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有效路径研究

2015-05-22王吴芳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5年3期
关键词: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

王吴芳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民族复兴和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在全球化人才战略的视野中,把握拔尖人才成长的特征和规律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因此不断加强和改进符合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工作,是高校重要的责任与使命。本研究通过调查与分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着力构建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相符的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期望能为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与选择,进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 路径

思想政治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成长成功的重要基石。教育部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要跟踪国际学术发展前沿,成为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从中可看出,高校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当中具有基础性和源头性的地位,这就给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学理层面上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内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在实践层面上能够为高校更好地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参考与借鉴,进而提供一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国外在拔尖创新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是“无名有实”,即国外虽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一专门学科,但其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法制、宗教等教育。美国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主要是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通过宗教、政党活动、社区和家庭等进行。学校教育是美国拔尖创新人才德育的重要途径,主要是通过学科渗透和隐蔽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英国的途径主要是渗透式的生活化教育,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实行情景化教育,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格。日本拔尖创新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宗教教育、大众传媒等途径来进行。日本向来十分重视宗教教育的作用,在宗教里人们容易找到慰籍且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更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从中可看出,灌输与渗透相结合、重视隐性课程、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美英日三国的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共同途径。

国内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在管理体制上予以保障,通过多年实践证明,采取成立专门学院集中教育的模式更有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更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鉴于此目前省内高校如浙江大学的“竺可桢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的“启新学院”等都是学校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专门成立的荣誉学院;在培养模式上,实行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即以培育学生成人为主要目的的通识教育与以培育学生成才为主要目的的专业教育相互渗透、有机融合,最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日常的具体策略上,通过主题班会、实践活动、评奖评优等多种措施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以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并提出“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灵魂;“积极求变”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核心。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高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然而,目前在思政教育方面和培养创新人才出现了不相适应的局面。

1.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一致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方面,教育内容缺乏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存在政治说教,教学内容不能跟随快速变迁的社会发展而调整,对大学生吸引力不足,不能很好的解决大学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多元化,使得西方意识形态不断渗透,直接冲击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情感甚至是价值取向。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不管是对拔尖创新人才还是普通学生,教育形势和内容千篇一律,没有抓住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发展特点,更没有开展针对性强的思想政治交易。导致大学生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甚至个人主义和利益主义逐渐盛行。

2.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与拔尖创新培养要求不一致

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有待提高,自身创新能力欠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主客体,彼此相互影响。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但是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显示出,教师的创新能力受到其观念的影响和限制。目前,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由辅导员担任,他们自己的素质不能担当起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

另一方面,人才队伍建设是培训拔尖创新人才的关键。然而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者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两支师资队伍未能完全整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工作则由教授、博导等专业教师负责,培养大学生在学术上的创新。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负责思想理论教育,主力军为辅导员,向学生传授和灌输价值观。由此培养的拔尖创新人才很容易导致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两条腿不能正常走路。所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工作两者的成长和发展离不开双方的融合,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应该相互合作或者合为一体,而不是分裂断层。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有效路径研究

科学有效的路径对于践行拔尖创新型人才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建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际价值。因此,必须探索与寻找科学有效践行载体与过程机制,否则拔尖创新型人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成了空中楼阁。

1.树立创新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从人出发,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达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的;强化大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创新人格,磨炼他们的创新意志;整个过程就是对大学生实现“说服、教育、疏导”的过程。为适应时代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有现代观念意识和“以人为本”。大学生年龄在20岁左右,正是生理和心理变化的最激烈的时期,他们追求个性独立,渴望成功,自身价值得到认可。然而,此时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地认识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个体实行有针对性地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热情和潜能,并给积极的引导,使其向正确和有效方面发展,帮助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师资队伍,强化导师在思想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是开展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是培育大学生的引路人。如果要提高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工作效益,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和优化,最大限度地调动整支队伍的积极性、创造性,全面提高整支队伍的素质水平,加强培训和学习,促进师资成才。针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高校普遍采用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导师主要负责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现代高教思想政治教育则要求导师不仅仅是学术负责人,还应该成为思想教育的主力军,带领辅导员一起开展思政教育,比如以“研究性学习团队”为小组,定期为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将思想政治隐形教育容于其中。尝试推行以导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其他教师为辅助的双主一辅体系等,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更加具化。

3.优化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构建有利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以理论灌输、说教方法为主的显性教育。根据拔尖创新人才发展的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我们应灌输与渗透相结合,重视隐性课程建设。一是利用自媒体信息技术,构筑网上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充分有效发挥移动互联网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网络媒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信息的传播,强化网络的教育功能和服务功能、提高网络的吸引力,占据网上教育的主动权,变被动防御为主动出击,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抢占虚拟世界的思想阵地。二是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随着高校办学更开放,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内容更多样,形式更灵活,渠道更广泛。就必须及时认清大学生群体的发生的变化,充分利用大学生活动规律,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的校园活动,创新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有意识地将校园特色网站由宣传型向引导服务型转变,加大人性化管理力度,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创新精神,以平等对话的姿态赢得学生的信任和认可。三是打造4G网络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先进4G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著作、论述和实践素材,都可以便捷地通过互联网等广泛传播,在学习和研讨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能快速的在网络上查找到大量资料。网络信息量大、资源丰富、传输便捷、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等优势,极大地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成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利用4G手机网络,图文并茂、声情融汇、快速传播、交流便捷,激发着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教育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可最大限度地调动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

参考文献:

[1]邹晓东,李铭霞,陆国栋等.从混合班到竺可桢学院——浙江大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探索之路[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64-74.

[2]冯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9-14.

[3]胡国胜.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概念、特征与规律[J].南通大学学报,2009,(12):30-33.

[4]国旗,李祖超.美英日三国拔尖创新人才德育内容与途径比较分析[J].理论月刊,2010,(10):153-155.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2011年度科研计划项目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教育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与思考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拔尖创新人才思想政治素质养成
高校交叉学科建设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中“学员队”的职能和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