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日联话

2015-05-28邓玉虎

对联 2015年17期
关键词:黄梅戏台下联

●邓玉虎

戏联祝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以中国胜利而结束。当时,黄梅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以各种方式庆祝这一胜利,其中,以演戏来祝捷最为盛行,于是,“戏联祝捷”就成了当时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是年,国民党县党部、县政府召开大会以庆祝,并请戏班演出,戏台柱上贴着这样的对联:

胜利在今年,会当直抵黄龙,高歌痛饮;

英才争辈出,共庆将刑白马,太府书勋。

上联意为今年抗日胜利,直灭日寇,应高歌痛饮而欢呼之。黄龙,这里指代日本,指日本侵略军;下联意为通过抗战,祖国的英雄层出不穷,举国同庆抗战的伟大胜利,国史将会记载百年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将刑白马,即成语“丹书白马”的简用。指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语出《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此处引申为刑白马以记抗日胜利之功。太府,指史官,太府书勋,是说史官将会把取得抗日胜利的功勋记载于青史。

胜利在今年,八载功成,轶汉唐宋明而远过;

幺麽嗟小丑,六军合奏,合中英苏美以胪欢。

联文中的胪欢亦作“胪驩”,意为歌呼欢腾。语出《汉书·礼乐志》:“徧胪驩,腾天歌。”颜师古注:“胪,陈也;腾,升也。言陈其欢庆,令歌上升於天。上联是说经过八年的抗战,终于取得了胜利,而且是自汉唐以来,中国人民取得抗击外来侵略的伟大的胜利。下联指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所以中英苏美等国人民都在歌呼欢腾。

是年重阳,某村请戏班唱采茶剧“穆桂英挂帅”,以庆抗战胜利。一塾师为戏台撰写了一联:

先除鞑虏,后扫倭奴,两度树奇勋,自唐宋元明,逊此丰功伟绩;

到底强权,难胜公理,八年拼热血,合中英法美,维持共乐同欢。

这副配以“千古丰碑”横额的联语,同上一联的意思是一样的,但它更加明确地点明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史上中国战胜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全面胜利这一历史功勋,的确是“千古丰碑”,应演戏以庆之,以“共乐同欢”。

受八载蹂躏,喜今朝国土重光,故假俳优涤旧恨;

赖三军奋战,庆此日人民吐气,即将丝竹贺新春。

这副联是曾任皖北师管区司令部三科军事科长、后退伍回梅教书的周相国,为其村唱春戏写的戏台联,它将“国土重光”,“人民吐气”,“假俳优”以“涤旧恨”,“将丝竹”而“贺新春”的喜悦之情抒发出来。

肃清倭寇已安民,一曲笙歌,气壮山河还本色;

竞罢龙舟犹演戏,四才仕女,薰风禾黍话丰年。

这是邹有孟塾师于1946年端阳节,为新开周桥村送龙船演戏时写的戏台联,字里行间充满着将笙歌庆胜利,还气壮山河本色的豪情,洋溢着竞罢龙舟演社戏,话丰年的欢欣。

烽烟将息,政府从宽,心里无忧愁,可以重欢几日;

年岁既丰,乡民有暇,节中好机会,应该再唱一台。

这是张河唱文曲庆胜利时贴在戏台柱子上的联。上联从抗战胜利人们无忧无愁着笔,下联从年丰有暇着笔,将好戏连台庆胜利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装男亦好,扮女也好,举起刀枪剑戟,群众喜看抗日戏;

蒲剧也罢,秦腔也罢,无论生旦净丑,大家齐唱和平歌。

抗日战争胜利后,一蒲剧团在黄梅垅坪卢府演出,该团在台柱上贴了以上的楹联。上联写演抗日戏的内容,下联说出了欢呼和平的喜悦。

正可偷闲,却趁此大好时光,作鼓振金,扮戏何如观戏好;

无非是假,倘记起本来面目,装模做样,下台更比上台难。

1946年春节,孔垄演出庆祝胜利后的第一个春节,其中有不少讽刺当地某汉奸的戏文。据此,名儒邢竹坪写了上面一副联贴于戏台柱上。上联说趁大好时光尽情欢娱庆胜利,迎春接福;下联则讽刺某汉奸为虎作伥的下场。看似说戏,实为指人,观戏者无不拍手称快。下面我将再录几副联以证明黄梅当时黄梅各界人士以联歌胜利的盛况。例似这样的祝捷联还有很多,如曾为康有为的僚属、黄梅高桥人刘照虚写的戏台联为:

华夏为世界名邦,血战八年终胜利;

倭奴本国际大盗,穷兵数载卒投降。

建国前曾任过区长、武汉财政局长的黄梅人吴晓寰,在抗日胜利后为祈雨酬神唱戏的戏台联为:

弓张吗,旗竖吗,借箸而筹吗?我们在抗战声中,何事展琴弹夜月;

田耕了,地分了,喜雨也降了,大家却偷闲台下,不妨把酒话桑麻。

黄梅柳瑞岚为庆胜利演唱会写的对联为:

硝烟漫神州,魔爪伸来血泪滔,数极恶豺狼,是东洋日寇;

神州冲霄汉,红旗指处愁城破,称神奇猎手,乃华夏军民。

1945年双十节举行双庆(庆抗战胜利、庆双十节)演出,石昺琳写的戏台联为:

武昌起义,远播风声,二千年专制淫威,顿归铲灭,虽随时他族环攻,枭雄辈出,逞百端鬼祟,肆意摧残,公理卒难忘,伟烈备陈,忍听销沉成往事;

薄海寻仇,祸由日德,九万里迷茫杀运,竟久绵延,赖委座神机默运,石画独抒,联三大友邦,共同奋斗,险途皆已过,凯歌齐唱,伫看胜利在今兹。

讽联泄恨

抗日期间,在黄梅民众中,有不少人写下了讽刺日伪汉奸的对联,以泄民族之愤,人民之恨。

传说日寇盘踞蔡山时,汉奸胡廷鳌,但昭全两人一个任伪乡长,一个任伪税务主任。他们俩人口喊抗日,在行动上却为日本军通风报信,还乘职务之便,搜刮百姓财物,如谁说一个不字,就被送到日本宪兵队受苦役。实际上,他们借抗日之名,为日寇效劳,大发国难财。他们肆意地横行乡里,为虎作伥,百姓恨之入骨,因畏其权势,对其敢怒而不敢言。然而,当地有一位绰号为梅大脚者,却不信邪,他以楹联作武器,为他俩撰写了一嵌名讽刺联。

上联是:

一对妖狐,每日贪花问柳,假名抗日;

下联是:

两个坏蛋,终朝吐雾吞云,高唱和平。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副谐音联,上联谐“狐”为“胡”,下联谐“蛋”为“但”,而且又分别在其前面加“妖”加“坏”,讽刺力极强。此联一出,人们拍手称快。

1943年,笔者所在村春节唱“岳飞抗金”全本戏,某人写联道:

看忠臣孝子,赤胆忠心,万古犹存真面目;

叹奸雄逆贼,锦衣玉食,千年还是假肝肠。

此联上下比的首句平仄虽不协,但它借题发挥,颂抗日志士,讽日伪汉奸,能发人深思。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第17纵队司令程汝怀、副司令王啸峰二人,忠实执行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遭到了人民的唾弃。使人更痛恨的是,在武汉保卫战失败,日军占领了武汉,全鄂东成为沦陷区后。他们二人不事抗战,却退至山林,作起了绿林之事。对此,於甘侯以老师身份,写了一副联寄给程汝怀。

毛泽东书

上联是:

王师岂无能,啸聚山林,风声鹤唳,敌寇未来先丧胆;

下联是:

程度果合格,汝图富贵,淮安日夕,人民生死不关心。

这副对联上联讽刺王啸峰,下联讽刺程汝怀,人们看到这副对联,无不拍手称快。为何说是讽刺王、程的对联呢?只要将这副对联稍加分析,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

上联的王师,本指朝廷的军队,这里指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第17纵队;啸集山林,意为在山林集聚,一般指土匪集聚于山林,这里指他们不抵抗日寇,而是退入山林;风声鹤唳,是一成语,形容惊慌疑惧,唳,鹤叫声。此成语出自《晋书·谢玄传》。据谢玄传记载,秦主符坚领兵攻晋,在淝水被晋军打得大败,在往回逃命时,符坚的军队“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至”,也就是说,他们惊慌得把风声、鹤叫声都当作是晋朝的追兵。上联的全句是说,你国民党鄂东挺进军第17纵队,只会啸集山林作土匪,你的能耐是:敌寇还未来,你就先自丧胆,将风声、鹤声也当成日寇了。

下联的程度,指级度,级别,例如,某某已达到某种程度;汝,即你;淮安,指淮南王刘安;日夕,指日夜。此句典出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卷四刘安》。相传淮南王刘安,日夜炼丹,一心想得道成仙,后来在八大仙人的指引下,果然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在这下联中,於甘侯以反讽口吻说:说你程汝怀是个日夜追求富贵,想成为淮南王刘安之流,是非常恰当的,说你是一个非常合乎贪图富贵之流的人物。至于民众的生死,国家的兴亡,你是不会关心的。

而更使人叫绝的是,在撰联手法上,又巧妙地将程汝怀、王啸峰的姓名嵌入联中。说王师也好,贪图富贵也罢,在这里都是将矛头直指程、王两人及其所率之部队的。亲爱的朋友,你们看,这副对联的上联,其第一分句“王师岂无能”嵌入了“王”字、第二分句“啸聚山林”嵌入了“啸”字,第三分句“风声鹤唳”中,以“风”谐“峰”的谐音修辞法,嵌入“峰”字,上联前三个分句不露痕迹地嵌入“王啸峰”这个姓名。

下联第一分句“程度果合格”中嵌入了“程”字、第二分句“汝图富贵”中嵌入了“汝”字,第三分句“淮安日夕”中,以“淮”谐“怀”的谐音修辞格,嵌入“怀”字,下联前三分句,同样不露痕迹地嵌入了“程汝怀”这个姓名。上联和下联分别以“敌寇未来先丧胆”和“人民生死不关心”两句对比作结,击中要害,这难道不耐人寻味吗?据说,程汝怀与王啸峰看了这一副对联,气得三日没有出门,只好待在家里生闷气。

猜你喜欢

黄梅戏台下联
雍和宫戏台及其献戏活动考略
驻足山塘古戏台,体验繁华新风尚
自然分娩产妇优质护理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价值探讨
圆明园戏台考
杜潘芳格的诗(二首)
小试身手
黄梅君作品
黄梅
羊年春联
意外怀孕,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