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观察

2015-05-30刘学保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麻醉效果瑞芬太尼芬太尼

刘学保

【摘要】目的:观察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80例行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将所有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瑞芬太尼麻醉,对两组患儿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估。結果:观察组患儿HR、MAP水平均要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再入睡率差距较小,没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要显著短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行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给予瑞芬太尼麻醉,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瑞芬太尼;芬太尼;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麻醉效果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232-01

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是一种常见的小儿手术,临床实施该手术时普遍采用瑞芬太尼麻醉[1]。本次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行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作为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麻醉效果的研究对象,其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0例研究资料均为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行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儿有21例,女性患儿有19例,患儿年龄为3-10岁,平均年龄(6.5±2.3)岁;观察组中,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分别为20例、20例,患儿年龄4-11岁,平均年龄(6.9±2.7)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可进行对比(P>0.05)。

1.2 麻醉方法

医护人员让患儿在术前禁食禁水4-6小时,术前半小时向患儿肌肉注射0.015mg/kg阿托品和0.3mg/kg地西泮。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要对患儿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等指标进行监测。然后,医护人员需要对患儿实施麻醉诱导,向患儿静脉注射0.08mg/kg咪唑安定、2mg/kg丙泊酚、0.1mg/kg维库溴铵、0.25-0.5mg/kg地塞米松[2]。

对照组:医护人员需要向患儿静脉注射5ug/kg芬太尼,迅速对患儿进行气管插管,接麻醉机控制患儿呼吸。

观察组:医护人员向患儿静脉注射瑞芬太尼,注射剂量为1ug/kg-2ug/kg,患儿接管后使用微量泵向患儿输注瑞芬太尼,每分钟输注剂量为0.2ug/kg-0.4ug/kg[3]。

医护人员还需要用微量泵向所有患儿每分钟输注丙泊酚4mg/kg-10mg/kg,手术完成前5分钟停止输注[4]。

1.3 统计学的方法

汇总处理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后,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对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若P>0.05,则差异不具备可比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术中HR、MAP水平

对照组患儿HR水平为(112.02±15.18)bpm,MAP水平为(79.76±1.55)mmHg,观察组患儿HR、MAP水平分别为(101.14±14.63)bpm、(71.64±1.77)mmHg,对两组数据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术后的恢复情况

由表1可以知道,两组患者再入睡率差距较小,没有可比性(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均要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症状(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小儿腺样体手术及扁桃体手术都是在呼吸道进行后实施的,对麻醉深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小儿痛阈较低,对疼痛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所以研究一套科学的麻醉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瑞芬太尼作用时间较短,而且消除速度较快。

在本院此次研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的是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患儿应用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患儿术中HR为(112.02±15.18)bpm,对照组患儿HR为(101.14±14.63)bpm,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t=4.264,P<0.05);观察组患儿MAP为(79.76±1.55)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71.64±1.77)mmHg,经统计学分析,具有可比性(t=21.828,P<0.05),这提示芬太尼能够使患儿的生命体征维持在稳定状态。观察组患儿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睁眼时间分别为(7.18±1.27)分钟、(5.75±1.32)分钟、(6.78±1.51)分钟,均要显著低于对照(12.29±3.51)分钟、(8.90±1.66)分钟、(8.59±1.68)分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瑞芬太尼能够缩短患儿苏醒时间,促进患儿恢复。观察组患儿不良症状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22.5%,两组数据差异较大,具有可比性(P<0.05),这提示瑞芬太尼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安全性较高。综上所述,临床实施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时应该首选瑞芬太尼麻醉法。

参考文献:

[1]黎立清.瑞芬太尼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81-81.

[2]曾勇,黄淑娟.瑞芬太尼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5):80.

[3]白云鹤.观察瑞芬太尼在小儿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3,11(20):70,72.

[4]黎阳,邱桂香,陈惠玲,等.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扁桃体切除术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5):685-686.

猜你喜欢

麻醉效果瑞芬太尼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七氟烷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研究
丙泊酚联合右美托咪定靶控输注在烧伤休克期的麻醉作用探讨
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麻醉临床分析
麻醉药物联合应用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比较七氟烷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短小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对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