贯制中高衔接的高职数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探索,使五年制高职数学课堂有了吸引力,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更贴近专业,更有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开发、提高.课程是一切教学活动的中心,在中高职衔接过程中处在核心地位.完善的课程体系是保证培养目标实现的必要保障.但改善并非完善,充分发挥高职数学对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作用,提升培养的质量,需要更多同仁的艰苦实践,不懈的探索.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戴士弘.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陈伟.高职数学课程模块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

[5]姜晓艳.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改革[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

[6]王锡泉.中高职数学教学衔接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

猜你喜欢

高职数学五年制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职数学教学中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探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五年制高职企业实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CBS教学模式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尘肺病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