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秀珍菇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2015-04-02黄良水蔡为明金群力

食药用菌 2015年6期
关键词:珍菇食用菌菌株

黄良水蔡为明金群力

(1. 常山县食用菌办公室,浙江 常山 324200;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杭州 310021)

我国秀珍菇的发展现状与前景展望

黄良水1蔡为明2金群力2

(1. 常山县食用菌办公室,浙江 常山 324200;2.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杭州 310021)

介绍我国秀珍菇生产发展现状:生产基地规模化,生产技术标准化,生产条件设施化,生产模式专业化。从栽培技术、遗传育种等方面综述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作出展望。

秀珍菇;生产;育种;现状;展望

秀珍菇(Pleurotus pulmonarius)又名珊瑚菇、珍珠菇、迷你蚝菇等,隶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1]。20世纪90年代,台湾等地发现将凤尾菇的采收时间适当提前,其风味异常鲜美,台湾农业试验所成功选育出栽培品种,经改进栽培工艺,开发成商品化生产的新菇种。20世纪90年代末,福建、上海、浙江等地引种栽培成功。进入21世纪,由于消费需求增大,秀珍菇栽培规模迅速扩大。

1 发展现状

1998年,福州日胜食品有限公司林俊仁先生从台湾引进秀珍菇,在罗源县西兰乡试种成功150万袋[2]。该公司在上海、深圳等地打开销路之后,在罗源县快速发展。2001年,上海市青浦区的台资福星农产品公司率先在上海与农林公司合作进行秀珍菇生产。同年,浙江省常山、江山等地先后引进秀珍菇品种,开始建设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基地,生产规模异军突起,迅速成为浙西食用菌的一朵奇葩[3]。2009年,广西、广东、浙江等桑蚕生产基地陆续利用桑枝木屑栽培秀珍菇,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双赢。目前,秀珍菇已成为福建省、浙江省部分农村地区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上海、广西、江苏、安徽、河南、山东等地也有较大面积栽培。据统计,全国秀珍菇总产量2007年为17.4万吨,2014年升至33.1万吨,占同期国内食用菌总产量的1%左右,在我国所有栽培菇种中排名第15位[4]。

我国秀珍菇生产经过十多年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生产基地规模化

我国秀珍菇生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仅用了10多年时间。在产品销售上,以鲜菇为主,逐步加大对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和推广。2014年1月9日,《福建日报》视点栏目报道:“全国秀珍菇第一县”如何养成——罗源县食用菌产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探访。2013年,罗源县秀珍菇栽培量达到1.2亿袋,销售鲜菇7.1万吨,产值5.1亿元,产销量占福建省的70%以上。罗源秀珍菇已由千家万户分散栽培模式发展成为集约化规模栽培及设施化栽培模式,栽培季节由原来的秋冬季节发展到现在秋冬和春夏并举的周年栽培[2]。目前,罗源县有年生产规模100万袋以上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7家,50万袋以上的53家,30万袋以上的73家,15万袋以上的179家,形成一批专业大户和专业村,并建造了703座工厂化食用菌生产的固定厂房,成为全国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县之一。

1.2 生产技术标准化

按照技术先进、符合市场需求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要求,各地先后建立起包括秀珍菇生产技术、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2004年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 526—2004《无公害秀珍菇》发布实施,2012年修订后的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 526—2012《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发布实施。2006年常山江牌秀珍菇被评为“浙江名菇”,2010年常山县建成国家级秀珍菇栽培标准化示范区。2005年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 649—2005《秀珍菇》发布实施。2008年罗源县建成国家级秀珍菇栽培标准化示范区,2010年“罗源秀珍菇”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并依法实施保护。近几年,安徽、山东、北京、江西以及南京等地也先后制订和实施了秀珍菇生产技术规程。各地从生产领域、栽培环节抓起,做到以标准为基础,以生产过程为主体,以农业投入品合理使用为关键,以质量检测为手段,确保秀珍菇产品安全。1.3 生产条件设施化

近几年通过政策助力,秀珍菇以设施大棚栽培为主,栽培棚架已经从竹木结构大棚向标准化钢架菇棚转型升级。秀珍菇钢架菇棚内壁采用保温材料,配有微喷、遮阳系统,通过降温工艺的改进,将“固定打冷”转型为“移动打冷”,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早期秀珍菇冷刺激通常是建一个冷库,由人工逐袋或逐筐搬入降温,处理后再搬出放到架子上,工作量大,菌包损耗也大。现在利用制冷机、冷却水循环系统等,组装形成移动制冷机组,将其推入菇棚里,对菌包在原位进行“打冷",生产效率和产、质量得到提高。

1.4 生产模式专业化

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分工,涌现出专门从事良种繁育、原辅材料加工供应、菌袋生产供应、产品保鲜销售等的专业公司和行业合作社,形成专门从事接种、出菇管理的技术队伍。这种产业链的分工细化使生产效率提高,经营风险降低。目前,浙江省秀珍菇生产模式有3种:普通农户小规模生产,主体规模化、工厂化、集约化生产,工厂式菌包专业化生产+农户分散出菇管理。其中,“工厂+农户”模式最具发展潜力。龙头企业做强“菌包生产”和“市场开拓”核心业务,外包出菇管理[5]。福建省罗源县食用菌产业还构建起了“统一制种,分户栽培,统一销售”的发展模式。

2 研究进展

2.1 栽培技术

秀珍菇菌丝体在常用培养基中均呈白色、纤细绒毛状,气生菌丝发达。菌丝生长过程中,在显微镜下能明显地观察到菌丝的锁状联合[6]。除常规栽培外,秀珍菇反季节栽培和高效栽培技术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在出菇管理方面,抓好菌种选择、栽培管理、采收与商品菇质量是秀珍菇夏季栽培的关键。改进栽培设施,选择优良菌株并注重走菌管理、出菇管理、转潮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是秀珍菇反季节栽培的技术关键。沈颖越等研究揭示了秀珍菇冷激结实的相关机制,开发出冷激结实效应的生物标记物(bio-marker)[7,8]。研究明确秀珍菇冷激结实与冷量的关系,采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构建了秀珍菇冷激结实cDNA文库,挖掘了145个与冷激结实相关的诱导表达基因,开发出冷激结实效应的生物标记物,为精准化高效催蕾技术研发提供科学基础和早期评价方法。

在栽培设施领域,秀珍菇轻简化栽培技术应运而生。卢政辉等通过引进水帘降温系统,搭建水帘控温培菌房,维持培菌房温度在24~26 ℃之间[9]。通过在墙式栽培架上方距地2米处与架垂直方向安装直径40毫米的PVC水管,于两架中央开口安装超微喷头,进行降温与保湿。吴泽英应用移动制冷机调温刺激出菇法,将制冷机组移到菇房内,喷淋菌包并覆盖好薄膜,大约开机12小时可降温至5 ℃左右;然后停机自然回温,节能降耗效果显著[10]。食用菌出菇网片应用于秀珍菇菌包支架,能节省厂房空间,且采摘方便。

在病虫害预防方面,陈发川等通过挑取尖端菌丝的方法对菌种进行复壮并脱毒,连续转接基内菌丝,对菌种具有复壮效果;而连续转接气生菌丝则会导致菌种退化[11,12]。覃宝山等将稳定态二氧化氯一元粉剂溶解和稀释后,拌入栽培基质,生料栽培秀珍菇,有较好抑制杂菌的效果[13]。朱建标等对秀珍菇黄菇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规律进行研究,提出预防措施[14]。温志强等调查秀珍菇菇蚊、菇蝇的主要种类,在其年消长的两个高峰期,采用色板、色板加黑光灯、诱虫灯进行诱杀,均有较好的效果[15]。赵光辉等选用苦皮藤、印楝素、Bti等3种生物农药防治秀珍菇出菇期间双翅目害虫,有较好效果[16]。

2.2 遗传育种

分子标记的发展及应用大大推动了物种遗传学关系分析和资源利用研究。通过分子标记揭示出的不同物种DNA分子水平上的多态性可反映出生物物种间甚至种内的遗传多样性,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张金霞等对秀珍菇与凤尾菇的遗传特点及DNA差异开展了研究,认为秀珍菇和凤尾菇为同一个种的不同品种,它们之间仅是品种或菌株水平的差别,而不是种间差别[17]。

秀珍菇菌种的收集、保存及其遗传多样性评价和利用,已成为秀珍菇遗传育种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目前,秀珍菇的品种由于来源不同,种类繁多,常常出现异种同名或同种异名现象,造成菌种混乱,影响了产业发展。卢政辉经过对24个秀珍菇及其近缘菌株的SRAP初步分析,获得了9条SRAP标记条带,可为这些菌株的鉴定、鉴别提供DNA水平的依据[18]。许峰等采用RAPD技术,即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对北京地区11株秀珍菇菌株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为秀珍菇育种研究奠定基础[19]。冯伟林等利用ISSR引物对秀珍菇生产性菌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发现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能够将秀珍菇菌株分开[20]。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通过杂交育种,选育出农秀1号[2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通过秀57自交选育而成秀迪1号(闽认菌2012010);鲁东大学对秀珍菇18(GY18)孢子经紫外线辐射诱变育成珍菇LD-1(鲁农审2009084);黄良水等以规模栽培的秀珍菇为育种亲本,采用连续组织分离方法,经系统的自然筛选,育成了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秀珍菇新菌株青秀2号[22]。通过国外引进和系统选育,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选育出秀珍菇5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选育出秀珍菇5号[23]。

3 前景展望

秀珍菇朵小形美,质地细嫩,鲜甜爽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是反季节食用菌生产中的优良新品种。其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高3~6倍,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有“菇中极品”之称。秀珍菇会散发出令人愉快的蟹香味,而且特别耐烹调,久煮不烂,适应我国飞速发展的涮火锅、煲汤、油炸等现代餐饮文化的新需要。近几年,秀珍菇鲜品消费已经成为主流,市场需求量每年以高于10%的速度递增。在夏季,仅上海市场日上市量就高达20多吨,且呈供不应求之势。

采用秀珍菇作原料加工和烹调的即食产品具有香、酥、脆的特点,令人百吃不厌,市场前景广阔。但市场上品种较少、数量不多。目前,秀珍菇脆片的市场消费量较大,通过真空低温油炸的秀珍菇脆片具有纯天然、低脂肪、营养损失少、酥脆可口等特点,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相信随着市场的拓展,一些技术型企业的介入,产品技术问题得到解决,花色品种增多,即食食品市场将逐渐拓展。

秀珍菇含有独特的真菌多糖等活性物质,具有抗癌、防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常吃秀珍菇有利于身体健康。我国台湾地区有学者利用秀珍菇水提物研究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加入秀珍菇冷水粗萃物,经活化后的混合淋巴细胞对CT26细胞(小鼠大肠腺癌细胞株)的抑制率提高到90%左右。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可对秀珍菇的天然生物制药、食品添加剂等方面进行尝试。

秀珍菇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价值,发展潜力很大。而市场需求必将刺激科技进步,在育种、栽培和加工等方面开展技术创新,通过新品种的选育、新产品的开发、新技术的推广和栽培设施的改进,从传统的作业方式向现代农业设施化生产转变,推动我国食用菌产业化水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大政方针下,秀珍菇产业面临巨大的市场投资机遇,有望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1] 黄年来, 林志彬, 陈国良. 中国食药用菌学[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0.

[2] 王增术. 福建罗源秀珍菇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食用菌, 2010, 32(6): 5-6.

[3] 黄良水. 浙西食用菌的特色品种与特色园区[J]. 食药用菌, 2012, 20(5): 282-284.

[4] 中国产业信息网. 2015年中国食用菌总产量及细分市场分析.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509/341282.html.

[5] 潘慧锋, 陈青. 浙江省食用菌循环生产模式剖析[J]. 中国食用菌, 2010, 29(3): 60-62.

[6] 冯志勇, 王志强, 郭力刚, 等. 秀珍菇生物学特性研究[J]. 食用菌学报, 2003, 10(3): 11-16.

[7] Shen Yingyue, Gu Min, Jin Qunli, et al. Effects of cold stimulation on primordial initiation and yield of Pleurotus pulmonariu[J]. Scientia Horticulturae, 2014, 167: 100-106.

[8] 沈颖越, 顾敏, 蔡为明, 等. 秀珍菇子实体发育相关消减杂交CDNA文库构建与分析[J]. 浙江农业学报, 2014, 26(2): 330-334.

[9] 卢政辉, 饶益强. 秀珍菇高产栽培的轻简设施应用[J]. 食药用菌, 2012, 20(1): 17-19.

[10] 吴泽英. 秀珍菇专用双层钢架菇棚及移动制冷机调温刺激出菇法[J]. 食用菌, 2015, 37(4): 57-58.

[11] 陈发川. 罗源秀珍菇烂筒原因分析及其菌种复壮[D]. 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06.

[12] 陈发川, 柯斌榕, 吴小平. 秀珍菇菌种复壮方法比较[J]. 热带作物报, 2011, 32(11): 2037-2041.

[13] 覃宝山, 覃勇荣, 梁超林. 二氧化氯消毒剂拌料栽培秀珍菇的试验[J]. 中国食用菌, 2011, 30(1): 59-61.

[14] 朱建标, 郭倩, 谭琦, 等. 秀珍菇黄菇病的发生及防治[J]. 食用菌, 2003, 25(6): 34-35.

[15] 温志强, 边广. 秀珍菇菇蚊菇蝇的消长规律与物理防治技术[J]. 热带作物学报, 2011, 32(10): 1931-1934.

[16] 赵光辉, 林原, 宋金俤, 等. 3种生物农药对秀珍菇双翅目害虫防治效果研究[J]. 中国食用菌, 2015, 34(3): 66-67.

[17] 张金霞, 黄成阳, 郑素月. 平菇新品种—秀珍菇的特征特性[J]. 中国食用菌, 2005(4): 25-26.

[18] 卢政辉. 秀珍菇及其近缘22株菌株的SRAP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 20 (11): 8-10.

[19] 许峰, 刘宇, 王守现, 等. 北京地区秀珍菇菌株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15): 7769-7771.

[20] 冯伟林, 蔡为明, 金群力, 等. 秀珍菇菌株主要农艺性状比较及ISSR分子标记鉴定[J]. 食用菌学报, 2014, 21(2): 14-18.

[21] 金群力, 蔡为明, 冯伟林, 等. “农秀1号”快速高效栽培技术[J]. 食用菌, 2004, 26(5): 30-31.

[22] 黄良水, 徐立胜, 洪金良, 等. 秀珍菇新菌株青秀2号的选育与应用[J]. 中国食用菌, 2011, 30(2): 20-21.

[23] 张金霞, 黄晨阳, 胡小军. 中国食用菌品种[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2.

S646

B

2095-0934(2015)06-340-04

黄良水(1963—),推广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栽培与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珍菇食用菌菌株
植物根际促生菌Bacillus mycoides Gnyt1菌株生物学特性比较研究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江西省秀珍菇产业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上)
食用菌的栽培技术(下)
秀珍菇种植记
杏鲍菇菌糠栽培秀珍菇配方试验
8种秀珍菇菌株秋冬栽培筛选研究*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香菇耐高温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