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手语作品创作早期发展探究

2015-04-11贾振峰刘静徐冬梅

绥化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聋人手语口语

贾振峰 吕 梅 刘静 徐冬梅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美国手语作品创作早期发展探究

贾振峰 吕 梅 刘静 徐冬梅

(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美国手语作品创作以美国手语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作品创作,形式多样。美国手语作品创作的整个早期阶段作品主要包括了聋人用书面英语创作的文学作品,从英语翻译成手语的戏剧作品以及世代相传的手语民间传说、故事等。但由于受到聋人教育曲折发展的影响,美国手语作品创作发展的环境在早期发生了曲折变化。以1880年意大利米兰会议为标志,大致分为1817年到1880年美国聋人教育的手语教学期,以及1880年到1957年美国聋人教育的口语教学期两个阶段。

美国手语;手语作品;早期发展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创作的第一要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创作[1]。所有语言和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学,文学使得人们的思想和体验得以传递。美国手语作品创作是指以美国手语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作品创作,形式多样,包括手语诗、手语歌和手语故事等。美国手语作品创作也包含了从其他形式翻译成手语的作品,但更多是指美国手语原创的艺术作品。而美国聋人作品创作是指与美国聋人相关的、以任何语言形式为工具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作品创作。而聋人作品创作不仅包含了手语作品创作,而且也涵盖了与聋人相关的非手语创作。

美国手语作品创作的整个早期阶段作品主要包括了聋人用书面英语创作的文学作品,从英语翻译成手语的戏剧作品以及世代相传的手语民间传说、故事等。但由于受到聋人教育曲折发展的影响,美国手语作品创作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所以以1880年意大利米兰会议为标志,大致分为1817年到1880年美国聋人教育的手语教学期,以及1880年到1957年美国聋人教育的口语教学期两个阶段。

一、手语教学期的美国手语作品创作发展

手语教学期的美国手语作品创作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同聋人教育一样都处于起步阶段,聋人学校大量涌现,聋人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双语能力不断提升。除了世代相传的民间手语传说、故事,他们也进行大量英语书面语文学创作。在手语教学时期,使用“手语沟通教学法”的聋人学校得到了蓬勃发展。康涅狄格聋哑人教习所(即哈特福德学校)的教师,以及从这里毕业的大量学生分别去往了全美不同地方,传播手语教学,使得美国手语得到了广泛传播。同时继哈特福德学校后,大量的聋人学校相继在纽约州、肯塔基州、弗吉尼亚州、印第安纳州、宾夕法尼亚、俄亥俄以及魁北克成立[2]。许多聋人开始从事教师和管理人员工作。这些学生精通美国手语和英语,真正具备了跨聋人和“听人”社会的双语沟通能力。此外,1864年哈特福德学校创立者托马斯·霍普金斯·加劳德特的儿子爱德华·加劳德特在华盛顿特区成立国立聋哑学院,后来改称为加劳德特学院(也就是现在的加劳德特大学)。加劳德特大学是目前世界唯一一所聋人文科院校,也是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院校之一。聋人学校的建立极大的促进了美国手语在整个美国范围内的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美国手语中非纯粹功利性的文学创作也开始产生。

早期美国手语的母语者之间流传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历史,他们利用了手语特有的构型和运动特征创作和传播了大量的诗歌、轶事和故事[3]。但是这些十九世纪的民间传说无法形成文本记录,因此这些文学创作只是为聋人社团和少数懂手语的“听人”所欣赏,无法在“听人”社会广泛传播。伴随聋人教育的蓬勃发展,聋人对自身双语自信的提升,以及他们与“听人”社会沟通的加强,聋人逐渐开始使用书面英语进行诗歌和散文创作,借此向更广泛的受众表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十九世纪中叶,国立聋哑学院的学生已经开始学习、创作书面诗歌。加劳德特当时就指出这些学生中一大部分人会成为著名的诗人[4]。他们这些聋人作家都出版了自己的作品。例如,1827年,詹姆斯·纳克成为第一个在美国出版诗集的聋人[5]。他相继出版了四本诗集。1835年约翰·伯内特出版了一本半自传式的聋人故事书,名为《聋哑人传奇及其他》。1855年,约翰·雅克布斯·弗卢努瓦出版了《法院大楼里的公牛:乔治亚州杰克逊县雅克布斯的一个恐怖故事》[6]。

诗歌创作成为这一时期聋人创作最活跃的形式。杰克·甘农在他的《美国聋人社团历史》中说,“对于一些人来说可能看起来很奇怪,大部分聋人作家的作品都是诗歌”[5]。1884年爱德华·加劳德特写了一篇题为“聋人诗歌”的文章,发表在《哈泼斯》杂志,后来在《美国聋人史册》中再次出版。加劳德特总共在文章中介绍了19名来自不同国家的聋哑诗人,向人们展示了全世界范围内聋人文学创作的成就,解释聋人在听力缺失的情况下是如何感受诗歌格律的,希望“听人”社会更多的人能认识和了解这些聋人文学作家[4]。加劳德特在文章中并没有对这些作品进行文学批评,只是展示了一个“独特群体的人”所创作的各种各样的诗歌,尽管这些诗歌并不为文学世界所关注。例如,文章中重点记述了出生于1813年的杰出作家约翰·卡林,宣称卡林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名先天聋哑诗人。卡林在宾夕法尼亚学院接受了四年的聋哑人教育,同时对诗歌创作有着深入的研究,30多年一直坚持诗歌创作和出版,还曾在国立聋哑学院创建开幕式上发表演讲,被授予了该学院第一个荣誉硕士学位[4]。卡林的诗“致萤火虫”是当时流行的华丽感伤诗歌代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两本致力于聋人文学创作的杂志:一本是1871年在华盛顿特区出版的《寂静世界》,它是第一本聋人文学杂志[5]。第二本《雨滴》主要刊登面向聋儿的原创故事和改编的著名寓言、童话等。这本杂志历时一年就破产了,但杂志中刊登的故事结集出版成故事书后,大受人们的欢迎[5]。

二、口语教学期的美国手语作品创作发展

口语教学期以米兰会议为标志,会议否定了已取得的手语教学成就,口语教学法成为聋校的唯一教学方式,手语被人为限制,美国手语作品创作发展环境恶化。这一阶段的手语作品创作作品内容和创作目的都与反映手语受到桎梏有关。

随着聋人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关于“手语沟通教学法”和“口语沟通教学法”之间孰优孰劣的冲突愈演愈烈,手语逐渐被限制使用,给美国手语作品创作发展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爱德华·加劳德特在美国倡导手语教学,认为只有手语教育才能让聋人具备双语能力,也只有这样聋人才能具备生产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美国手语教学多年来取得的成功有力地支持了他的这一看法。相反,亚历山大·格雷厄姆·贝尔则极力主张口语教学。他指出聋人需要融入整个大社会环境,就必须学习口语和唇读,手语只会使聋人与社会大环境渐行渐远。1880年,在意大利米兰举行的国际聋人教师会议上否定了法国和美国手语教学取得的成就,确立了口语教学法的地位,聋人教育的发展方向才彻底改变。这个会议标志着美国聋人教育口语教学期的开始。口语教学法地位的提升导致了全美聋人学校的巨变,大批聋哑人教师和管理者被解雇,聋生们只能在“听人”老师们日复一日的口语教育中学习说话,手语被排除在课堂之外,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美国手语作品创作的发展。

但这些困难并没有完全阻碍美国手语在聋儿和成年聋人中间的使用,手语依然非常受他们的欢迎,美国手语作品创作创作和表演也没有停止。例如,霍华德·霍夫斯特是当时一个非常有名的说书人和教师,他的父母都是聋哑人,从小就教他学习手语[5]。阿尔伯特·巴林是一名画家、作家和演员,他在1930年出版了一本影响巨大的书《聋哑人的怒吼》,这本书揭示了那个手语被排斥的时期,聋人在生活中所遭受的挫折和痛苦[6]。1938至1940年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出版社出版的杂志《聋人文摘》,刊登众多聋人的诗作、艺术作品以及个人自传等。此外,全美聋人协会担心随着口语教学在聋人学校的不断推广,手语不久将会消亡。为了保存手语,他们在1913年至1920年进行了一个录像摄制工作,连续七年拍摄了各种聋人不同的手语录像,其中包括乔治·沃迪茨1913年所做的美国手语演讲《保存手语》,约翰·霍奇基斯回忆他自己在哈特福德的经历的演讲《老哈特福德的记忆》[7]。这些录像也成为保存下来的有关二十世纪早期美国手语的唯一影像资料。

美国手语作品创作从萌芽,经历了手语教学期和口语教学期的曲折发展。美国手语作品创作在手语教学期间自然发展,同当时的聋教育一样刚刚起步,聋人各项事业都在萌芽阶段,大量涌现,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手手相传和英语书面创作为主。后来,米兰会议召开,手语教学被否认,口语教学盛极一时。虽然这一时期手语作品创作受到了极大限制,然而这些阻碍并没能够隔断人们对手语的热爱,手语创作依然没有停息过。总之,手语创作作为手语语言的一种艺术反应,符合语言发展规律和聋人社会发展需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1]王力.语言与文学[J].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1):3-8.

[2]Baker,Charlotte,andCarolPadden.AmericanSignLanguage:A Look at its History,Structure,and Community[M].Silver Springs,MD:T.J.Publishers,1978:3.

[3]Lane,Harlan.WhentheMindHears:AHistoryoftheDeaf [M].NewYork:RandomHouse,1984:247.

[4]Gallaudet,E.M.ThePoetryoftheDeaf[J].AmericanAnnals oftheDeaf,1884(29):201-210.

[5]Gannon,Jack.Deaf Heritage:A Narrative History of Deaf America[M].SilverSprings,MD:NationalAssociation of the Deaf,1981:67-254.

[6]Batson,andEugeneBergman,eds.AngelsandOutcasts:An AnthologyofDeafCharactersinLiterature[M].3rded.Washington,DC:GallaudetUP,1987:229-387.

[7]Frishberg,Nancy.SignersofTales:TheCasefortheLiterary Status of an Unwritten Language[J].Sign Language Studies,1988(59):149-170.

[责任编辑 刘金荣]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Early Development of ASL Works

Jia Zhenfeng Lv Mei Liu Jing Xu Dongmei
(Suihua University,Suihua,Hei Longjiang 152061)

The American Sign Language works creation,as a tool for the American Sign Language,reflects the objective reality,which is the artistic creation,and has a variety of forms.American sign language works of the early stage work includes the use of literature creation of written English and translation from English into sign language drama and passing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of sign language folk legends and stories etc..But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the tortuous development of deaf education,American Sign Language work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n the early occurred inflection.In 1880 in Milan,Italy,the meeting,as a symbol,divided two periods:from 1817 to 1880 is regarded as American deaf education of sign language teaching period,and from 1880 to 1957 is regarded as American deaf education of spoken English teaching period.

ASL;sign language literature;early development

G760

A

2095-0438(2015)10-0031-03

2015-05-01

贾振峰(1982-),男,天津武清人,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语言与文化。

2014年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中美聋人手语诗歌的语言学研究”(14E088)。

猜你喜欢

聋人手语口语
聋人文化身份认同的类型及影响因素刍议
自然手语在聋人大学生手语中的使用调查研究——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酒中的口语诗
探析聋人就业问题及对策
美国聋人文化略观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科学认识中国手语,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口语对对碰
奇怪的手语图
手语与聋人文化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