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导向审计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探析

2015-04-13袁芳敏

财政监督 2015年31期
关键词:党政领导审计报告审计工作

●袁芳敏

风险导向审计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探析

●袁芳敏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是高校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对高校处级(或校级)党政领导干部及所在部门 (或分工管理的部门)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高校处级(或校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行为。传统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均是从高校已有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规章制度出发来监督、评价和鉴证高校处级(或校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而很少对这些规章制度本身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因此,内部审计经常被看作是机械的吹毛求疵,而且容易造成审计与被审计双方的对立。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将会彻底改变这种状况。风险导向审计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为此,本文开展了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流程和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几个基本问题的研究。

一、风险导向审计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价值

首先,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会引起审计理念的根本变化。经济责任审计既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举措。传统经济责任审计理念是“我审你”,即审计人员根据学校已有的财政财务收支、相关经济活动的规章制度对被审计人员履行经济责任行为的监督、评价与鉴证。这种顺向的审计思维反映在审计实践上就是“事后审计”,即使审计出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的违规行为,也很难避免或减少损失。而将风险导向审计看作一种审计理念,是指高校内部审计活动全面体现风险引领原则,即根据风险大小决定审计资源配置、审计对象选择、审计范围确定和审计报告内容。风险导向经济责任审计理念是“我要审”,即被审计人员为了完成业务目标,必须分析影响业务目标实现的风险,并找到控制风险的有效措施。这种审计思维反映在审计实践上就是“事前审计”,事前审计能够预防风险发生并减少风险发生造成的损失。这种对高校以及高校党政领导干部都有好处的事情,无论是高校还是审计人员,都是乐于接受的。

其次,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还会引起审计流程和方法的变化。传统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无论是合规性审计还是流程式审计,均是从高校已有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出发,检查评价高校领导干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而很少对这些制度、流程本身的适当性进行分析评价,因而使审计限于操作层面,难以提出高校中高层关心的治理层面问题。风险导向审计立足于高校治理结构及其现代化这个目标,从高校治理现代化面临的风险出发,全面评估风险类型和风险程度,并找出造成这些风险的原因或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和措施。因此,伴随风险导向审计目标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审计流程和方法的根本变革。

再次,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对于防控高校内部治理风险,完善高校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内部治理风险是指高校实施内部治理过程可能对高校造成的损失。高校内部治理风险可能来自方方面面,但最主要还是来自高校党政干部及其所在部门或分管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开展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是要通过对高校党政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或分管部门的财政财务收支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监督、评价和鉴证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不仅是监督、评价和鉴证高校党政领导干部经济活动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对高校财政财务制度、收支管理、相关经济活动流程合理性的全面检验。因此,将风险导向审计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对于防控高校内部治理风险,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二、风险导向审计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流程和方法

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相比,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审计理念,其审计流程和方法也不尽相同。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09年发布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IPPF)规范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流程和方法。

首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审计计划。风险评估流程可划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确定可审计人员或单位,也就是哪些人员或单位应列入审计范围。确定审计范围是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一步,而审计范围的确定则主要集中在存在重大风险的业务领域。当然,对技术性强、复杂度高的业务开展审计时,审计能力也是选择审计领域需要考虑的因素,如网络安全审计就是一种高度依赖审计人员技术能力的审计项目,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具备IT审计能力,拥有IT知识和技术的审计人员可以迅速完成审计项目。

第二,选择风险因素和风险模型。选择风险因素和风险模型,以便对列入审计范围的人员和单位将会给高校带来怎样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已有的实践,可通过三个因素的考量加以比较,即规模(风险或损失的大小)、控制(存在控制的情况)、效力(审计的可能效力),每个因素赋予相同的权重(各占33.3%),以反映审计评估风险与控制相结合的特点。审计风险因素选择如表1。

表1 审计风险因素选择

对列入审计范围的审计项目都按照以上三个指标进行评分,并根据分数多少对审计项目进行排序。

第三,对审计人员和单位根据风险大小进行排序。根据风险估计结果,排列出优先审计(评分>80)、普通审计(59-80)或不需要审计(<59)的单位和人员名单。

其次,确定与高校治理目标相一致的内部审计活动重点。风险导向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后,审计活动的重点将不再凭审计人员的感觉或领导示意来确定,而是审计那些可能对高校治理存在或造成最大风险的领域。如果高校已经识别了那些风险,这些风险就是开展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如果风险没有被正式识别和评估,那么内部审计师就有了一个帮助高校管理层认识这些风险的真正机会 (即审计人员与业务管理人员一道选择风险影响因素并创建风险评估模型,识别风险)。

再次,完成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风险导向审计流程最重要的环节。选择了合适的审计项目、有效地评价了审计结果,最后必须反映在审计报告上。通常情况下,审计报告的接收者是高校高级管理层、被审计人员和单位以及高校监管机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应明确业务期望值或审计检查标准,判断实际情况偏差导致的后果,即由于实际情况与标准不一致面临的风险类别和风险程度。审计报告必须内容明确、重点突出、易于领会、审计结论清楚、整改建议和措施可行。

三、风险导向审计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与实施

(一)建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是为了指导和管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实施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各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更好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目前,大部分高校建立了由纪委、组织部、监察部、从事部、审计部组成的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牵头单位是纪委和审计部门,每年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另外,设立联席会议办公室,处理相关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审计部。尚未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的高校,也都建立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由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经济责任相关部门参加,作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管理机构。

(二)配备高素质审计人员队伍,并提升其审计技能

目前,高校大都成立了审计部门,人员配备一般为5-7人,专业大抵为财务会计、审计、工程等。为了适应风险导向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内部审计必须有效承担风险分析职责,为此需要扩大新招审计人员的专业范围,并提升他们的审计技能。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能力框架(CFIA),能力框架充分认识到了风险和确认工作的重要性。这些能力包括:理解与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相关风险的能力(理解高校对风险的态度、理解高校风险管理战略、提出高校管理风险的策略及实现建议)、向高校持续提供风险可控的确认服务能力(明确确认服务项目范围、开展确认服务、与相关人员沟通确认工作的结果)、审计知识到业务知识 (审计人员为了提供高效服务,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特别是按照风险导向审计要求,审计人员需要扩展审计范围)、人际关系意识(考虑到人际关系意识在风险导向审计中的重要性,审计人员必须有效处理与被审计人员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地获取人际关系信息)。

(三)严格按照风险导向审计流程和方法组织实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

1、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有效的审计计划是审计成功的前提。在审计工作开始之前,审计计划制定越详细越好,越容易开展越好。审计计划的内容包括事项和时间安排。具体情况如表2。

表2 审计计划表

2、确定业务职能目标。最好采用头脑风暴法记录下被审计部门的业务目标,并在开始审计前与被审计部门领导确认。这样可使被审计部门认为你已深入研究了被审计业务,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同时也有助于审计人员了解作为该领域专家的业务主管如何看待业务目标。

3、记录相关风险。确定业务职能目标后,下一步是记录相关风险。虽然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风险已经被正式确认,但风险记录仍然达不到审计目标要求的详细程度。明智的办法是继续采用头脑风暴法讨论并记录相关风险。

4、开展审计工作。主要是审计人员运用一定的审计方法和审计工具包(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提供给审计人员的工具包共分 14个部分,主要是审计人员开展审计的工具、技能和信息),完成审计计划的相关审计项目。

5、提交审计报告。通常情况下,审计报告提交给高校高级管理层、被审计人员和单位以及高校监管机构,审计报告的内容主要是审计结论和整改建议与措施。■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审计部)

(本栏目责任编辑:范红玉)

猜你喜欢

党政领导审计报告审计工作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长文式(军队)审计报告改进探索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提升审计报告质量的创新对话
一图读懂《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
中注协秘书长陈毓圭就新审计报告准则全面实施答记者问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印发新审计报告准则应用指南
京津冀党政领导纵论雄安新区规划建设
中国目前开展公共政策绩效审计工作的几个难点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