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阅读教学的“原始”链接刍议

2015-04-18黄海樱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郑燮萧萧普罗米修斯

黄海樱

(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福建 泉州 362000)

阅读教学的“原始”链接,就是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以此提高学习效率,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体验和阅历,而有意超越文本与教材将教学内容延伸到文本之外、课堂之外的一种教学手段与方法。链接是对教材的一种外延和补充,是文本解读的一种形式。课堂链接要立足于文本,离开文本的链接是无源之水。但是又要超越文本、反哺文本,巧妙得当的拓展,能使阅读教学变得立体、生动、富有情趣。

一、链接作者,拨动情感之弦

在阅读教学中,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达到“共鸣”是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这不仅需要沉下心来读进去,更需要一些与作者相关的资料。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拓展内容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拨动学生情感之弦,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如笔者教学《墨竹图题诗》时,为了让学生体会郑燮情系百姓、爱民为民的质朴情怀,播放音乐,创设情景(冷雨敲窗,风吹疏竹,发出萧萧之声),屏幕上引入“郑燮不幸的一生”:

他生于日渐破落的书香门第,四岁母亲去世,14岁继母又去世,39岁,妻徐氏去世,31岁儿子夭折;52岁饶氏生子,57岁其子又夭折,61岁被罢官。

“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低沉地叙述着:人生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这样的夜晚想起去世的亲人,感叹身世的悲惨是人之常情。一下子把学生引入精心选择的拓展内容,仿佛身临其境。师不禁吟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慈母呼唤声。“看着屏幕上的这些资料,谁也来说说?”学生接着吟起: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贤妻哀号声;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娇儿啼哭声……这样一个冷雨敲窗,风吹疏竹的夜晚更适于自悲自怜。可是,听着萧萧竹声,郑燮没有想到——慈母呼唤声、贤妻哀号声、娇儿啼哭声,却感觉是——民间疾苦声。

在这精心创设的氛围中,通过资料的补充,诗句的对比,学生受到诗情的浸染,感悟文本的心境已悄然进入状态。这样的“链接”,学生进入了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的境界,充分感受到了郑燮一心爱民为民的情怀,对郑燮的敬佩之感油然而生且更为深刻。

二、链接内容,加深情感体验

拓展阅读属于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课前应充分解读教材,捕捉文本空白,搜集相关内容作为补充。课堂拓展要做到“锦上添花”,必须对原有文本实现层次上的提升,激发学生情感,走进人物内心。如笔者教学《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理解“普罗米修斯忍受了这一切苦痛而不哼一声,决不乞求宙斯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这一句话时,找到古希腊神话中关于这部分的内容进行了拓展:

看到普罗米修斯受到残酷的惩罚,好心的天神冲到高加索山上,对他说:“普罗米修斯,认输吧,这样的折磨宙斯是不会停止的,去向宙斯认错,争取他的饶恕吧,这样就不用再忍受折磨了。”(创设情境)

“他会接受劝告吗?他后悔了吗?屈服了吗?”(生齐读:普罗米修斯忍受……懊悔的话。)“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准确地把握了文本蕴涵的价值取向后,做了独具匠心的课外拓展。这样的“链接”,让学生加深了情感体验,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活、丰满。学生与文本内涵深入接触,深刻地感受到普罗米修斯带给人类的不仅仅是火种,而精神火种才是更值得称道的。

三、链接原著,凸显思想主题

小学语文教材的许多课文都选于名家名篇,文质兼美。但有一部分入选时经过改动,或不再是原汁原味的语言,或不再有完整的情感主线……要让学生熏陶更本真的语言,深入地理解文本内涵,获得更全面的阅读感受,就需要链接原著,选择相关的内容进行比较或补充。如《“诺曼底”号遇难记》是法国大文豪雨果的短篇小说,是文字美、精神更美的“文学精品”。原文中有一句话“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正面赞扬了船长是一位真正的英雄,起到了点明中心、总结全文的作用,却没有编入教材。

教学这课时,笔者链接原著,抓住文本的“领”,从这句话入手:雨果高度赞美了哈尔威船长——可以想象当时雨果写下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感动,才会对哈尔威船长有这么高的赞誉啊!接着引领学生以句中的“忠于职守”“做人之道”这两个词为突破口,从理解词语到从文中找到体现“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的语段,品味英雄的语言、行为,走进船长精神世界。每部分的学习都以这句话作小结:难怪雨果这样赞美他!

这样的“链接”,让学生从词句的品味、段落的赏析回归到整体的情感体悟。一遍又一遍逐层深入地诵读,在学生的心灵上亮起了一盏闪闪的明灯。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支撑点,颇有“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不仅会意了“忠于职守”“做人之道”这些原本较难理解的词语意思,而且对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也有了正确的认识和体验,凸显了文章的思想主题。

四、链接背景,丰富人物形象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文本内涵的理解往往存在着差距,或因对生活背景了解不清,或因时代相隔久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障碍,文本感悟不深,情感体验不强,甚至导致对文本价值的曲解。这时相关的文本拓展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如笔者教学《墨竹图题诗》时,为了让学生了解“竹品即人品。郑燮笔下的竹,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补”上了课文的背景知识等材料,丰富人物的形象。

(一)郑燮到潍县任知县,正值山东受灾,饥民无数。当时灾情严重,他毅然决定开仓放粮。有人劝阻,让他向上级请示。他却说,有什么事情由我来承担,因此得罪了上级被罢官。朋友说他糊涂,他写“难得糊涂”四个字表明自己的态度。(节选《郑燮传》)

(二)为了老百姓,郑燮最终被罢官。他被贬官后离开潍县,三头毛驴一车书,两袖清风而去,做县令长达十二年之久,却清廉如此,送行的人见了都很感动,依依不舍。临行前,郑板桥向潍县的百姓赠画留念,题诗一首:“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鱼竿。”

这里的“链接”不是游离文本的附加物,而是对文本深藏的意蕴和包裹的价值取向进行拓展延伸。不同意蕴的多个文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不仅丰富了文本内涵,而且在阅读这些相关背景材料时,学生拓宽了视野,拉近了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体验、感悟,生成文本价值。

“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有信度的衔接应该是服务于课文教学的主题、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的一种教学活动。”适度的“衔接”、高效的“衔接”、智慧的“衔接”,为语文课堂打开了一扇通往大千世界的窗。让有信度的衔接为语文阅读教学插上翅膀,飞翔在更广阔的天地。

[1]崔国明.语文拓展教学的现状及思考[J].中学语文教学,2005(7).

[2]陆耀芳.立足教材有效拓展[J].小学语文教学,2007(6).

[3]庄照岗.互文性文本解读与有效课堂拓展[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2(6).

猜你喜欢

郑燮萧萧普罗米修斯
《盆兰图》
The Swimming Pig
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
郑燮常用印
废园
《普罗米修斯》——探索之途,还是毁灭之路?
尼古拉·特斯拉:现代普罗米修斯的非凡人生
幽兰图
解放普罗米修斯:为法哲学而奋斗(面对面法律教育)
竹子萧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