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文本 探索读写结合最佳组合方式

2015-04-18廖桂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筋脉荔枝母亲

廖桂芳

(沙县青纸小学,福建 沙县 365000)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崔峦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教育专家的这些话道出了语文课要读写结合的真谛。“读写结合”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课题,许多教师在这方面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现谈谈自己在实践教学中对读写结合的一些新思考与探索。

一、找准读写结合点,进行课堂小练笔

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课堂“小练笔”形式,已成为阅读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给阅读教学吹来了一缕清风,注入了一泓活水,成为读写结合的最常用方式。

例如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这节课上王老师带领学生去感受课文词语的情感内涵,感受课文表达方式的独特,感受运用词语的绝妙,一层一层地导入让学生体会这样的用词、这样的表达、这样的句式对表现“慈母情深”这一主题的作用。王老师巧妙地引领,让学生从语文的思维品出了其中的语文味,体验到了作者内心涌动的那种情感。在读写结合训练时是这样设计的:“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我在心里一次又一次地对母亲说:……”让学生把自己对母亲的话写下来,把自己的惭愧、忏悔等情感表达出来,并用上三个“我的母亲”。学生自然而然地在写中、在读中对慈母情深作了回环反复,一咏三叹。如此独具匠心的设计发挥了小练笔以读促写,以写促思,以思催情的功能,读与写的结合是这样的水乳交融!

二、就文取材,精心设计课堂练笔

课堂练笔的设计要具有效性、针对性。生搬硬套,为练笔而练笔的训练是浪费学生的有限课堂学习时间。如何把握时机、就文取材,将课堂练笔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练笔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在笔者校课题组研讨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教学中,根据这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接近,很容易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的特点,笔者把课文当作例文来处理,用叶圣陶先生的话,就是“在课文中走个来回”。在第一课时中进行课文第一部分的仿写:写一写你感受到的父母对自己不同的爱,在第二课时中紧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富有哲理的句子,以比喻方式书写对父母爱的感悟,课末学着作者写一二句总的感受,让学生充分感悟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最后巧妙地把学生写的连起来,就变成一篇完整的习作,读写无形地融为一体。这样的练笔设计,积极开发课程资源,及时到位,将读与写,把读与悟连在一起,实现读写结合的交融互补,也体现了高年级读写结合的篇章训练特点。这样让学生领悟到课文作者的表现方法的同时,借鉴课文的写法并有所创造,使学生能从练笔训练中,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

三、品味细节,学习语言表达方式

“伟大在于细节”。基于文化层面上的教学细节是在解读文本、课堂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教学智慧。解读文本中的文化教学细节,并在课堂生成的过程中,把握有价值的课堂教学细节,让学生潜心涵泳、品词析句、揣摩情感,深刻理解文本范式与语言表达,不也是读写结合吗?如《荔枝》教学案例:

师:如果说沙果是母亲的爱子之心,那么这一颗颗新鲜的荔枝就代表这儿子的孝敬之心。母亲怎能不喜欢怎能不高兴,又怎么舍得一口吃掉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生很有感情地读)

师:这段话细致地描写了母亲第一次吃荔枝时的神态、动作、语言,一边读一边在脑中画脑图,想象作者的母亲是怎样从笑声、手指、语言当中透出了母亲对荔枝的喜爱,心中说不出的那种高兴和欣慰。(生自由读。)

师:你们读得很感人,“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这段话里有没有发现刺眼、与之不协调的词。

生:“筋脉突兀”。

师:有谁看到过、亲手摸过这样的手?

生:我外婆、母亲……,还有病人……(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话)

师:母亲这双筋脉突兀的手,为她的儿女们做过哪些事?

生:长年累月地做饭,洗衣服。

生:照顾生病的我,给我细心地喂药。

师:让我们再看看母亲这双筋脉突兀的手,你仿佛看到——

生:我仿佛看到母亲在一遍又一遍地洗着沙果,把它们洗得晶莹剔透,而手却磨掉了皮。

生:我仿佛看到母亲在寒冷的冬天上山砍柴,手都冻紫了。

师:为“筋脉突兀”换一个词,这时你认为这是一双怎样的手?

生:饱经风霜

生:无私奉献

生:无比坚强

师:母亲这双筋脉突兀的手是长年操劳,是劳动的艰辛造成的。所以“毕竟是第一次吃,毕竟是好吃!母亲竟像孩子一样高兴!”能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吗?如果你是文中的儿子,看到母亲七十岁了还没吃过荔枝,心里会怎么样呢?

此环节教师引领学生真正“沉入文字”,与文字进行对话,沿着文字的脉搏,找到“荔枝”,在对文本的的读薄中披沙沥金,感悟母子亲情;读厚里呈现画面,直达心灵处。“荔枝”成了抵达“心灵”的桥梁和纽带。而后,学生看作者在母亲去世前买的新鲜荔枝,“……白中泛青的肉蒙着一层细细的水珠,仿佛跑了多远的路,累得张着一张张汗津津的小脸”,就透过这“汗津津”的荔枝的脸,看到发母亲临终前作者来往穿梭于病床前风尘仆仆、无怨无悔的身影;对结尾“而今,荔枝依旧年年红。”短短的一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话,体味出那份深深的遗憾和痛楚,把作者的这份爱心,这份孝心,用笔表达得那样细腻与妥帖。之后,请学生例举自己和母亲之间的一些看似平常实际很感人的事情,学生争先恐后,都想把自己伟大的母亲介绍给大家,连平日里很少发言的学生也举起了那双可爱的手。最让难忘的是朱钰菲同学的“放学接过我的书包”的细节,平时多小的事呀,现在在学生眼里有了特别的内容。这也不就是读写结合想要达到的目的吗?

上海师范大学吴忠豪教授所言:“综合化是今后语文课的发展方向,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不纯粹是阅读课,也不纯粹是作文课。”读写结合教学要紧扣文本,挖掘读写结合点,探索读写结合的最佳组合方式,注重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的转变。只有读写并重,平行发展,才能让语文教学迸发生命的光彩,才能让学生生命得以生长。

[1]孙娟.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9).

[2]莫崇芬,杨屹立.读写有机结合:彰显小学童话教育教学价值的有效策略[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3).

猜你喜欢

筋脉荔枝母亲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基于“肝主筋脉,调畅情志”中医辨治帕金森病抑郁的思路和方法
知足常乐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荔枝熟了
给母亲的信
一统天下(龙首)
悲惨世界
我的神奇药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