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红楼梦》中楹联的作用

2015-05-28贾恩仓寇宏广

对联 2015年17期
关键词:贾宝玉贾府楹联

●贾恩仓 寇宏广

(064003 河北唐山市丰润区欢喜庄乡中学贾恩仓064003河北唐山市丰润区新军屯八户寇宏广)

《红楼梦》内容包罗万象,博大精深,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中国文学的集大成者。曹雪芹继承了我国楹联的优秀传统,自然纯熟地在小说中融合了大量的楹联文化,成为《红楼梦》肌体的组织和细胞,在艺术结构上起着突出主题和人物结构暗示的作用,绝不是泛泛之笔。

《红楼梦》中的楹联,前八十回里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作者的身份或第三者的角度写的,一类是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写的。这两类楹联内容有咏物抒情,有富有人生哲理,有提醒世人做人准则。不管怎样,都是作者为小说主题的需要进行的匠心安排,用各种不同形式,为书中人物唱出凄凉的挽歌,最后汇成一幅令人荡气回肠的封建社会没落的长卷。

“太虚幻境”的那副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在《红楼梦》中曾两度出现,第一回是甄士隐在梦幻中所见,第五回是贾宝玉在太虚幻境所见。可见作者对这副楹联的安排是有深意的,从人物的遭际、命运来看:甄士隐一生曾享尽荣华,最后家道变故、遁入空门,这是甄士隐一生的最后归宿。作者借贾宝玉见到这同一楹联,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隐示着他一生道路的缩影。从作品的创作手法上来看:所叙述的人事、情节,真假具兼,令读者品味、猜想。把假当真,则真的便成了假的了;把没有的视为有的,有的也就成了没有的了。这副楹联阐述了“假”、“真”,“有”、“无”的哲理,也是对读者在读《红楼梦》时的一种提醒。这副楹联对仗工整,构思精妙,寓意深远。曹雪芹从他贵族家庭的没落,从清朝政治的腐败,深刻地感到封建制度的没落趋势。王希廉《红楼梦总评》云:“读者须知,真即是假,假即是真;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不是真,假不是假。明此数意,则甄士隐贾宝玉是一是二,便心目了然。”这副楹联可谓概括了《红楼梦》创作手法的某些规律。

贾雨村中举升官,接着就因贪酷徇私被革职,在林如海家暂充家塾教师。一日外出郊游,见一座破庙,匾额题为“智通寺”,门旁有一副破楹联: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回头,佛教谓彻悟,佛经中有“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话。这副联的特点是语浅而意深。所谓语浅,指联中的两句话通俗易懂。写的是因身后已有余财仍不罢休,直到碰得头破血流时,才想到要回头,语意谁都可以理解。所谓深意,联中所指并不仅说说道理而已,它的深层意义在于,联中的“忘缩手”、“想回头”,词意深远,它是深于阅历、深谙世道者毕生惨痛教训的总结。作者在第二回中,借对智通寺的环境描写和贾雨村所想,将这个深意表达出来。该楹联对破寺老僧所处的荒凉之景的装点,实际是对宁荣二府未来衰败之景的暗示,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最终图景的预兆。从这一点上看,这副楹联在作品中既切合作品内容,又具有人生的普遍意义。

第五回,贾宝玉随贾母等到宁府赏梅,倦怠欲睡午觉,侄媳秦可卿先领他到上房内间,宝玉见室中挂着一幅《燃藜图》,“心中便有些不快”,又见了一副楹联: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纵然室宇精美,铺陈华丽,亦断断不肯在这里了。”忙说:“快出去,快出去!”这一楹联表达的是儒家的传统观念,是儒家思想中入世的一面,也是封建道德标准之一。意思是说,懂得人情世故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领就是文章。画与楹联相辅相成,实为劝学“仕途经济”的楷模和格言,个中哲理,颇令人读后玩味不已。贾府是寄希望于贾宝玉荣宗耀祖的,他们采取种种手段强迫他读书,盼望他在仕途上能飞黄腾达,而他却偏偏“潦倒不通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乖张,哪管世人诽谤”。所以贾宝玉对于劝人勤学的《燃藜图》和劝人学“仕途经济”的格言楹联不屑一顾,连叫“快出去,快出去!”充分表达了贾宝玉的思想情操,充分显示了这个封建叛逆者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贾宝玉未来的人生路。

此外,小说中还有描写贾府大观园中景物的楹联,写的也是别具匠心。书中第十七回,宝玉题沁芳亭:

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

这副楹联是写“水”的,但妙在没有一个“水”字,全是借“绕堤”、“隔岸”去反衬出溪水,借“三篙”、“一脉”反衬出水深与溪形,把水色、水质,四周环境氛围合在一起写,构成一幅映溪成碧,花落水流红的极富有诗意的画面,怪不得赏景的众文人称赞不已。写得不错的还有潇湘馆联:

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

这副楹联把潇湘馆周围绿色景物写得比沁芳亭又别有洞天。大观园藕香榭联:

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

全联动景静景,如画如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各具其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无限美好的情趣,读罢令人怡然。这些楹联透漏出作者作为文人的性情与志趣,向往着过一种接近自然,与世无争,闲云野鹤的生活。作者把这些都寄托到《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身上,聊以慰藉自己内心的缺憾。

第五十三回,写了一段排场宏达的“除夕祭宗祠”的情节。作者从第一次到贾府的薛宝琴眼里写出下面三副楹联。

祠堂大门楹联:

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仪仰蒸尝之盛。

抱厦的楹联:

勋业有光昭日月;功名无间及儿孙。

正殿前的楹联:

已后儿孙承福德;至今黎庶念荣宁。

三副联表明了贾府祖先地位之高,当年炙手可热的权势。这也预示着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所云:“盛筵必散”、“树倒猢狲散”结局,“落了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下场,预示着整个贾府败亡为期不远了。

曹雪芹并没有把楹联独立的插入到小说《红楼梦》中,而是为整部作品做着承上启下,为故事的发展做着预示,为故事结局做着铺垫,让楹联成为小说中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浑然天成的楹联创作手法,也令《红楼梦》中的楹联与其他小说中的楹联大不相同。在其他小说中的楹联,有些读者不喜欢看,碰到可以跳过去,似乎也没有多大的影响,《红楼梦》则不然,它已经融合在小说故事情节中,如果略去不看,常常不能把前后文意弄明白,同时也为八十回后的人物命运结局留下了重要依据。

猜你喜欢

贾宝玉贾府楹联
《红楼梦》中谁得过“玉”的好?
贾府的“吹哨人”
浅析焦大之骂
贾宝玉:暖男的爱仅仅如此
楹联牌匾上的典故
孔府的年节楹联
徐州广化寺楹联赏析
我国第一部纳入正史的楹联艺术志《山西省志·楹联志》太原首发
关于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人物形象探究
贾宝玉为何是“情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