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评价的基本标准

2015-03-31向绪伟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实效话语思想政治教育

向绪伟

(江西服装学院 思政部,江西 南昌,330201)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评价的基本标准

向绪伟

(江西服装学院 思政部,江西 南昌,330201)

摘要:实效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的基本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是通过话语内容的传递实效和受教育者的行为实践反馈实效展现出来。设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发出与接受实效、接收与认同实效、受教育者的行为实践与反馈实效进行评价的标准,有助于人们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效,进而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存在的价值和功能发挥的意义。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依据一定的原则、规范对相应的活动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的评价标准就是依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原则、规范而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做出的价值判断,表现为评价者对话语内容接收、理解、认同以及行为实践反馈所进行的衡量与判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与特定的阶级关系、政治目标、经济利益、文化导向、社会建设和人的发展指向等价值诉求紧密相关的实践活动,其实效表现为受教育者对蕴含这些价值诉求的话语内容、话语过程、话语目标和话语转换地接收、理解、认同和外化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的契合程度。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的评价标准需要从话语内容发出与接收、接受与认同以及行为实践与反馈等角度进行明确与把握。

一、话语内容发出与接收实效的评价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建构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交往关系的确立是话语实效的首要前提。由于教育者发出的话语内容只有符合社会进步和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话语才能显现正价值,否则就显示出负价值或零价值。因此,基于话语价值层面的考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的评价标准首先确定在话语内容的发出、接收和认知上。

1.话语内容发出实效的评价标准

语言学认为:语言艺术是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综合,语言信息的传送和接收不仅涉及言语代码,而且涉及语言使用者的生理机制、心理机制和语言传输的物理机制。[1]同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传递过程与话语主体的生理机制、心理机制和语言传输的物理机制有关。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发出指话语内容确立后,通过教育者的言语活动而向受教育者传递话语内容的动态过程。对话语内容发出实效的评价应遵循如下标准:一是话语内容传递着眼于社会进步和人类的整体利益。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递中,不同话语内容体现不同的利益关切。封建主义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以培育受教育者“社会等级观”和人伦秩序的道德意识,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培育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由观念。而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主导者是社会进步和人类整体利益的代表,话语内容与社会进步和人自由而全面发展需要相一致。二是话语传递要尊重教育者权威。教育者权威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中占支配地位并对受教育者思想转化发挥领导与控制作用;其二是教育者传递的话语内容真实、准确地反映党、国家和社会对受教育者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发出的实施者、组织者,教育者传递真实、准确的话语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取得实效的基本前提。教育者权威有利于教育者主动发出话语内容并对话语内容传递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以保证话语活动遵循话语主导者所设定的发展方向。三是话语内容传递过程井然有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传递是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话语来实现的,这个过程有序在于:其一是话语双方交往持续而不断裂,其二是话语方式的选择科学、有效。持续而不断裂表明了话语场中位置关系建构的合理性,话语方式科学、有效表明了话语内容实施的原则性和规范性。正是交往关系合理以及话语内容原则且规范,才使得话语内容的发出能对受教育者产生积极影响,并促使受教育者自觉接受并认同话语内容。

2.话语内容接收实效的评价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递最关键环节就是受教育者对话语内容接收。而“现实的人”总在一定的社会交往环境中接收“外在于己”的它物或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与受教育者之间存在着“外在”关系,需要建构合理的接收方式才能体现话语实效。因而,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接收实效的标准在于:一是话语双方的交往环境是否和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传递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而和谐的交往环境能够增强教育者话语内容的发出效率和受教育者的接收效率。二是话语内容的价值要求是否与受教育者自我发展需要相一致。主体作用是个体参与社会活动效果最大化的基本要义,受教育者对自我发展前景的期盼能够促使其主动寻求话语内容与自我发展需要的契合,进而主动参与话语传递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体作用。三是话语双方是否建立结构合理的位置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预示着话语内容传递过程的强制性,这种强制性易因受教育者抵制而导致传递失效。因此,话语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场中合理的位置关系既能保证话语内容的意识形态性,又能体现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的实际需要,也有助于提升话语内容的传递实效。

3.话语内容认知实效的评价标准

认知是人们“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作用的心理活动”[2]。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认知体现为个体对话语内容的认识、理解和接受情况的价值判断,明确话语内容“是什么”。因此,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认知的标准在于:一是受教育者是否理解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是由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话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话语、社会主义道德规范话语、中华民族精神话语以及世界和平发展与和谐共生话语构成,这些话语内容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边界,是受教育者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必备要素。二是受教育者是否能够克服自我利益束缚而从整体利益关切中理解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引导是一项整体工程,需要整合各种话语内容并形成教育合力。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结构关系看,不同的话语内容及组合方式对受教育者的作用各不相同,所产生的效果也各有差异,只有将不同的话语内容结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形成共同“教育力”以对受教育者产生同向作用力,帮助受教育者在接受、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增强辨别是非、善恶判别的水平。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意识形态性是否引领受教育者思想观念的健康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同于一般的教育话语。一般的教育话语产生于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理性认识,强调话语内容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可复制性;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产生于各阶级实现本阶级物质利益的实践,是一种传递本阶级利益关切的专属话语,强调话语内容的价值性和帮助受教育者增强是非、善恶、美丑的识别能力。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以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为利益关切建构而成的实践话语,明确了话语内容与受教育者人生健康发展的一致性。

二、话语内容接受与认同实效的评价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传递不能仅停留在教育者发出和受教育者接收层面上,还需要受教育者在接收的基础上通过接受与认同实现话语内容内化。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传递中,依照自我发展的目标定位,以自我利益实现为依据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所承载的教育信息进行取舍,接受合意内容而拒斥不合意内容。“目标是关于未来的规定和体现人们价值追求的理想图景,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具有引领社会发展的基本功能。”[3]正是受教育者自我发展目标的主观性,使得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传递实效的评价需要与话语内容内化程度结合起来,并依此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接受与认同的评价标准。

1.话语内容接受实效的评价标准

“接受是指接受主体在需要的驱动下对接受客体的反映、择取、理解、解释、整合、内化以及外化为行为的活动过程。”[4]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是指“接受主体出自自身的需要,在环境的作用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客体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行为等多环节构成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5]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接受表明受教育者对教育者传递而来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进行选择与整合以形成可接受的意义符号,并内化为自我需要的一种过程。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接受的标准在于:一是交往环境能否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传递中促使话语主体建构民主、平等的交往关系。交往环境是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物质基础,只有话语主体间形成民主、平等的交往关系,才能促使受教育者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因为,话语双方总是以社会交往环境的实际状况而对话语内容和实践进行评价,并以此建立话语场中的身份关系,而社会交往中的制度、规范、舆论和文化是社会整体意志的集中体现,其约束、强制的属性容易造成受教育者接受的压迫感,唯有话语主体间的民主、平等关系才能消除这种压迫感以最大程度的提升话语内容传递效果。二是话语内容传递是否有助于推动“以人为本”理念落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导者所建构的话语内容和话语目标应遵从“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体现话语主体的思想实际、生活实际和交往实际,避免话语内容传递中运用政治权力而采取强制灌输的话语方式。教育者只有把握受教育者人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帮助受教育者解除思想疑惑、生活困惑和人生疑虑,受教育者才会主动参与话语实践。三是话语主体间位置关系是否和谐、亲近。话语内容传递是把外在的社会整体性要求通过教育者言语融入受教育者思想之中的运动方式,而社会整体性要求的外在性、强制性和目的性与受教育者的观念世界和生活实践中的自我、自主、自由之间存在势差,解决这些势差是话语内容有效传递的关键。话语场域中和谐、亲近的位置关系能促使话语双方情感融通而形成合理的权力结构,实现话语内容的要求与自我发展的一致性。

2.话语内容认同实效的评价标准

在社会交往中,认同(Identity)表明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同一性”之意,包含着主体的自我认同和社会对人的认同等两重含义。[6]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认同体现话语主体需要与话语内容同一。评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认同的标准就是通过一定方式判断话语主体与话语内容是否同一。这些标准有: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是否成为话语双方思想共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在一定教育目标指引下而发生的双向关系,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帮助受教育者实现思想与行为合目的转化的实践活动。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只有就话语内容达成思想共识,才能在情感上趋近一致并在实践中发挥主体作用。二是话语内容是否与话语主体自我发展需要一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的教育者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个体,他需要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知识素质、心理与身体健康素质,并对受教育者发挥示范作用。而受教育者在社会交往中参照教育者的行为表现修正自我的发展需要。因此,教育者示范作用的有效性需要其自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进而对受教育者产生示范影响。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是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运行方向一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干预和影响下实施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交往的全球状况使得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观念对受教育者思想发展的影响愈加频繁,受教育者容易在各种诱惑性思想观念下背离社会发展的主导方向,漠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实践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唯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阶级立场,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运行理路,着眼于社会群体利益的实现,才能保证内容与实践的一致性以发挥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三、话语行为实践与反馈实效的评价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之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崇高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一目的除受话语内容发出与接收、话语内容接受与认同影响外,还与话语行为实践与反馈发生关联。因而,为保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评价的可行、有序与完整,需要对受教育者话语行为实践和反馈环节进行具体认定。

1.话语行为实践实效的评价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是话语主导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依照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创建的,是社会实践要求的文本展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需要受教育者的主观接收、认知、接受和认同,而这种外在的价值判断需要从受教育者行为实践中获取依据。而衡量话语行为实践实效的评价标准有:一是受教育者主体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受教育者思想转化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传递之目的,而思想转化的主观性,仅通过外力的干预很难达到理想效果,还可能诱发话语主体间实践冲突。有效发挥受教育者主体作用能降低外力所引起的话语不适与冲突。二是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认知能力是否显著增强。受教育者思想内化与外化需要遵循话语内容的方向性要求,而受教育者只有对话语内容形成理解力和认知力,才能依据话语内容的方向要求调节其行为,话语活动也才遵循话语主导者的目标要求。三是受教育者是否从整体利益角度认识个体利益实现。生活在现代市场经济和全球化语境中个体,容易以市场的竞争性与功利性来衡量个体存在的价值。而一旦个体被自我利益诉求所包围就无法认识个体社会存在的实际意义,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突破个体自我利益关切的狭隘性,有效建构集体主义意识以促使个体理解并接受“集体中一员”的身份特征,把关注集体利益作为个体利益实现的基本原则,自觉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四是受教育者是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自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内容就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发展要求与实践成就,增强受教育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培育受教育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能够增强受教育者的社会主义认同。

2.话语实践反馈实效的评价标准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由教育者、受教育者、社会环境、发展主题与任务等因素相互组合而成,其运行包含着话语信息发出——接收——接受——认同——实践——反馈——修正——再实践等环节。话语实效反馈既是一个阶段性的结果认定,又是下一阶段实践的开始。为及时了解话语内容传递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职能,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进行反馈。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反馈的评价标准有: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反馈是否及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种教化人的实践活动,而针对人的教育活动的任何时间延误,都会导致决策效率受损和针对性教育失势。话语实效反馈及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把问题反映出来,促使话语主导者在极短的时间耗损中进行修正,以确保话语内容的传递效果。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反馈数据是否准确、可靠。话语内容制定、话语方式选取与话语实践实施不是教育者自由裁量的主观活动,而是话语主导者在综合各种反馈信息的基础上理性分析、科学判断的结果。反馈数据准确、可靠有利于话语主导者科学决策。三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反馈渠道是否畅通。话语实效反馈是话语主体间信息传递的过程,现实的人在话语内容传递的过程中容易受个体主观性、知识能力差异性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导致话语实效反馈的数据发生耗损,话语反馈结构越合理,反馈渠道就越畅通,各因素之间沟通就越有效,话语主体的责任意识就越明确,传递的人为耗损就越小,话语实效反馈信息网络就越优化,反馈价值就越大。四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双方是否共同参与。话语实效反馈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话语实践发表见解和看法。也只有发挥话语双方的主体性,才能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特别是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践实效的直接承担着,其对话语内容价值量的反馈更具有实践价值。

四、结语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是以社会交往环境及话语主体的思想与行为为基础,以受教育者生活世界中的生理心理、道德良心、态度情感、资本分配的基本需要为依据,侧重于话语内容所蕴含的社会主题和实践任务的传递,帮助受教育者实现思想观念和社会规范的生成、迁移、内化和外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体现受教育者的人生发展需要,满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并与世界整体发展潮流和网络空间拓展相呼应,突出人自由而全面发展。总体上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的评价,一方面需要围绕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和开放性社会对个体自主性的期盼,在“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建立一套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价值判断的评价标准,满足人的生活世界的现实诉求;另一方面还需顺应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政治社会化取向,明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主题和任务相适应的话语实效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祝敏青.多维言说空间中的话语权[J].语言文字应用,2005(2):73-79.

[2] 张红霞.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标准[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43-46.

[3] 王俊拴.略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定位的基本逻辑[J].江汉论坛,2008(4):68-72.

[4] 洪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转换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96.

[5] 王敏.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33.

[6] 樊义红.从本质的认同论到建构的认同论[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2):224-228.

The basic Standards on evaluating the Effect about 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IANG Xu-wei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Jiangxi Garments College. Nanchang Jiangxi.330201)

Abstract:Effect of practice i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tween the subjects through the behavior of the discourse content of transferring and feedback to the educated practices.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ed standards on the discourse content about transmission and receiv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tent, the practice behavior after the educated accepting discourse content and giving it feedback, can contribute to recognizing and grasping 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Otherwise, it can prove the significance on the existence valuation and function use of the dis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ourse; effect; evaluation; standard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5)06-0147-05

收稿日期:2015-10-09

基金项目:江西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项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探究”(14KS11);江西省高校教改课题“思政课情境教学模式的创设与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研究”(JXJG-11-62-3)。

作者简介:向绪伟(1972-),男,河南光山人,博士,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DOI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6.040

猜你喜欢

实效话语思想政治教育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