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

2015-05-13谌军

课外语文·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教学法

谌军

【摘要】本文借助新课标的要求对阅读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作点尝试,以阅读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探究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模式。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主动阅读;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纵观多年的教学,我觉得过去的语文课多数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学生只是个适时参与互动的观众,没有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因此语文成绩总是在低层次中徘徊。新的教育改革大声疾呼: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细细想来,教学真该这样,任何学习行为都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参与,才能提升学生的成绩,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有实效。古语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给学生正确的学法显得十分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方法、过程,转变学生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所以学习方式的变革是语文课程改革的首要特征。改变原有单一的、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起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主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变革的关键。从语文学科本身出发,抓好阅读,充分调动阅读的主动性应是一个突破口。

新课标对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高中三年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以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150万字。”同时也提出了课外阅读的目标要求:“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这个要求的提出体现了新课改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事实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也总结了一条语文学习的规律性的结论:“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只有依靠大量阅读,没有捷径可走。”很显然,仅靠课本里的几篇选文来培养阅读能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从而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习惯。当然这是更高层次的目标,也是最终的目标,但在高中教育中,多读至少可以起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在广泛阅读中,注重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思考问题,如何看待人生,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因而多读仍然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方法。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通过“交流读书心得”、举办“读书讲座”等方式来鼓励学生多读。可见,指导阅读方法如此重要,作用如此之大,因而我们在新课改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中还明确提出要“重视文言文的诵读和背诵”,“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事实上,这也是古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名人也对此有很深的体会。郭沫若就曾说:“儿时背下的书,像一个大冰山,入了肚子,随着年龄增大,它会慢慢融化,一融化可就是财富了。”所以说强化阅读,特别是主动阅读更重要。从认识论的观点看,机械读背的初级阶段是感性认识阶段,它就像小孩子学说话一样,开始全是凭借感觉,感觉得时间长了,便渐渐地形成了内在能力,然后逐步向更高阶段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内在的能力起主导作用。有些文章, 特别是那些酸涩的文言文,学生读第一遍时,不大理解其内容,接着再读,会一遍比一遍强。当学生能把一篇文章读得很熟练,甚至能背诵下来时,对文章的认识就会有了一种飞跃。此时,再经过老师的点拨,会使学生的认识完全上升到理性阶段。可见,主动阅读的确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阅读和理解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加强“主动阅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发学生的智力。这种做法完全符合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心理学理论认为:个体经验的积累和行为的逐渐复杂化是靠记忆来实现的。有了记忆,人才能保持过去的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过去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馈更加全面和深入。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和扩大经验,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人的心理活动成为一个发展和统一的过程。学习更是离不开阅读、记忆,有了阅读、记忆,才能有储备,有了储备,才能便于学习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记忆力,这样更便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我认为一个人只要是真心想学好语文、学会语言,想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就必须下功夫熟读、背诵一些典范的诗文。我国古代的语文教学是十分重视“阅读”的。那时要求学生凡是学过的文章都必须背过,背过了再讲解,所以有死记硬背之嫌。像鲁迅写的“三味书屋”里那样背书,确实有不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弊端。但正像泼洗澡水时不能把盆里的小孩儿一块泼出去一样,我们不能因此把背诵这种重要的学习方法给丢掉。事实证明,离开熟读、背诵,语文是学不好的,更谈不上学好语言了。目前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大多数学生语文成绩不理想,高校和社会对语文教学现状普遍感到不满意,学生实际的语文水平也确实不能满足进一步学习和工作、生活的需要,原因在哪里呢?就是因为学生绝大部分课上时间听老师讲解、分析课文,自己没有去读,课下又没有自觉地找时间去读。有些学生大学毕业了,读个报纸、文件嗑嗑巴巴,一般的文章也写不好,更没有随机应变、即席演讲的能力,很大原因就是没有熟读、背诵一些诗文。到时候,老师十几年中对课文的分析讲解全派不上用场。所以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阅读”。

“阅读教学法”可谓古已有之,它们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效果也很明显,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教学法。可是有的时候基本的东西却往往容易被忽视,特别是在语文教育中大力提倡创新的时候,重视“阅读”,强化学生的主动阅读意识,显得更为重要。

也许有人不在意语文中的“阅读教学”,甚至小看这一基本方法,事实上,要是真能够实实在在抓好学生的阅读工作,不仅对提高语文考试成绩有一定的效果,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便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甚至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切实抓住有效的教学时机,推荐并督促学生阅读一批典范的诗词、散文,并加以方法指导。倘能如此,将会让学生终身受益无穷。

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大力提倡的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教师,既承担着教育的希望,也播种着学生的希望,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以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应该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教学法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
“假弱”教学法你用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