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脑室内囊性病变

2015-04-05张伯英庞亚卿杨希菊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内囊室管膜性病变

张伯英,庞亚卿,杨希菊

随着磁共振的广泛应用,脑室内囊性病变的检出较前明显增多。脑室内常见的囊性病变多为神经上皮囊肿、胶样囊肿、蛛网膜囊肿、脑室内脑囊虫病、表皮样囊肿、部分囊性室管膜瘤等。MRI平扫可以将其中部分病变鉴别,但利用弥散加权成像对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敏感的这一成像技术,可对囊液的成分进行区分,并结合MRI平扫有利于以上病变的诊断[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11年12月进行头部MRI平扫及弥散加权成像患者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10~50岁。部分经病理证实及脑室造影的患者。

1.2 方法 使用德国西门子1.5T超导磁共振仪,头部线圈,SE 序列,矢状位 T1加权成像 TR/TE 400/7 ms,横轴位 T1加权像 TR/TE 400/9.7 ms,T2加权成像 TR/TE550/103 ms,层厚5 mm,层距为0。弥散成像,采用EPI序列,横断位,参数TR/TE 为 2900/84 ms,在 x、y、z 3 个方向上施加弥散梯度,取弥散敏感系数为 b=0 s/mm2及 b=1000 s/mm2。

2 结 果

本组侧脑室内神经上皮囊肿7例,三脑室区胶样囊肿5例,脑室内蛛网膜囊肿5例(侧脑室内2例,四脑室内3例),脑室内脑囊虫病4例 (2例为侧脑室,1例三脑室,1例为四脑室)、表皮样囊肿9例(4例为侧脑室内,2例为三脑室内,3例为四脑室内),侧脑室内囊性型室管膜瘤3例。脑室内皮样囊肿4例(均位于四脑室内)。脑室内囊性病变其囊液多数在MRI平扫上,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边界清楚,囊壁较规则,病变较大时,可使脑室扩大、变形,临近脑实质受压。弥散加权成像,神经上皮囊肿为低信号。胶样囊肿多数为低信号。蛛网膜囊肿为低信号。脑室内脑囊虫病囊液为低信号,头结为高信号。脑室内表皮样囊肿为高信号。部分囊性型室管膜瘤囊液为低信号,少许实行部分呈等或略高信号。脑室内皮样囊肿,弥散加权成像多不均匀,以等低信号为主。

3 讨 论

3.1 侧脑室内神经上皮囊肿 曾被称为室管膜囊肿、脉络膜丛囊肿等。见于任何年龄,多为偶然发现。病变多位于侧脑室后部,壁很薄,内含脑脊液,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其信号变化与脑脊液一致。弥散加权成像呈脑脊液低信号,ADC图为高信号,由于其部位特别,一般不难诊断。

3.2 三脑室区胶样囊肿 大多数见于25~40岁中青年人,多位于三脑室前上方,靠近室间孔附近[2],囊肿多为类圆形。MRI信号变异很大,在各序列上均可表现为高、等或低信号,典型者表现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可因囊内成分不同信号有所不同。

3.3 脑室内蛛网膜囊肿 多位于四脑室,信号变化与脑脊液一致,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图表现为低信号,ADC图为高信号。脑室造影可见脑室内充满造影剂,而囊肿表现为低密度充盈缺损。

3.4 脑室内脑囊虫病 病变多见成年人,多发生于脑实质内,如仅发生于脑室内,可呈单囊或多囊改变,病变可大可小,囊内头结一般位于中心或边缘,囊液在各序列上与脑脊液信号相同,头结T1WI为高信号,T2WI为等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头结呈高信号,囊液呈低信号。

3.5 脑室内表皮样囊肿 是胚胎发育过程中外胚层残余组织异位所致,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但多在颅内中线部位[3],多发生在桥小脑角区,发生于脑室内则较为少见。表皮样囊肿由于生长缓慢,柔软且富有黏性。当肿瘤含较多角蛋白、胆固醇结晶伴钙盐沉积及陈旧性出血所致的含铁血黄素存在时,MRI信号会变得极其复杂[4]。病变形态多呈不规则形或呈“棉花团”样改变镶嵌在脑室内,其内见一些条带状絮样信号。其信号与脑脊液相比,T1WI为略高的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加权成像呈均匀或不均匀高信号,肿瘤较大者呈不均匀混杂高信号,较小者呈均匀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

3.6 侧脑室内部分囊性型室管膜瘤 主要发生在青少年,肿瘤内囊变显著,实性部分相对较少,肿瘤通常较大,囊性部分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实性部分T1WI为等信号,T2WI为不均匀稍高信号,常位于肿瘤一侧,以位于脑表面侧多见。病变与正常脑实质边界清。弥散加权成像扫描囊性部分呈低信号,实性部分呈等或略高信号。

3.7 脑室内皮样囊肿 多位于第四脑室,常发生于蚓部而入第四脑室。因皮样囊肿是皮肤外胚层剩见包埋与神经沟内发展而成[2],故囊内含有脂肪物质,偶可见牙齿及钙化。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抑制T1WI其内脂肪成分信号降低。T2WI呈高低混杂信号,其内低信号可能为毛发团块、钙化或牙齿。当囊肿破裂时,可在脑室及脑沟内看到类似异常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多不均匀,以等低信号为主。

综上所述,在实际工作中,当MRI平扫发现脑室内囊性病变时,利用弥散加权成像,可以将多种病变区分并进行定性诊断,从而提高对脑室内囊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1]王达进,王 钢.磁共振FLAIR和DW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价值[J].江西医药,2009,44(6):618.

[2]鱼博浪.中枢神经系统CT和MRI鉴别诊断[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18.

[3]陆建国,丁庆国.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颅内表皮样囊肿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8,2(6):9.

[4]潘玉萍,李明华.CT和MRI对颅内表皮样囊肿诊断价值的评价[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4):221.

猜你喜欢

内囊室管膜性病变
进展性纹状体内囊梗死应用替罗非班干预的疗效及其预测因素分析
新生儿颅内室管膜下病变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分析
内镜黏膜下隧道法剥离术在胃肠道肿瘤性病变治疗中的应用
常规CT上瘤内囊变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
鞍区巨大不典型室管膜瘤误诊垂体瘤1例
T2-MRI全域直方图鉴别儿童后颅窝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的价值
支气管镜下径向超声引导联合测量技术在肺周围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完整摘除肺包虫病内囊外科治疗体会
常规MRI、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开窗引流术治疗口腔颌面囊肿及囊性病变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