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5-04-10孔颖,李春梅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

李春梅(1964-),女,陕西蒲城人,陕西科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和思想政治研究工作。

【高职教育教学】

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孔 颖李春梅

(陕西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民办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性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的迫切要求,也是民办本科院校办学实际决定的,政府部门也做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部署。转型中面临着缺乏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双师型”教师不足;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特色不突出,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需求匹配不够等问题。为此,民办本科院校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突出特色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推进民办本科院校顺利转型发展职业教育。

关键词: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陕西高等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关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与民办大学建设研究课题”之一:全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热点、重点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002)。

作者简介:孔颖(1978-),男,河南信阳人,陕西科技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民办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9.21

收稿日期:2015-02-28

2014年5月,国务院颁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主要是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其中包括民办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大学,是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的产物,是基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服务国家技术技能创新积累,立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直接融入区域产业发展,集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类型。[1]民办本科院校如何实现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切实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性

(一)社会经济发展转型迫切要求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

在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都迫切需要大量的技能型、技术应用型人才做劳动力支持。但我国产业领军人才、高层次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对全国105个城市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进行的持续监测显示,中、高级技能人员及高级专业人员需求缺口依然较大,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分别为1.89、1.79、1.66。[2]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说,在电信行业,现有高级人才占全行业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仅为0.14%;在信息产业,技师、高级技师占技术工人比例为3.2%,而发达国家一般在20-40%之间。调查显示,在装备制造业,我国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为1.26%,而美国为6.02%,日本为4.95%;我国高技能人才在技能劳动者中占24.4%,而在发达国家,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的比例约为35%、50%、15%,高级工超过初级工近20个百分点。[3]《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左右,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00万人;在装备制造、信息、生物技术等经济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在教育、政法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培养开发急需紧缺专门人才800多万人。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已经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瓶颈问题。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为国家提供强有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支撑,是社会对民办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国家赋予民办本科院校的历史使命。

(二)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急需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普通高等教育中不论是理论学术型还是技术应用型都囊括其中,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完整,而高职教育仅有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体系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表现为职业教育的结构、层次和质量难以适应产业升级需要,包括中高职体系衔接与协调发展,高职教育内部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结构的完善,以及毕业生规格对区域产业结构和技术岗位的契合度等存在诸多问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倒逼高等教育分类改革,形成与经济产业匹配的高等教育结构和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务院会议做出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部署。鉴于此,本科院校转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能有力地推进职业教育体系的加快构建,在教育制度上为高技能人才打开升学通道,还可以有效缓解劳动力就业结构矛盾,又能促进高等教育生态平衡协调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类型结构与层次结构的合理化。

(三)民办本科院校的办学实际决定必须转型发展职业教育

2013年,我国有民办本科高校100所,独立学院292所,占全国普通本科高校的47.6%。[4]今年教育部有望再审批20余所新建民办本科高校,总规模有望与新建公办本科高校持平。民办本科院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特色不显、目标趋同、跟风升格、求大尚名、模式单一,不少院校由于办学基础薄弱、师资结构问题突出、资金投入不足、服务地方(企业、行业)的能力和水平有限、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有限,导致学校对人才培养模式选择缺乏足够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使得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问题日益暴露。民办本科院校必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赢得并拓展学校自身的发展空间,保证其培养的人才适应和符合社会对其技术技能的需求,是获得特色发展的条件和机遇所在。在当前形势下,转型发展是民办本科高校根据自身办学实力、现状,区别于公办高校定位于学术型大学和传统本科高校的最佳选择。只有如此,民办本科院校才能有一个明确、客观、准确的办学定位,与国家经济建设和高等教育体系有效衔接,使社会、企业、学校三方同时成为受益者。

(四)政府政策安排部署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

2014年3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升级、超越拉开了帷幕。会议“解决了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问题,核心就是要推动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5]会后随即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府抓紧制定出台配套政策。2013年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年会上,教育部鲁昕副部长提出,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4月25日,在驻马店召开的产教融合战略国际论坛上,鲁昕副部长再次提到,教育部将多措并举支持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民办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政府的政策部署。目前,在教育部的指导下已经成立了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引导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因此,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既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机构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也是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部署,加快教育综合改革、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大举措。

二、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

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开展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还将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不完善,缺乏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民办本科院校在成立初期及发展过程中,无论是治理体系,还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等,都学习借鉴公办高校,实行的是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应用型本科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认识还不到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观念、目标及模式认识滞后,没有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也就缺乏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导致人才培养与应用技术型人才要求有很大差距,学校治理体系、人才培养方案、模式、专业等都有待改革和创新。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不突出

民办本科院校成立时间短,为社会及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能力还不强,吸引企事业单位参与合作的优势也不明显,为企业服务、与企业双赢的局面还未形成规模。同时由于高校和企业的诉求有较大差异,高校希望企业能与校方合作育人,但企业在法律上并没有与高校合作育人的责任与义务,而且大批学生进到企业,会对企业生产、管理带来一定影响,因此,除一些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外,企业参与合作教育的积极性还不够高,致使民办本科院校建立专业对口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难度非常大。即使有一些合作单位,合作的深度也还不够,覆盖面还不够宽,合作专业分布也不够均衡,多以合作实习、合作就业为主,从学院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等人才培养的源头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还不够深入,社会资源在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良性互动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

(三)专业和课程特色不鲜明,与地方产业结构发展需求匹配不够

民办本科院校学科专业设置受市场规律及短期效益影响,对如何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打造专业优势与特色探索不够、长远建设规划不太明确、采取的措施还不够系统有力,已有特色专业的建设效果或示范辐射作用尚未充分显现,专业与行业结合不紧密、不明显,专业教育教学的准备不够充分,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不够准确,服务面向层次、行业定位不够清晰,专业设置的适应性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距离,紧贴地方企业升级、经济转型、社会发展需要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不够完善。同时,课程体系的应用型特征不够突出,一些专业并未跳出传统学术型院校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应性还不够,“职业性”不够突出,与职业标准不对接,实践教学各环节配套的课程体系、教材、教学方法改革没有完全跟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教不所需,学不致用,人才培养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区域经济发展仍有脱节。

(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高,适应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不足

民办本科院校现有专任教师从数量、职称、学历上基本满足教学要求。但是由于他们大多来自传统的学术型大学,受传统思想观念、学术背景、工作经验、知识水平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教师尤其是专业负责人对产业、行业发展趋势了解不够,对开展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的研究还不深入,普遍存在重学历、重理论水平,而忽视将理论转换为技术、将技术转换为现实生产力的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院校在制度层面又不能有效引导教师进行必须的企业实践,许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包括部分专业负责人,虽然有博士、硕士学位,但他们大多是“从高校到高校”,普遍缺少行业从职或实践经历,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实践能力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企业和高校人事制度的差异,使得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高技术技能人才进入学校受到制度制约,吸引企业优秀技术骨干加盟高校教师队伍的难度较大,导致民办本科院校具有专业(行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师型”教师极度匮乏。

三、民办本科院校转型发展职业教育的对策

(一)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做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按照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建设,建立起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治理体系和顶层设计。一是进一步完善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学院章程和相关制度的修订,明确各级各类职责。董事会充分授权校务会,使校长承担和拥有相应的责权,全面负责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二是推行行政组织机构“大部制”改革。从行政及服务工作入手,简政放权,重心下移,提高效率,积极探索和完善符合民办本科院校发展实际的管理运行体制。三是建立行业企业代表参与学校管理机制,制定相应配套政策。支持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四是进一步扩大二级学院自主权体制改革。探索建立二级学院理事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明确院系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和统筹院系经费管理的职权。五是坚持教授治学,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及校务委员会制度。在学校重大问题上充分听取专家、行业及职工代表意见。六是根据学校转型发展的需要,深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的认识,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和本质要求,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机制,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二)优化专业结构布局,突出特色专业建设

着眼于陕西省、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综合考虑省内高校专业布点现状和学院资源条件,设置、调整、优化学校专业结构,积极打造和培育优势专业群和特色专业,促进与行业产业的有效对接,提高民办本科院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一是重点打造专业集群。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在资金投入、招生指标、教师引进、新专业申报、办学条件配置等管理方面向专业集群倾斜,建成一批有特色、优势明显的支撑性专业群。二是加大特色专业建设力度。发挥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的聚集效应,开展两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在保持原有特色基础上,构建应用型课程体系;建立“专业特区”机制,制定配套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培育一批优势明显的特色专业,形成一批示范专业,带动全校所有专业及专业群的改革与发展。三是建立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已开设专业和新办专业评估标准体系,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专业评估。通过专业评估,形成适应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变化的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

(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抓住“应用技能型人才”这个关键,实施开放办学发展战略,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多样化选择。一是构建以市场需求、职业需要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体系为主题的符合应用型人才成长特点的培养方案,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对各专业在教学理念、培养模式、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建立(3+1)培养、校企合作育人、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合作办学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型、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探索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跨学科、跨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大力支持各专业深入相关行业企业深入开展产教融合。

(四)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必由之路。根据陕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和专业特色,以提升学生应用技能、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建设与高水平企业合作平台为重点,加强政策引导,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民办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取得重大突破。一是根据真实生产、服务的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并将服务同一产业链的关联专业组织为专业群统筹管理。在实验实训“无缝连接”的指导思想下,通过实验实训室职业环境仿真设计与建设,使广大学生零距离感受到职场氛围,为提升学生的应用技术技能创造条件。二是制定相关政策制度,加强与相关行业(企业)的联系。开展合作培养人才、实体共建、创新平台搭建、项目合作研发、技术转让、科技咨询和科技服务等,建立政府、企业、学校的多位互动机制和成果共享与风险共担的利益协调机制,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整体素质

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要求,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为重点,逐步建立并完善“引进、培养、激励、约束、淘汰”的队伍管理机制,建设一支适应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结构优良,业务精湛、敢于创新的教师和管理队伍,确保民办本科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和标准。聘请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逐步使大多数教师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在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方面向“双师型”教师倾斜。

(六)加强应用科学研究,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以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创新平台(基地)和创新团队的智库机构建设为重点,以新型应用技术大学的科研评价机制为保障,推动研究成果向教育教学、社会经济建设中的转化与应用。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多渠道争取各类纵向科研项目;二是以学校优势学科专业为重点,采取多种途径,与企业、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相关研究领域开展横向科研协作,构建多种类型的合作平台,积极培育科研团队和骨干,不断提高科研创新能力。三是实施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对高水平的应用项目重点扶持。四是改善科研创新环境,凝练研究方向和特色,狠抓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打造一批省、校级智库,提高民办本科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五是鼓励民办本科院校融入行业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探索先进技术辐射扩散和产业化的途径,面向小微企业开展新技术推广应用服务,提升小微企业技术应用水平。

当然,民办本科院校创建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职业教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行业、企业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克服困难,才能切实推进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建设,顺利转型发展职业教育,获得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颜维琦. 我们为什么缺人才?[N].光明日报. 2010-11-22.第06版.

[2]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报告[R].2013-11.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n Private University′s Transformation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KongYing,LiChun-mei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710021, Xi'an, Shaanxi, China)

Abstract:It is urgent require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private universities, which is also determined by the actual running conditions of private universities, government has also made corresponding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transformation is faced with a lack of top design training for applied technological talents and a lack of double qualified teachers; cooperative education of producing, learning and researching is not deep enough; features are not prominent, and it does not match the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needs. For this reason, private colleges must improve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of governance,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and layout and highlighting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t also need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quality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so as to promote a smooth transformation of private colleges.

Key words:Private Universities; Transform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猜你喜欢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
民办本科院校创建特色大学的思考
民办本科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体系构建
面向模具行业需求的模具专业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内涵研究
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新建本科高校Java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