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教结合协同育人

2015-04-13杨凡周丛照

中国大学教学 2015年1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

杨凡+周丛照

摘 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依托“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办学优势,创办科技英才班、实施“拔尖计划”,凸显了科教结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特色,形成了一套有利于促进科教创新资源向人才培养聚集的协同育人机制。

关键词:拔尖计划;科教结合;创新人才培养

2008年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与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在长期坚持“所系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模式,陆续开办了11个科技英才班。2010年,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5个学科英才班平台上,学校获准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拔尖计划”)。

我校依托“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独特办学优势,凭借少年班30余年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坚持“科教结合、协同育人”,以国家理科人才基地为基础,以国家实验室为平台,以科技英才班为抓手,联合中科院研究院所,结合我校基础教育优势和中科院优质科教资源,通过“拔尖计划”的实施,努力突破“流水线式”人才培养套路,探索“三结合、两段式、长周期、个性化、国际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一套有利于促进科教创新资源向人才培养聚集的协同育人机制。

一、两段式培养

“全院办校,所系结合”是中国科大的办学方针,也是一种独特的科教紧密结合的培养模式,更是学校得天独厚的办学优势。我校与中科院形成了庞大的“科教联盟”,共同践行拔尖学生培养的改革与探索。在此模式下,我校与中科院相关科研院所广泛合作,充分共享师资力量和科教资源,制定英才班联合管理制度,共同构建英才班培养体系,落实“两段式”培养。

两段式培养是我校与中科院近年来在深化“科教结合”方面拓展的新形式。所谓“两段式”,即第一阶段基础教育在大学内进行,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理基础;第二阶段专业教育由学校与中科院相关研究院所联合完成。中科院各研究院所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承担了大量的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对于科研前沿的探索,对于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的把握,乃至对于未来科技人才的需求等方面,都具有相对的优越性。两段式培养模式能使学生有机会在大学阶段就亲身参与完整的科研过程,体验和感受科研的魅力,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志趣,并且在科研一线专家学者的言传身教下,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两段式培养中,本科生低年级基础教育坚持中国科大“基础宽厚实”的传统,强化数理基础,配备学业导师,为拔尖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正常的教学安排外,邀请校内和中科院相关研究院所的院士、千人计划教授、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知名学者以及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走进英才班讲堂。高年级专业学习阶段,则与中科院共建单位合作配备双导师,加强学术指导,安排学生赴研究所在导师的直接指导下开展科研实践活动;共同聘请国际著名学者参与专业教学,构建与世界一流大学接轨的学习环境和知识结构,并在最后一年直接赴研究所选修对方开设的课程,在所内导师指导下参与科研,完成毕业论文。各英才班均开展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所系结合”活动,包括中科院优秀学者来校为英才班上课,英才班学生利用夏季学期赴研究所参加夏令营或开展大研计划,共享中科院“中关村论坛”、“崔琦论坛”等学术活动。

华罗庚班四年级阶段在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接受第二阶段培养,课程教学、研究导师和学生管理工作均主要由研究院安排。研究院为华罗庚班专门开设了十余门前沿课程,席南华院士、袁亚湘院士等亲自为华罗庚班学生授课。同时,每个学生都要求加入研究院专家的研究小组,在专家的指导下参加研讨班、完成指定的研究任务、接受系统全面的科研训练,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毕业论文。

严济慈班的实践能力培养渗透在本科四年中。一、二年级学生在夏季学期整建制赴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参观学习,并安排时间到课题组参加科研活动,感受国际前沿的科研魅力;三年级学生在物理所完成大学生研究计划;四年级学生结合毕业论文在所里进行完整的科研过程训练。这一模式得到物理所的全力支持,物理所甚至常年为严济慈班学生留出20个空床位。英才班开班以来,物理所多位院士和研究员专程赴中国科大为严济慈班的同学们先后做了数十场精彩报告,为同学们打开了一个个奇妙的物理世界,大大激发了他们投身物理研究的热情和信心,深受同学欢迎。

二、将国际化科研合作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学生培养的国际化丰富了“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内涵,这不仅表现在共享中科院系统的国际科研资源上,还体现在将广泛的国际合作科研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

为了推进全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学校于2010年12月正式成立了由主要校领导构成的“国际合作交流领导小组”和以各学院、重点科研机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成员组成的“国际合作交流推进委员会”,并任命三位“校长特别代表”分别负责美大(美洲和大洋洲)、欧洲和日本事务,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代表校长开展工作。

1. 充分利用中科院的国际交流平台和我校海外校友学术资源,提高学生培养的国际化程度

中科院建有庞大的国际化科研交流平台,拥有丰富的国际资源。中科院研究院所与国际一流研究机构有着广泛深入的合作。例如严济慈班的中科院共建单位——物理研究所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等十余所科研机构签有合作协议。在“所系结合”模式下,这些国际资源也为我校共享。此外,我校培养出一大批活跃于国际科研领域的校友,他们时刻关心和支持母校发展,这些校友广泛供职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国际学术界具有相当的学术影响力和话语权,这些资源大大地增加了英才班学生与国际一流科学家接触的机会,使他们更多地了解国际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为今后进入学术前沿打下基础。

2. 借用与世界著名大学建立的科研合作渠道,邀请著名学者为英才班学生开课,广泛推进国际交流

我校自从2010年开始实行“三学期制”以来,每年夏季学期都有计划地邀请国际著名科学家来校举办短期课程和前沿讲座,安排英才班学生与他们近距离接触,让学生直接感受科学的魅力,开阔学术视野。例如,贝时璋生命科学英才班聘请了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斯坦福大学骆利群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庄小威教授等一批国际知名科学家。卢嘉锡化学英才班自2011年开始,开设了中美高校网络远程互动课程,成功举办美国北卡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全英文联合课程(UNC-USTC Polymer Chemistry Course),实现了中美高校网络远程互动教学。美方教师讲授2/3的内容,中方讲1/3。两所大学的同学不仅能够同时听课、即时提问,两国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老师之间还能够在课间进行及时的交流,较好地实现了课程同步互动教学、异地国际交流。

3. 大力促进英才班学生与国际顶尖大学优秀学生建立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圈

在选派学生赴境外参加科研活动的同时,中国科大重视吸引国外一流大学优秀学生来中国科大进行学术交流。例如,严济慈班自2013年起已连续两年成功举办未来物理学家国际暑期夏令营活动,邀请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牛津大学等顶尖学府最优秀的物理专业学生来中国科大与严济慈班的同学交流物理学习和科研经验,建立未来物理学家之间的学术友谊。中国科大信息学院与美国斯坦福大学合作开设“ME310设计创新”课程,每组8名学生,4名来自斯坦福大学,4名来自中国科大或其他学校。“ME310设计创新”课程是斯坦福大学最有影响的课程之一,开设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该课程的宗旨是教授学生设计创新和国际合作的方法和过程。从2011—2012学年开始,中国科大成为ME310课程第一个来自中国的国际合作大学,目前已有多名英才班同学参与此课程。

三、通过科研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1. 实施“大学生研究计划”等科研训练项目

我校与中科院12个分院和18个研究所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共建了17个联合实验室,与40多个研究所共建实践基地,形成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科教联盟”,全校高年级本科生每年通过“大学生研究计划”、夏季学期实习、做毕业论文(设计)等项目赴中科院研究所开展实验实践训练的学生约800~900人(占高年级本科生总数的1/5),近百所国家级研究所和实验室与学校密切合作,组建了中国最大的科教联盟,为本科生参与科研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大学生研究计划”是中国科大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传统项目,该计划将本科生进入本校或中科院研究所(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纳入本科生正常教学中,本科生利用一个完整的暑期或一学年的业余时间来完成选题,达到预期的研究目标,结题后可获得6个学分,获得优秀者可有一定的奖励。为了提高英才班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各学科英才班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实行学导制度和实习制度,选择合适的科研题目或部分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作为学生“大学生研究计划”的题目。除了上述纳入本科生培养方案的科研实践训练之外,各英才班经常安排学生去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和微软亚洲研究院、百度、google、阿里巴巴等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研究机构实践实习,让本科生尽早接触产业、接触科研、接触优秀的研发团队。

2. 鼓励学生在参加竞赛活动中进行科研训练

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国内外大学生科技竞赛特别是国际高水平赛事,也是学校实施“科教结合、协同育人”的途径之一。近年来,中国科大支持英才班学生积极参加一系列高水平国际赛事,例如全球超级计算大会、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GEM)等,不仅取得了优异成绩,加强了与世界各国高校大学生的交流,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本科生的科研团队协作能力、跨学科交流能力、国际合作能力以及基于项目的科研创新能力。以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为例,该比赛是一项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国际顶级大学生科技赛事,每年都吸引了全世界众多顶尖大学生参加。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贝时璋班、严济慈班等英才班学生参加该项赛事。截止2014年底,中国科大已收获12金1银1铜,成为亚洲获得金牌和奖牌数最多的高校之一。再以计算机科技英才班为例,2012年以计算机英才班学生为主体的中国科大曙光队在第6届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中取得了总冠军奖和最高Linpack奖两项亚军的优异成绩;2013年英才班学生组队参加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获得2项金奖;2014年在第18届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中,中国科大代表队在智能服务机器人、多机器人2D仿真比赛等多个项目上荣获冠军。

四、下一阶段工作的思考

科学研究与本科教育的紧密结合已成为我国研究型大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选择,体现了高等教育思想和理念的转变与突破,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在更深层次上的改革与创新。中国科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科教结合”为核心,促进科研与教育相结合,两者密切互动,把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融入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给学生接触科学研究前沿的机会;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的原始创新能力;通过“所系结合”,利用学校与研究所密切合作、相互支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和优良传统,优化学生成长条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科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形成了“科教结合”的特色,受到了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和社会舆论的积极评价。

下一阶段,中国科大结合本校的办学实际和学生特点,持续推进“科教结合、协同育人”工作,促进科研优势向育人优势转化、科研人员向科教人员转型,完善激励措施,吸引更多具有卓越科研背景的教授积极主动担任英才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吸引更多优秀学生确立从事科学研究的志向;进一步探索与完善具有中国科大特色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夏鲁惠]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培养
基于小班化探究式教学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研究
供给侧改革下营销创新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创新性科研人才的培养模式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大学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科研团队与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教学相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点滴思考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纤维材料类专业教学改革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