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研究概况

2015-05-30许平英娄玉钤杨亚飞吴超曹东阳

风湿病与关节炎 2015年5期
关键词:辨证分型中医类风湿

许平英 娄玉钤 杨亚飞 吴超 曹东阳

【摘 要】 类风湿关节炎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利于提高临床诊疗水平。文章对最近10余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别从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中医分期辨证、中医辨证分型与统计学、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中医辨证分型与X线及超声检查、中医辨证分型与体质因素、中医辨证分型与地域差别、中医辨证分型与基因表达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关节炎,类风湿;中医;辨证分型;综述

doi:10.3969/j.issn.2095-4174.2015.05.020

类风湿关节炎(rheum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症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不同患者的临床特点,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历节风”“顽痹”“尪痹”等或“三因三候痹”“五淫痹”中的一种[1]。RA的疾病进程是不可逆的,滑膜炎的反复发作会导致关节软骨及骨质破坏,严重时会出现患者肢体残疾甚则生活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中医治疗RA有独特优势,准确的辨证分型是治疗有效性的前提和保证。目前,RA在临床上尚无统一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为深入研究RA的中医证型,笔者通过对最近10余年的文献进行查阅,综述如下。

1 中医传统辨证分型

娄多峰[2]通过数十年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总结出了“虚邪瘀”理论,并应用该理论将RA分为气血亏虚证、风寒湿痹证、寒邪痹阻证、风湿热痹证、热邪痹阻证、寒热错杂证、瘀血痹阻证,分别采用扶正、祛邪、通络的治则,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孙吉友[3]从事临床30余年,认为肾精亏虚、六淫邪侵、痰瘀胶结是本病的病因病机,并将RA分为肾阳亏虚、寒湿闭阻证,肾阴亏虚、湿热痹阻证,脾虚湿困、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证4型。

王振全等[4]通过观察170例RA患者症状体征、舌脉象的临床证候学调查表明,RA的内因是气血、脾肾、肝肾亏虚,外因是风寒湿热痰瘀等杂合,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亏虚、肝肾亏虚、脾肾阳虚、寒湿痹阻、湿热痹阻和痰瘀痹阻6型。高建华等[5]运用信息采集表对1024例RA患者进行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搜集临床资料和中医四诊所得证候资料,发现RA常见中医辨证分型有脾肾亏虚证、痰湿阻络证、风寒湿痹证和湿瘀痹阻证4种。高明利[6]认为,RA以肾虚为本,脾虚湿邪内盛为标,血瘀贯穿疾病始终,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肝肾亏虚型、瘀血内阻型和脾虚湿盛型,其中脾虚湿盛型临证时又可分为寒湿闭阻和湿热痹阻2型。中医传统辨证分型从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方面对本病进行分型,得出本病的病因无外乎素体气血阴阳亏虚,加之六淫之邪外感,在分型上多从气血亏虚、肝肾阴阳亏虚和寒热痰瘀来分。

2 中医分期辨证

郭会卿[7]运用中医理论对RA进行分期辨证分型,指出初期、活动期多为湿热痹阻型,治宜清热解毒、祛湿通络;早、中期多为寒湿痹阻,治宜散寒除湿;中后期多为脾胃虚寒,治宜健脾除湿、通经活络;稳定期、晚期多为肝肾亏虚,治宜益肾壮督、蠲痹通络。吉海旺[8]从医30余年,通过对RA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提出将RA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其中急性期又分为湿热伤肾证、风寒湿阻证和风湿热郁证;亚急性期为肾虚寒侵证;慢性期分为肾虚血瘀证、肝肾阴虚证。梁红[9]通过临床经验指出,RA急性期为湿热阻络型,亚急性期为虚实错杂型。其中又包括气阴两虚型、阴虚热盛型、气血瘀滞型、偏湿重型和肝肾两虚型5种。晁卫红等[10]通过总结张春馀分期辨治RA经验指出,初期、活动期多为热毒痰瘀痹阻,治宜清热解毒、化痰逐瘀;晚期、稳定期多为脾肾阳虚、痰瘀互结,治宜温补脾肾、化痰通瘀。RA分期辨证分为早、中、晚3期,分别对应疾病的急性期、亚急性期、缓解期,疾病初发多为实证,亚急性期多出现虚实夹杂证,缓解期表现出以各种虚象为主的证型。

3 中医辨证分型与统计学

孙丽霞等[11]对268例RA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调查发现,女性与男性的发病比例接近4∶1,其中13例直系亲属有RA病史及其他风湿类疾病史,占全部患者的4.9%;全部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中肝肾亏虚证、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痰瘀痹阻证等较常见;各证型多分布在51~60岁年龄段;寒湿阻络证发病年龄较小,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发病年龄较大,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多见于病程在5年以内的患者,肝肾亏虚证、痰瘀痹阻证散见于病程各个阶段。查青林等[12]对469例RA患者的主观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与中医的肝肾亏虚及寒热证候表现有关的虚因子、热因子、寒因子,并对各中医证型的因子得分进行方差分析发现,3个证候因子能很好地区分寒湿阻络、湿热阻络、寒热错杂与肝肾亏虚4证。姜小帆等[13]通过对RA现代文献的搜集整理发现,RA常见证型为肝肾阴虚、风寒湿痹、湿热痹阻、风湿热痹、痰瘀痹阻、寒湿痹阻、气血两虚证,病位主要涉及肝、脾、肾3脏,病性以湿、热、寒、阴虚、风为主。何弈婷等[14]搜集339例RA患者的病历资料发现,RA患者年龄小者主要中医证候为湿热阻络、寒湿阻络;年龄大者以肝肾亏虚兼痰瘀阻络为主,且病程最长。双手X线分期可见各证候均以Ⅱ期常见,寒湿阻络证以Ⅲ期、肝肾不足兼痰瘀互结证以Ⅰ期少见。性别和相关实验室指标在中医辨证分型上无明显变化。成之巍[15]在研究RA中医辨证分型与不同型类风湿因子(RF)之间的关系时发现,RA中医证型以寒湿痹阻证多见,瘀血痹阻证IgG阳性率高,寒湿痹阻证IgM阳性率高,肾气虚寒证IgA阳性率高。杨孝兵等[16]在研究气象因素与RA疾病活动度及中医证候之间的关系时发现,RA以寒湿痹阻证为主,多分布在冬季,且温度和风速与疾病活动度呈负相关。统计学实现了对相关信息全面有效的分析处理,为探索证候研究的方法学提供了参考,是今后开展多中心、大样本RA中医证候研究的保障。

4 中医辨证分型与实验室指标

杨军平等[17]选取60例RA患者,探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水平在不同证型间的分布规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寒湿痹阻型ACTH水平明显降低(P < 0.05),肝肾阴虚型与肾气虚寒型ACTH水平显著降低(P < 0.01);进行组间比较时,寒湿闭阻型、肝肾阴虚型、肾气虚寒型3组ACTH水平明显低于湿热阻络型(P < 0.01),肾气虚寒型ACTH水平比肝肾阴虚型及寒湿痹阻型有降低趋势,但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覃光辉等[18]在研究中医四诊信息与RA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相关性时发现,偏寒型RA患者VEGF水平比偏热型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黄闰月等[19]将RA的病理学研究与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相结合,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与RA各证型之间的相关性发现,MMP-3在疾病活动期的风湿热痹型中表达最高,痰瘀凝滞型次之,肝肾亏虚型表达最低。王银山等[20]在研究RA中医证型与各种炎性指标的相关性时发现,风湿热痹型的炎性程度最高,风寒湿痹型次之,痰瘀痹阻型与肝肾亏虚型炎性程度较低;白细胞介素(IL)-6与IL-1β在各中医证型的血清水平与炎性指标相一致;风湿热痹型与风寒湿痹型的IgM、CD4+、CD4+/CD8+值较痰瘀痹阻型和肝肾亏虚型显著升高(P < 0.05),而CD8+值明显降低(P < 0.05)。李云春等[21]在研究RA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基础时发现,湿热痹阻、寒湿痹阻、肾气虚寒、肝肾阴虚、瘀血痹阻组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及RF-IgM、RF-IgA、RF-IgG质量分数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 < 0.01),各组活动期上述指标均高于非活动期(P < 0.05),活动期湿热痹阻型上述指标均高于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及瘀血痹阻型(P < 0.01)。王康惠等[22]在探讨RA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R)亚型α和β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时得出,GRα和GRβ蛋白质水平湿热痹阻证和瘀血痹阻证与对照组比较均偏高(P < 0.05),湿热痹阻证高于瘀血痹阻证(P < 0.05)。结果表明,不同的实验室指标经过统计分析都有一定的偏向性,但这些指标的统计对于RA的中医辨证分型缺乏特异性。

5 中医辨证分型与X线及超声检查

孙忠皆[23]通过对167例RA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与X线影像学比较分析得出,实证中,风寒湿痹证患者X线表现为部分指关节近端肿胀,呈梭型对称性改变;风湿热痹证患者X线以受累关节软组织明显对称性肿胀,关节间隙增宽伴骨质疏松皮质变薄,软骨或软骨下虫蚀样缺损为主;痰瘀交阻证中多见关节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较普遍,关节面骨质出现小而不规则缺损样破坏区,关节面不光滑不规则,近端关节明显,关节间隙变窄。虚证中,气血亏虚证存在普遍性骨质疏松,骨端骨质缺损破坏渐渐明显,或有囊样缺损影,软骨破坏渐趋明显,关节间隙日趋狭窄;肝肾阴虚证主要表现为骨小梁显著稀疏,骨端骨质广泛破坏,关节间隙狭窄甚或畸形;肝肾阳虚证骨质破坏伴不规则新骨形成或骨质硬化,部分关节骨性融合呈屈曲畸形。邵继满[24]研究中医证候与X线诊断分期的关系显示,湿热痹阻、寒湿痹阻型多见Ⅰ、Ⅱ期,肾气虚寒、肝肾阴虚型多见Ⅱ、Ⅲ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郭玲等[25]在探讨RA膝关节病变超声改变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时发现,寒证与热证RA患者关节腔积液及滑膜增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热证患者关节腔积液量比寒证显著增多(P < 0.05),且增厚的滑膜内血流信号亦显著增多(P < 0.05)。结果表明,RA的X线及超声表现与通过四诊确定的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对RA的早期诊断及疾病进程的判定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6 中医辨证分型与体质因素

陆慧[26]在RA患者中医体质与临床辨证的研究中发现,RA患者中风寒湿痹、热痹两种证型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前者阳虚质比例最高,后者湿热质比例最高,表明体质与中医证型之间存在某种内在的相关性。王涛[27]通过对100例RA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的研究得出,寒湿痹阻证以气虚质、阳虚质为主,湿热痹阻证以湿热质、痰湿质为主,肾气虚寒证以气虚质、阳虚质多见,肝肾阴虚证以湿热质、阴虚质为主,瘀血痹阻证以阳虚质、瘀血质为主。结果表明,体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疾病出现时为何种证型。

7 中医辨证分型与地域差别

邢丽丽等[28]回顾性研究154例辽宁地区RA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发现,RA患者以寒湿痹阻证最多见;肝肾阴虚证女性多见,且年龄偏小;肝肾阴虚及痰瘀互结证病程较长,易伴贫血;湿热痹阻证炎症反应大,易出现骨质侵蚀。彭江云等[29]对云南地区1120例RA患者进行证候学研究发现,该地区患者中医证候有风寒湿热夹杂、气血阴阳亏虚及痰瘀互结的特点,疾病初发或活动期以实证为主,缓解期虚证多见,日久不愈易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刘春景等[30]通过对新疆地区114例RA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虚实夹杂型占43.9%、肝肾亏虚型占19.3%、寒湿阻络型占16.7%、湿热阻络型占9.6%、痰瘀阻络型占8.8%。结果表明,地域的差异会对RA的疾病分型产生影响,也佐证了人与自然相呼应的天人合一观点。

8 中医辨证分型与基因表达

杨晓凌等[31]对196例RA患者进行检测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4等位基因,同时依据临床表现及舌脉象辨证分型发现,HLA-DR4阳性率为56.1%。风寒湿阻、风湿热郁、痰瘀互结、肝肾阴虚4型患者中HLA-DR4阳性率分别为46.4%、51.2%、78.6%和82.8%。肖诚等[32]通过探讨RF阴性和阳性RA寒热证候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发现,RF阴性与阳性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差异和寒热证候之间的基因表达不同,中医证候分类学有基因表达谱的依据。

9 结 语

RA的病因病机目前并不十分清楚,临床治疗亦无特效疗法。现代医学治疗副作用大,对疾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改善存在很大的弊端;中医学治疗有独特优势,但目前临床上中医辨证分型众医家各抒己见,尚无标准可依。笔者对最近10余年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从多角度、多因素分析RA中医辨证分型的依据,发现各种分型依据均有利有弊:传统分型及分期辨证依据四诊资料,结合临床经验来判断寒热虚实偏向和疾病进程,符合中医辨证分型要依据望闻问切来全面考虑的要求,但有一定的主观性;统计学在分析RA中医证型的流行病学分布上有很大优势,但在具体的分型上无法提供确切依据;实验室指标与X线及超声检查对诊断RA有重要的作用,体质和地域说明了疾病的易感证型,但在中医辨证分型上同样缺乏特异性;目前,基因与RA分型之间的研究成果不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中医治病要依据准确的辨证对症下药,故望闻问切是不可或缺的。笔者认为,通过四诊得出的临床资料对中医辨证分型最有指导意义,同时期待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出在RA的辨证分型中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各种证型必备的症状或体征,亦或指标,正如张仲景所言“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期待众医家共同努力,为攻克“顽痹”而奋斗。

10 参考文献

[1] 娄玉钤.中医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58.

[2] 李满意,娄玉钤,杨林江.娄多峰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总结[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7):45-50.

[3] 尹通.孙吉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5):54-55.

[4] 王振全,潘贵超,鞠大宏.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症候学调查[J].中医误诊学杂志,2011,11(19):4781.

[5] 高建华,张剑勇,何伟珍,等.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型临床分布规律研究[J].河北中医,2012,34(9):1292-1294.

[6] 褚爱华,高明利.高明利教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验拾萃[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3):19-20.

[7] 孔伶俐,郭会卿.郭会卿教授分期分型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4,3(1):52-55.

[8] 衣蕾,姜小帆,李娟娥.吉海旺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2,1(6):60-62.

[9] 梁红.分期、分型治疗类风湿病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4,24(2):14-15.

[10] 晁卫红,邹晓雅,朱淑琴.张春馀分期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山东中医杂志,2011,30(1):56-57.

[11] 孙丽霞,汪悦,金桂兰.对26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的调查[J].江苏中医药,2008,40(12):25-26.

[12] 查青林,林色奇,何弈婷,等.从主观症状因子分析的结果看中医辨证的数学逻辑:附469例RA多中心临床病例分析[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5,17(1):75-77.

[13] 姜小帆,曾进,石亮.类风湿性关节炎辨证分型及证候要素分布的文献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20(4):196-200.

[14] 何弈婷,付丽媛,阎小萍,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1):26-28.

[15] 成之巍.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与不同型RF相关性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4):270-271.

[16] 杨孝兵,蒋峰,孙颖慧.气象因素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度及中医证候的相关性[J].中医杂志,2014,55(22):1933-1936.

[17] 杨军平,邱丽瑛,喻建平,等.ACTH在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不同证候间分布规律的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12):2247-2249.

[18] 覃光辉,曲环汝,薛轶燕,等.VEGF与RA患者寒热证型相关性的初步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9,15(3):11.

[19] 黄闰月,黄清春,沈鹰.基质金属蛋白酶3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型相关性的理论探讨[J].中医杂志,2007,48(10):872-873.

[20] 王银山,苏雅丽,丰哲,等.类风湿关节炎辨证分型与各种炎性指标相关性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33(4):296-297,326.

[21] 李云春,许荣,方忠俊,等.类风湿因子分型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联合检测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12):1608-1610.

[22] 王康惠,吴启富,康信忠,等.糖皮质激素受体与类风湿关节炎证型相关性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0,16(1):10-13.

[23] 孙忠皆.类风湿性关节炎X线影像学与中医证型关系[J].中医杂志,2011,52(15):1326-1327.

[24] 邵继满.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特点及其与影像学关系[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2):104.

[25] 郭玲,安娜,唐先平,等.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病变的超声改变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17-19.

[26] 陆慧.RA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临床辨证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10-21.

[27] 王涛.10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的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11-52.

[28] 邢丽丽,高明利.辽宁地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规律的回顾性研究[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7):35-38.

[29] 彭江云,狄朋桃,方春凤,等.云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9(7):15-17.

[30] 刘春景,居来提?赛买提,陈昶,等.新疆地区11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回顾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3):480-482.

[31] 杨晓凌,张之澧,倪立青.尪痹中医分型与HLA-DR4等位基因关系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4,38(2):37-38.

[32] 肖诚,赵林华,吕诚,等.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因子阴性和阳性寒热证候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基因差异表达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8):689-693.

收稿日期:2015-01-07;修回日期:2015-03-20

猜你喜欢

辨证分型中医类风湿
益肾蠲痹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Meta分析
求医更要求己的类风湿关节炎
瑶医火攻辨证分型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
膝骨关节炎中医证型与常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研究
急性脑梗死辨证分型与ADC、Hcy及hs—CRP的相关性研究
肺癌辨证分型与病理标本色象相关性研究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50例
藏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