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点差法”应用的三重境界

2015-03-31王荣鑫

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差法化简中点

王荣鑫

“点差法”是圆锥曲线中的常见方法,如果能恰当使用,可以降低运算量,优化解题过程. 我们对“点差法”的掌握也有境界高低之分,特举以下几例,谈谈点差法在应用中的三重境界.

术:熟练应用,解决中点和斜率相关问题

1. 点差法的步骤

设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坐标为A(x1,y1),B(x2,y2),将A,B坐标代入圆锥曲线方程,两式作差后分解因式,得到一个与弦的中点和斜率有关的式子,我们称之为“点差法”. 应用“点差法”的常见题型有:求中点弦方程、求弦中点轨迹、垂直平分线问题,等等. 举例如下:

例1 已知AB是椭圆+=1(a>b>0)不垂直于x轴的任意一条弦,P是AB的中点,O为椭圆的中心,求证:直线AB和直线OP的斜率之积是定值.

解答:设A(x1,y1),B(x2,y2)且x1≠x2,则+=1 ①,+=1 ②.

①-②得=-,所以=-,所以kAB== -. 又kOP=,所以kAB= -·,所以kAB·kOP=-,原式得证.

2. 点差法的误区

虽然“点差法”简洁易算,但仍存在着应用的误区:忽视直线与圆锥曲线必须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这一前提条件. 正确套用“点差法”的模型,按照步骤熟练求解,并明确知道它的适用条件,是第一重境界,我们不妨称之为点差“术”. 举例如下:

例2 已知双曲线x2-y2=1,过B(1,1)能否作直线l,使l与双曲线交于P,Q两点,且B是线段PQ的中点,这样的直线如果存在,求出它的方程;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答:假设这样的直线存在,设P,Q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则x1+x2=2,y1+y2=2. 又x-y=1 ①,x-y=1 ②.

①-②得(x1+x2)(x1-x2)-(y1+y2)·(y1-y2)=0,所以2(x1-x2)-(y1-y2)=0,所以PQ的斜率k==2. 所以l的方程为y-1=2(x-1),即y=2x-1.

(注:我们通常在这里匆匆结束,造成失误.)

但若将y=2x-1代入x2-y2=1整理得方程2x2-4x+3=0,而此方程无实数解,所以满足题设的直线不存在.

法:适时应用,抓住整体代换的方法解题

很多同学认为:“点差法只能解决同时与斜率、中点有关的问题. ”这句话有待商榷,因为点差法是“整体代换,设而不求”方法的具体运用,并非只有同时出现中点或者斜率时才能应用,举例如下:

例3 (2011年高考江苏卷)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M,N分别是椭圆+=1的顶点,过坐标原点的直线交椭圆于P,A两点,其中点P在第一象限. 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C,连结AC,并延长交椭圆于点B. 设直线PA的斜率为k.

(1)当直线PA平分线段MN,求k的值;

(2)当k=2时,求点P到直线AB的距离d;

(3)对任意k>0,求证:PA⊥PB.

分析:第(3)问的常规思路是,直线方程与椭圆方程联立得到点P,B,A的坐标,从而求出斜率,证明结论. 但求出的点的坐标非常复杂,再求斜率运算难度较大. 换种思路,设出点P,B的坐标,得到点A的坐标和直线PA,PB的斜率,利用P,B在椭圆上,使用“点差法”后,整体代换,不需要求出点P,B的坐标. 该题应用了点差法,但与中点并没有任何关系. 这就要求对“点差法”的“整体代换,设而不求”的方法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从“术”升华为“法”的境界.

解答:(1)k=. (2)d=(过程略). (3)设P(x1,y1),B(x2,y2),则x1>0,x2>0,x1≠x2,A(-x1,-y1),C(x1,0). 因为C在直线AB上,所以kAB===kPA. 因为P,B在椭圆上,所以+=1 ①,+=1 ②.①-②得+=0,变形可得+·=0. 即+kAB·kPB=0,亦即+×kPA·kPB=0. 所以kPA·kPB=-1,所以PA⊥PB.

道:创新应用,寻找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

以下是高三一轮复习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例4 已知椭圆C1:+y2=1和圆C2:x2+y2=1,左顶点和下顶点分别为A,B,F是椭圆C1的右焦点.

(1)点P是曲线C2上位于第二象限的一点,若△APF的面积为+,求证:AP⊥OP;

(2)点M和N分别是椭圆C1和圆C2上位于y轴右侧的动点,且直线BN的斜率是直线BM斜率的2倍,证明:直线MN恒过定点.

分析:第(2)问,常规思路为:设N(x1,y1),M(x2,y2),则直线MN的方程为y-y1=·(x-x1),化简得y=x+. 下一步是寻找x1,x2,y1,y2之间的数量关系,化简MN的直线方程,继续运用条件:因为kBM=,kBN=,kBN=2kBM,所以=2,化简得:2x1y2-x2y1+2x1-x2=0. (进行到这里,思维“卡壳”)

根据计算,并不能得到与x2y1-x1y2有关的条件从而化简MN的方程,需要寻找M,N坐标之间的数量关系,但M,N两点分别在曲线C1,C2上,而B点是沟通曲线C1,C2的一个桥梁,可以考虑分别寻找B点与M点,B点与N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到M,N横纵坐标之间的数量关系. 因此,可以考虑对B,M点和B,N点分别使用点差法. “点差法”本质是曲线上两点的横纵坐标和差之间的联系与整体转化,这是“点差法”中所蕴涵的“道”.

解答:(1)略. (2)设N(x1,y1),M(x2,y2),B(x3,y3)(x3=0,y3=-1),代入椭圆C1的方程,得+y=1 ①,+y=1 ②,①-②得+(y3+y2)(y3-y2)=0,变形后可得kBM==-=-·=-·. 同理代入圆C2的方程变形可得:kBN==-=-. 因为kBN=2kBM,所以-=2×-·,化简得x2y1-x1y2=x2-x1,则直线MN的方程y=x+可化为y=x+1,恒过定点(0,1).

总之,对于点差法的应用,要轻技巧,重本质,不仅知道点差“术”,体会设点作差中整体代换的“法”,更要提升境界,领悟变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之“道”.endprint

猜你喜欢

差法化简中点
灵活区分 正确化简
例谈“定比点差法”在解几问题中的应用
例谈圆锥曲线中的中点和对称问题
基于动态差法的交通量监测技术应用
中点的联想
的化简及其变式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判断分式,且慢化简
“一分为二”巧化简
准PR控制的三电平逆变器及中点平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