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流行的抗战对联

2015-05-28庞国义

对联 2015年17期
关键词:日寇下联上联

●庞国义

(400030重庆市沙坪坝区小杨公桥168号19-8-2号)

八年抗战,作为抗战首都的重庆,历尽了日寇飞机大轰炸的痛苦劫难。在十分险恶的局势下,坚韧乐观的重庆各界人民,一方面在没日没夜的造枪造炮、无休无止的捐款交粮、一次又次的欢送川中子弟兵上前线打鬼子的同时,另一方面也十分注重舆论宣传工作,增强抗日信心,激励抗日斗志。

除了官方运用广播电台、报刊杂志、电影戏剧、文艺作品、大幅标语进行抗战宣传之外,在民间则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抗战对联,被当地百姓津津乐道,相互传诵。

对联历来为文人墨客附庸风雅之作,大多作为客室书斋的装饰之物,或作为贺喜吊唁之用。但重庆人民却把对联作为投枪、利器和火把,在大庭廊柱、门楼小院、街巷里户张贴,表达抗战决心,宣传抗战精神,瓦解敌人意志,激发群众激情,对坚持抗战起到很好的鼓舞推动作用。

由于日寇占领南京,迫使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市区民众闻讯后,立即在一所职业学校大门上贴出一副对联,言简意赅,一目了然地反映出政府西迁的目的和人民群众的殷切盼望:

元首来川,坐镇民族复兴根据地;

中央驻渝,准备长期抵抗日本人。

蒋介石1937年在庐山发表“最后关头”的演说: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只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于是,有人将这段演说化为一副对联: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

猛唤醒民众,誓驱逐日寇。

在重庆江北观音桥附近有座土地庙贴出一副构思奇巧的对联,借土地庙阐发出抗日救国思想,引来众多行人观看:

终岁伴观音,仅得此些微领土;

同心歼日寇,须收回广大地盘。

抗战初期,日本一反华文人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日本东升,光耀中华民国;

利用天体自然现象,寓征服中国,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在重庆的冯玉祥将军读罢此上联,愤然挥毫补写了一则下联:

阳落西天,黑暗笼罩扶桑。

也同样利用天体自然现象,预言日本侵略者必然会按照天体运行规律走向灭亡。

面临日寇大轰炸,无辜百姓丧命鬼子的炸弹之下,激发了重庆青年的无比愤慨,出川抗战成了他们的强烈愿望,学生们纷纷投笔从戎,“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兵”,决心以上前线的实际行动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于是,在当年的青年征兵办公室门柱上,镌刻了一副对联:

执干戈卫国;

莫纸上谈兵。

一虞姓人家主妇被日寇飞机炸死,全家痛心哀悼,挽联云:

我母防空于地下;

生男杀敌在前方。

两个成年儿子办完母亲丧事后,立刻报名参军,上前线打鬼子为母亲报仇雪恨。

各行各业的店铺,也纷纷贴出对联,表达抗战决心,一家理发店以联明志: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

上联说修面,下联说剪头。全联将抗日救国之壮志凌云与自己的职业特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可谓天衣无缝。

一家饺子店门前贴出:

复仇雪恨每餐不忘;

杀敌驱倭投箸而冲。

面对无休无止敌机狂轰滥炸,“跑警报”成了当年市民的家常便饭,市区一茶馆悬一联:

空袭无常,贵客茶资先付;

官方有令,国防秘密休谈。

上联为先收茶资作出解释:因空袭随时可能发生,迫于生计不得不如此下作;下联道出陪都当时敌特活动猖獗,茶客们不得妄谈国防机密,以免泄密肇事。此联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战争生活环境:鬼子的炸弹,你尽量扔,百姓的小日子,我照样过。幽默中表达着无奈,却洋溢着一片爱国热忱。

合川一小镇上贴过一联:

量力出钱,不要你几七几八;

同心抗战,打得他倭二倭三。

“几七几八”在重庆方言中泛指多数,上联意思即抗战捐钱捐物主要是体现爱国心迹,要量力而行,不必计较金额大小。下联中的“倭二倭三”在重庆方言中即被揍后的痛苦哀叫声。“倭”字又指倭寇,用以形容日寇在我军打击下被痛歼时的鬼哭狼嚎,真是活灵活现,入木三分,极具地方特色。

1938年春季,中国军队在临沂、滕县向日寇展开了异常激烈悲壮的阻击战,拉开了台儿庄会战的序幕。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下,台儿庄会战共毙伤日寇矶谷、板垣两个少壮派主力师团一万多人,狠狠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胜利消息传来,山城一片欢腾。

在重庆市区的“精神堡垒”(今解放碑)上,马上贴出一副庆贺喜联,描绘出战场即景:

滕县鏖兵,围歼矶谷师团,尸横遍地;

台庄血战,打得坂桓日寇,倭火连天。

其中“倭火连天”除了表达抗击日寇的战火铺天盖地之外,也是重庆方言叫苦连天之意,对句幽默风趣,可谓寓意深刻,画龙点睛。

有“小重庆”之誉的古镇磁器口张贴了好几副对联:

枪口应该对外;

意志必须集中。

数不尽千古英雄人物;

誓收复万里破碎江山。

寸土寸地不甘失守;

一民一兵仍要杀敌。

忍看壮士丧亡显其英勇;

誓必长期抗战还我河山。

1942年3月,江津举办万人大合唱,主办场地主席台两旁立柱上贴着一副对联:

百鸟争鸣群山翠;

万人齐唱满江红。

“满江红”是词牌名,这里特指民族英雄岳飞所写的“怒发冲冠”那首词。在民族危难之际,万人高唱,用以唤起民众,抵抗异族侵略,坚定抗日信心,夺回丢失的每一寸土地,让大好河山不受污秽,永远青翠常绿,诗情画意之中,是一片绝地而后生的豪迈气概!

1945年8月15日,日寇宣布无条件投降,八年抗战终于落下帷幕。许多人在自己家门口贴出庆贺喜联表达喜悦之情,其中一副不知是谁作的对联特别有意思: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中国战胜了日本,国民政府即将还都,南京又成为中华民国的首都。既反映了中国人民艰辛取胜的现实,又指出了国势发展的必然。尤其是上联全由国名组成,下联全由我国城市名组成,上联为下联之因,下联是上联之果,可谓匠心独具,浑然天成,所以流传甚广,成为一代名联佳作。

战时首都重庆完成了历史使命,归回到它原来的州府地位,依然激情万丈庆贺胜利,别无所求,只希望不再有战争:

重庆府而今重庆;

太平洋从此太平。

猜你喜欢

日寇下联上联
忆东南警卫团将士
不朽的抗联战士
牛年春联集锦
日寇血手又伸到华中来了!
小试身手
羊年春联
意外怀孕,怎么办?
自制石雷抗日的民兵英雄
乱字组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