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型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

2015-05-30金丽梅徐旭芳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糖尿病

金丽梅 徐旭芳

【摘要】健康教育和药物治疗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药物治疗和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为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提供参考建议。

【关键词】糖尿病;药物治疗;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309-02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系统性疾病,临床上不仅使用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还需要患者进行自我监测、饮食控制、体育锻炼。现对2型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和药物治疗进行探讨,取得了一定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药物治疗

1.1口服药物

1.1.1双胍类

临床上通常选用二甲双胍药物对高胰岛素血症、肥胖或并发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低、高三酰甘油脂血症、高脂血症患者进行治疗,该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其作用机制是: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肝糖元的异生,降低肝糖的输出,通过葡萄糖无氧酵解,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储存,有很好的降糖作用,而对正常人无明显降糖作用,单独运用不应起低血糖,并有调节血脂,降低游离脂肪酸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1.1.2磺酰脲类

磺酰脲类能够促使机体释放胰岛素,但对胰岛功能严重损害的1型糖尿病不适合。磺酰脲类药物有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硅酮、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均较显著。其中几种磺脲类特点:格列喹酮:95%可通过胆汁排泄,自肾脏排出不足5%,作用温和,很少引起低血糖,特别适合老年以及轻、中度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格列齐特:刺激胰岛素分泌以外,还有降低血液粘稠度、减少血小板凝聚性、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作用。

1.1.1.3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伏格列波糖(培欣)、阿卡波糖(卡博平、拜糖平)等,专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尤其是进食碳水化合物较多的患者,其作用机制是: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直接对小肠刷状缘的a-葡萄糖苷酶的活性产生竞争性抑制或可逆性抑制作用,使双糖、多糖转化为可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延迟,从而将患者饮食后的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临床上通常使用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来控制正常饮食后血糖水平,在用餐后血糖水平较高、基础血糖正常患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患者食用该药物后,会引起肠道胀气等副作用。患者应在进食时同时嚼碎药片服用。

1.1.4苯甲酸衍生物

那格列奈、瑞格列奈等苯甲酸衍生物类药物能有效模仿生理性胰岛素分泌,起效快,持续时间短,能有效控制餐后血糖,又不易在餐后引起低血糖反应,且对肾功能影响较小,常用于以餐后高血糖为主的病人及老年人、伴有肾功能减退的病人。

1.1.5胰岛素增敏剂

吡格列酮、罗格列酮等胰岛素增敏剂类药物能够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外周与肝脏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肝糖输出量。有水钠潴留情况,水肿、心衰的患者不主张用。患者应在晨起空腹时使用该药。

1.2胰岛素

1.2.1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类似物可模拟正常胰岛素的分泌,主要有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等。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起效快,皮下注射后10~20分钟内起效,30--60分钟达药效高峰,药效持续作用时间约为2~4h,峰效时间与餐后血糖峰值同步,能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且不易发生低血糖。甘精胰岛素可完全溶解于酸性注射液中,但是在生理条件下的溶解度并不高。患者注射后溶有甘精胰岛素的溶液后,其酸性被中和而形成胰岛素沉淀物,这些物质稳定且持续地释放胰岛素单体,作用持续时间长,可维持24小时,且无明显的血药峰值出现,从而达到平稳降血糖及提供基础胰岛素的目的。

1.2.2联合用药

临床上通常使用联合用药的方式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和格列齐特,可有效减轻患者的体重,减小患者的血脂水平。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能够对应用磺酰脲类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增敏剂,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部分患者用两种以上降糖药可联合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

2 健康教育

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活动,由专业人员向居民讲解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包括糖尿病的概念,糖尿病的治疗方法,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应当注意的相关事项等,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饮食控制的健康教育

患者应根据运动量的不同,调整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但是所有糖尿病患者均应长期控制饮食,保证饮食丰富,合理搭配精细食物和粗粮,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量,食用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从而达到减轻胰岛素负担、改善机体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的目的,以防止患者身体营养不足。

2.2运动治疗的健康教育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加快患者机体内脂类的代谢和心肺功能的改善。患者运动前应对自身的情况进行评估,且携带糖果和糖尿病卡,如果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应及时休息。

2.3自我监测的健康教育

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水平是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是患者有效掌握身体血糖状况的直接途径。患者可将血糖的变化情况及时告知医生,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治疗药物,进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患者患2型糖尿病时,每周可多次监测空腹和用餐后2h的血糖水平,每周至少2次监测餐前和餐后2h的血糖水平。糖尿病会对患者的眼、肾、脑、心和神经系统产生较显著的影响,患者定期测量血糖时,应加强对眼底及其神经系统、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3 小结

糖尿病是终身疾病,目前没有根治的特效药物。患者不仅需要依靠药物来控制身体血糖水平,还需要依靠运动、饮食控制、自我监测的方式对糖尿病进行管理。相关调查研究指出,约60%的糖尿病患者對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较小,并不了解与糖尿病相关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措施。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不断地提高掌握糖尿病治疗知识的水平,提高自身的保健能力。

参考文献:

[1]马文革.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4.

[2]黄利锋.全程强化健康教育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0,25(07):5-6.

[3]张美彪,杨水冰,刘春梅,等.自我血糖监测对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0,22(21):29-30.

[4]秦永红,付守芝,陈萍.强化式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并发症的干预性研究[J].当代医学,2011,19(12):121-123.

猜你喜欢

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术后药物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家禽耐药性大肠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探讨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