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碳排放测算研究

2015-04-21赫海灵王玉超李婉红潘伟英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5年5期
关键词:第二产业总量排放量

赫海灵,王玉超,李婉红,柳 鹏,潘伟英

(1.黑龙江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系,黑龙江 哈尔滨150050;2.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在当前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降低全球碳排放量、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关系到人类的生存环境,而且直接影响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进程。然而由于各国和各地区对地球温室气体存量的差异,且资源禀赋、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不同,在执行碳减排时体现出较多的地区差异性。其中,由于产业结构而呈现出的碳减排差异,对各地区实现低碳经济目标产生了影响。

目前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对碳排放以及低碳经济的实现存在积极影响,同时,低碳经济也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例如Mauricio F.等评估了巴西制造业中有助于减少碳排量和减排成本的政策和措施,认为碳排放制度创新推动了巴西制造业的低碳化。Tim Foxon等认为持续的低碳措施创新能够促进产业向低碳经济发展。我国学者段莹采用产业结构层次系数描述了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结论为产业结构升级对发展低碳经济具有显著作用,湖北省应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徐大丰对上海市碳排放与产业影响力系数的分析表明,燃气生产、建筑业、金属加工业的碳排放影响力比较大,因此,对这些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可有效降低碳排放。

作为能源大省的黑龙江省尽管最近几年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但在实现低碳经济过程中,由于黑龙江省在历史中形成了偏轻倚重型的产业结构,即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化工业在产业结构中占主体地位,而这种产业结构无疑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羁绊,产业发展中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必然要通过政府制定相应的碳排放政策进行解决。因此,研究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的碳排放,既是黑龙江省政府应对国际碳关税开征的战略需要,也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改善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在需要。

1 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碳排放测算方法

由于气候变化中测算碳排放量比较复杂,目前的学者更多根据生产过程中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初略估算化石能源(煤炭、煤油、汽油、天然气等)使用所产生的CO2排放量。

在测算过程中,由于单位燃料使用所产生的CO2排放量不同,即化石燃料的碳排放系数不同。碳排放量与CO2排放量还需要进一步换算,通常单位质量的CO2排放相当于12/44碳排放。此外,不同组织机构采用了分品种能源单位能耗排放因子估计值,这些对于计算结果也会带来差异,如表1所示。

表1 化石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tC/tce)

由于各组织机构采用的计算系数不同造成计算结果的偏差,而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接受,因此本文采用基于IPCC《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指南》的碳排放系数对黑龙江省碳排放进行计算,如表2所示。

表2 化石能源碳排放系数

本文利用黑龙江省某一产业的能源消耗及其总量,估算该产业化石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总量。其中包括煤炭、四种油品(煤油、柴油、汽油、燃料油)、天然气的消费量(国际上一些机构公布的数据一般都高于估算的碳排放量,这是由于计算时使用了不同碳排放系数)。由于统计数据都是分能源的消费量,还需要这些不同能源有利于折算系数,方便折算成标准煤(见表3),再根据下式估算

式中:C为碳排放总量;i为化石燃料种类,分别为煤炭、煤油、柴油、汽油、燃料油、天然气;Ei为某时期对第i种能源的消费数量;fi为第i种能源的标准煤折算系数;ci为第i种能源的碳排放系数。

表3 各种能源标准煤的折算系数

2 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碳排放测算过程

分析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的碳排放现状,不仅需要测算各产业碳排放总量,还需要计算碳排放强度,从而根据碳排放的强度变化深入分析黑龙江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形势。因此,本文将从三大产业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两方面进行测算。

2.1 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碳排放总量测算

本文通过查阅《黑龙江统计年鉴》(2006~2012)三大产业的化石能源消耗量,并根据式(2)计算出2005~2011年7年间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的碳排放总量为13 686.81万t,其中第一产业的碳排放量为1 124.79万t;第二产业碳排放量为8 890.33万t;第三产业碳排放量为3 671.69万t,其中黑龙江省2005~2012年分年度碳排放总量如图1所示。

2.2 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碳排放强度测算

碳排放强度是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CO2排放量。该指标主要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同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如果一国经济在增长的同时,每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所带来的CO2排放量在下降,那么说明该国或地区实现了低碳发展模式。可以说,碳排放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在向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通过查阅相关年鉴,黑龙江省2005~2011年的三大产业GDP及其总量如图2所示。

因此,根据图1和图2计算可得出黑龙江省各产业的碳排放强度(见图3)。

图1 2005~2011年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碳排放总量(单位:万t)

图2 2005~2011年黑龙江省三大产业GDP及总量(单位:亿元)

图3 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碳排放强度及总碳排放强度(单位:万t/亿元)

3 结 论

1)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碳排放总量的结果分析。2005~2011年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碳排放总量,第一产业的碳排放量从165.96万t增长到178.71万t,增长了7.69%,约占碳排放总量的7.45%;第二产业碳排放量从1 069.35万t增长到1 335.18万t,增长了24.86%,约占碳排放总量的55.63%;第三产业碳排放量从426.03万t增长到886.36万t,增长了108.05%,约占碳排放总量的36.92%。因此,总体而言,第三产业增长率最大,第二产业的碳排放量远大于第一和第三产业,说明黑龙江省能源利用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第二产业。

2)黑龙江省三大产业能源利用的碳排放强度结果分析。2005~2011年黑龙江省三大产业能源利用的碳排放强度,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碳排放强度较低;第二产业碳排放强度明显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说明黑龙江省能源利用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主要存在于第二产业。整体来看,黑龙江省全省范围内碳排放强度7年内在降低,从0.301万t/亿元下降到0.191万t/亿元,下降了36.69%;三大产业的碳排放总体强度也在下降,三大产业分别从0.242万t/亿元、0.360万t/亿元、0.229万t/亿元下 降 到 0.105 万 t/亿 元、0.211 万 t/亿 元、0.195万t/亿元,分 别 下 降 了 56.70%、41.39%、15.07%。

[1] Tim Foxon,Peter Pearson.Overcoming barriers to innovation and diffusion of cleaner technologies:some features of a sustainable innovation policy regime[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8,169,10:148-161.

[2] Mauricio F.,Henriques Jr.Fabrício Dantas,Roberto Schaeffer.Potential for reduction of CO2emissions and a low-carbon scenario for the Brazilian industrial sector[J].Energy Policy,2010,38(4):1946-1961.

[3] 段莹.产业结构高度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湖北省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10,(23):94-95.

[4] 徐大丰.低碳经济导向下的产业结构调整策略研究——基于上海产业关联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0):6-9.

[5] 蒋金荷.中国碳排放量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J].资源科学,2011(4):597-604.

[6] 石美玉,朱荣福,齐晓杰,等.燃用丁醇汽油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5,17(1):120-123.

[7] 李婉红.基于IT驱动的制造企业工艺创新动力源研究 [J].科研管理,2011,31(12):5-9.

[8] 齐鹏,储江伟,朱荣福.柴油机燃用生物柴没颗粒SOF排放实验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4,16(3):122-124.

猜你喜欢

第二产业总量排放量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为何化肥淡储总量再度增加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研究
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之间的互动机制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