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磁共振类PET成像对恶性肿瘤转移的检测诊断价值

2015-04-05孙秋德

实用医药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伪影全身磁共振

孙秋德

恶性肿瘤有无全身转移,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磁共振类PET成像是利用磁共振全身扩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 (whole-body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signal suppression WB DWI BS)技术,经功能软件处理,以获得类似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图像(MR 类 PET),实现对肿瘤患者的检查及诊断。笔者回顾性分析35例恶性肿瘤患者的MR类PET检查,探讨其在恶性肿瘤全身转移中的初步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35例经临床及病理学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肿瘤,行全身WB DWI BS(MR类PET)检查。男13例,女 22例;年龄52~78岁,平均58.3岁。原发灶为肺癌11例,乳腺癌9例,结直肠癌7例,前列腺癌5例,胃癌3例。

1.2 MR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均无MR检查禁忌证,并经患者同意后行全身MR类PET成像检查。检查设备采用1.5T超导型 MR 扫描仪(GE sigma,GE Medical system,USA)。检查前患者禁食、水4~6 h,排空大便,以减少食物或粪便引起的伪影。患者取仰卧位,脚先进,下肢垫高并外加绷带固定,自由呼吸。信号采集使用内置BODY线圈。扫描采用反转恢复平面回波扩散序列 (STIR-EPI),扫描参数重复时间TR=5100 ms,回波时间 TE=102.7 ms,反转时间 TI=180 ms,回波链 ETL=14,扫描野 FOV=40 cm,矩阵 96×128,激励次数NEX=6,层厚 7 mm,重叠-1 mm,扩散敏感因子 B值取 0及600 s/mm2,中心频率一致性调整,扫描范围从头顶至股骨干,横轴位分6段扫描,每段30层,每段扫描范围一致。在完成一段的数据采集后,床板自动移动至下一段进行扫描,每段扫描时间约4’05”,完成整个扫描时间约30 min。

1.3 图像分析处理 扫描结束后将所得图像传送至GE ADW4.3工作站,用ADD/SUB软件对6段的原始图像进行叠加处理,对叠加后的图像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组,对获得的三维数据进行多角度重组,采用 Functool软件处理,获得多方位(3D)的重组图像,最后将图像进行黑白反转,获得类似PET的图像。对有异常的部位,局部再行MR常规扫描(T1WI、T2WI)。

对获得的图像由两名经验丰富的MR医师进行双盲解释分析。意见不一致者经协商后统一。将MR类PET图像上相对于背景的高信号为异常(阳性),信号无异常为阴性(原发灶的信号除外)。

2 结 果

35例肿瘤患者,11例未发现全身转移灶,24例出现全身不同部位、不同数目的转移灶共计71处。其中真阳性62处,假阳性 6 处,阳性率 87.3%(62/71),假阴性 3 处。其检出转移部位颅脑13处,肺内8处,肝脏5处,纵隔淋巴结5处,腹膜后淋巴结6处,椎体转移15处,肋骨转移10处。其假阴性主要是肺内结节<2 cm,误为伪影;椎体误为红黄骨髓转换以及1例系成骨转移;假阳性位于肝脏(囊肿及血管瘤各2处),1处位于椎体血管瘤,1处单发椎体压缩骨折。

3 讨 论

MR DWI是利用物质的弥散特性,从分子水平监测细胞组织的微观运动的功能成像方式。通过弥散程度的强弱,检测组织含水量改变而引起的组织形态和生理学改变[1],从而能够在分子水平上反映人体组织的病变及功能状态。

Takahara 等[2]报道使用 STIR-EPI序列的 WB DWI BS应用于全身扫描,发现该方法能够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完成大范围薄层扫描,经3D-MIP图像重建后,获得类似正电子发射体层成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的图像,因而故称为磁共振全身类PET。WB DWI BS能够充分抑制组织内的脂肪信号,突出显示病变情况,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明显提高病变组织尤其是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的检查和诊断,适合于恶性肿瘤的分期及初步筛查。

恶性肿瘤生长活跃,含有许多增殖旺盛的细胞,且组织细胞结合紧密,细胞外间隙相对减少,故细胞密集,相对密度增大;同时细胞核增大,胞质减少,致细胞核质比率增高;这些特点使得肿瘤细胞内外的水分子弥散运动受限,导致ADC值降低[3],故在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DWI表现为高信号。转移灶的生物学特性与原发灶类似,故其在类PET上表现相似,从分子水平发现异常。本组共发现全身不同部位、不同数目的转移灶71处,阳性率87.3%,反映MR全身类PET对恶性肿瘤的全身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MR全身类PET适合于恶性肿瘤的全身各脏器转移的检测。本组共发现颅脑13处,肺内8处,肝脏5处,纵隔淋巴结5处,腹膜后淋巴结6处,椎体转移15处,肋骨转移10处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适合对骨骼系统及淋巴结的转移灶的检测[4,5]。本组淋巴结转移均做出准确判断,但在骨骼系统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笔者认为除了对正常骨骼的MR弥散的认识不足,关键在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甚至同患者不同部位的骨骼中红骨髓、黄骨髓的含量以及红黄骨髓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均,造成局部骨髓的信号异常,难以判断是正常或异常。而成骨性转移灶或陈旧性压缩骨折病例中成熟骨性组织成分增多,瘤细胞中水分子含量少,容易导致假阴性。1例肺内病灶<2 cm而误诊,笔者分析是由于肺内气体导致的磁敏感伪影及呼吸运动造成的移动伪影,对图像质量有一定影响而影响判断。而对肝脏囊性病变(血管瘤和囊肿),有时和转移瘤难以鉴别,这是因为转移瘤与肝脏其他囊性病变之间ADC值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因而容易造成部分误诊。此时可结合异常信号部位的常规MR(T1/T2)图像,更易于病变的诊断。

总之,全身类PE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方式,具有检查时间短,费用相对低,一次扫描可以完成全身主要脏器的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别适合于恶性肿瘤全身转移的检查,这对于提高病变的检测及肿瘤的分期、制定治疗方案以及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1]赵 斌,蔡世峰,高佩虹,等.MR扩散加权成像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研究[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5,39(5):497-500.

[2] Takahara T,Imai Y,Yamashita T,et al.Diffusion weighted whole body imaging with background body signal suppression(DWIBS):technical improvement using free breathing,STIR and high resolution 3D display[J].Radiation Medicine,2004,22(4):275-282.

[3] Baur A,Dietrich O,Reiser M,et al.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of bone marrow:current status[J].Eur Radiol,2003,13 (7):1699-1708.

[4]李 烁,薛华丹,孙 非,等.全身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探测骨转移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9,131(2):193-198.

[5] Vandecaveye V,Keyzer FD,Poorten VV,et al.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value of diffusion-weighted MR imaging for nodal staging[J].Radiology,2009,251(2):134.

猜你喜欢

伪影全身磁共振
石榴全身都是宝
超声及磁共振诊断骶尾部藏毛窦1例
老鳖全身都是宝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核磁共振临床应用中常见伪影分析及应对措施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基于MR衰减校正出现的PET/MR常见伪影类型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减少头部运动伪影及磁敏感伪影的propller技术应用价值评价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