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入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视域下二级学院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以大庆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2015-03-31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大庆实训室竞赛

徐 权

(大庆师范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深入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视域下二级学院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以大庆师范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徐权

(大庆师范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摘要:通过对对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诠释,明确了二级学院转型发展中需要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并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阐述了转型实践的做法及成果。

关键词: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

国家经济转型发展,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信息技术引发的新科技革命,迫切需要应用技术型人才,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是必然趋势。[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提出:“研究制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启动实施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引导一批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这意味着在政府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布局结构新的调整期。至此。地方本科高校“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主动服务于经济转型升级,已经提到地方本科高校发展重要议事日程[2]。但如何实现转型,怎么转各个地方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探索中。作为一个二级学院是学校办学的主体,其转型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的转型发展大计,探讨在深入推进应用技术大学建设视域下的二级学院的转型发展是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必备课题。

学校的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学校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基地建设等方方面面,如果抓不住核心问题,眉毛胡子一把抓势必严重影响转型发展的进程,所以,找出转型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转型发展的根本。作为二级学院的转型发展必须遵循学校的基本定位,这样才能使二级学院的转型符合学校转型发展整体布局,才能推进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的步伐。下面就以机电工程学院为例,谈谈作为二级学院如何在学校总体布局下实现转型发展。我校的总体定位是“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地方应用技术大学。所以,机电工程学院的转型发展就是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来展开的。为此我们确定了转型必须解决的三个基本问题,即“一个关键问题”——定位问题(学校层面——学校定位;二级学院层面——专业定位),这是解决“地方性”的问题;“一个核心问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这是解决“应用型”的问题;“一个途径问题”——产学研合作,这是解决开放式的问题。所以,二级学院的专业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都必须围绕解决好这三个基本问题展开。

1“地方性”与专业发展定位

根据我校的特殊性,既是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又隶属于大庆油田,所以,我们的地方性既要体现对油田的针对性,又要体现对地方政府的针对性。所以,我们的专业发展定位仅仅围绕学校制定的“立足大庆,面向龙江,辐射行业”来展开。我们的方针是结合省、市以及油田发展需要,同时结合自身的优势确定了“贴、转、建”的专业发展建设方针,就是根据油田和地方的需求,在改造现有专业同时,依托现有专业的各种教学资源基础确定新建的专业。这样既贴近了油田和地方的生产需求,同时又能够弥补学校资金短缺的现状,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我们专业定向主要依据大庆市发展规划中制定的重点发展的“五个千亿产业领域、十个百亿产业领域”以及大庆油田发展纲要中确定的发展目标。为此将石油装备和现代装备领域、汽车制造领域、新材料领域作为专业发展方向,在未来三年新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汽车服务工程”“材料物理”等三个专业,实现以自动化为核心的兼顾机械、电气的专业布局,以此满足黑龙江省、大庆市以及大庆油田的需求。

2“应用型”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人才培养目标发生了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随之改变,否则将极大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那么如何在人才培养中体现“应用型”呢?我们的做法是以“应用”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即“五用”(理论课让学生知道干什么用,实验课让学生懂得怎么用,实训课让学生学会自己用,见习、实习让学生掌握实践中如何应用,学科竞赛、本科生科研等创新培养让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用)。

为此确立了“双轨反馈多层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所谓双轨反馈就是建立长期的企业对用人的反馈机制和毕业生长期反馈机制,从不同角度来调研社会需求。企业关心的是什么样人可用,而毕业生则关注自己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素质才有用。多层嵌入即人才培养规格中嵌入企业需求、教学内容嵌入生产案例、教学环节嵌入生产过程、育人环节嵌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为此,我们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采用了团队式教学形式,构建了团队案例式课程教学模式。

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我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质的,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2.1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特质的针对培养

我们在人才培养中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诠释规格是“立责、担当、真诚、守信、博爱、感恩”。也就是“认认真真负责,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核心是责任。环境熏陶是培养人最好的途径,所以,我们做法就是营造具有浓厚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育人氛围,让学生大学生四年,无论是学习、生活都处在这样的氛围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浸润,最后,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固化到学生思想深处。

首先,我们将诠释的铁人精神嵌入到日常的育人活动中。我们的所有活动都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的。比如我们举办的感恩父母系列活动“给父母一封信”“母亲节礼物”“父亲节礼物”等让学生感恩从父母开始;规定的“每天给父母一个平安短信”责任从对父母负起;与学生签订考试不违纪约定,让学生兑现承诺从基础做起等等。同时,我们还采取了“心牵动、情感动、行带动”的“三动”做法:就是用真心与学生交朋友,做学生心灵导师,为其排忧解难,我院除了参加学校的关爱使者行动之外,还有党员责任区,建立互帮对子等;另外就是用真情去感动学生,用实际行动去带动学生。北师大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说明了身教胜于言教这个道理,为此,我们在全院开展了向张丽莉学习树立岗位责任意识的系列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将教师的个人职业生涯设计与学院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老教师有收获,年轻教师有奔头”,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教师的岗位责任意识。在这一点我们物电学院的老师们确实为学生做出了榜样,他们不能说高尚,也谈不上奉献,但心里有的是一份亲情和一份对物电学院发展的责任。这些都是学生们活生生的榜样,教师日常行为在育人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次,我们将铁人精神嵌入到日常教学过程中。例如学科竞赛中学校没有器件费,学院的教学材料费维持正常实践教学还很紧张,没有材料学科竞赛是寸步难行。我们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将学科竞赛与常规实训课紧密结合,这样一项资金双项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二是将原来的作品拿出来,有些器件拆下来可以使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就体会了“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实际,让学生知道“办法总比困难多”的道理。日常的点滴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的思想,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学生的思想深处便形成了固化的精神内核。

2.2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在专业方面学校对应用型人才的定位是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我们诠释的规格是“强基础、高技能、能创新”。这在我们的课程体系模块中都有具体的针对的模块。就如何强化技能训练方面,我们的做法是采用“点突破、带全局”的方针,就是以学科竞赛牵动实践教学的发展。

首先,我们将学科竞赛嵌入日常实践教学中来,将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在课程体系模块中隶属于创新模块,即专业实训项目主要来源于以往的学科竞赛的题目。并将学科竞赛成绩纳入到实训课程的成绩(按照获奖等级进行免修);同时,我们还按照学科方向组建了四个实训教学团队(有经验的老教师作为首席教师,有过学科竞赛指导经验的中青年教师作为骨干教师,没有经验的教师作为助理教师),学生可以自由选报参加那个团队。

其次,为了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管理学科竞赛,我们通过几年的学科竞赛,赛选出“电子设计大赛、ICAN物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以及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影响力强的学科竞赛作为主要学科竞赛项目,并制定了从校赛、省赛到国赛一整套的章程,实现了学科竞赛的常态化和制度化管理机制。

同时,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我们在学校对学科竞赛不配发器件费,校赛没有奖励基金情况下,积极拓展思路(采取拉赞助,2012年与哈尔滨汇业集团联合举办校赛“汇业杯”电子设计大赛;2013年与北京通联物网联合举办校赛“通联物网杯”电子设计大赛,奖品均由赞助企业颁发)。努力扩大校赛的参与面。一般学科竞赛只有大三、大四的学生能够参加,2014年校赛参赛队共计74队(每队4名同学)共计296名同学参加了电子设计大赛和ICAN物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于TRIZ大赛还没有进行校赛,只有省赛和国赛这里没有统计),占大三、大四学生总数478人的61.92%。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张立业同学去年参加了ICAN物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省一等奖,国家优胜奖,参加的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获国家一等奖。赛完他就和指导老师说,我通过学科竞赛学到了很多,学科竞赛对我很有帮助。

最后,我们为了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也非常重视学科竞赛的质量。通过校赛层层选拔,教师利用暑假休息时间为学生进行指导,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近三年共获获国家级奖项14项、省级奖项30余项,今年参加的ICAN物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我校有6队进入了国赛,其中1队获2等奖,5队获三等奖(这个大赛全国各个大学都有参赛,清华、北大等名校都有参加)。

所以,通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学科竞赛进课堂、常态化、制度化、参与面广、成绩突出的大好局面。

同时,我们为了给学生创建更好的实践环境,多方筹措资金建设实训中心,现以建成的有电子工艺实训室、金工实训室、GE联合共建过程控制实训室、与通联物网联合共建嵌入式实训室等。今年年底中央财政资金资助的传感网实训室、智能控制实训室有望建成投入使用。同时,以后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我们还将参与机器人大赛向更高层次的学科竞赛进军。

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现在对实践教学都具有很高的积极性,在2013年组建实训教学团队时,几乎全部年轻教师都以助理教师(学徒)的身份报名参加了四个教学团队。我们的实践教学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我们还将努力完善各种机制使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3“开放式”与产学研合作

“开放式”办学是指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服务地方等方面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国际,使高校在各个方面融入社会,融入国际。下面只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作用、形势、原则来谈一下我们的认识及其做法。

3.1作用

产学研合作的作用在结构方面有“学生实践平台搭建、教师科研平台搭建、为企业提供培训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有“学生见习、实习以及本科生科研、双师型教师培养、职工培训”,在服务地企及文化传承方面有“技术成果转化、提供技术人才、地方企业文化建设”。机电工程学院目前已经建成基地三个,分别是与北京联创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传感网油田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与大庆宇奥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共建了“综合测控油田应用技术研发中心”,与北京通联物网联合共建了“物联网实训基地”,对方提供设备,我方提供场所,基地公用。同时与大庆佳昌晶能信息材料有限公司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第一步学生实习基地已经实现,更深入合作正在商榷探讨中。在作用的“结构”中,实现了前两项,后一项“为企业提供培训平台”正在努力实施;在人才培养中也是实现了前两项,“职工培训”一项也是正在努力实施;在服务地企及文化传承中,只实现了为企业提供技术人才一项,其他两项正在努力实施中。经过努力基本上搭建了产学研合作初步框架,为学院转型奠定了基础。

3.2形式

产学研合作的形式有联合共建(包括联合共建基地、联合共建学院、联合共建专业)、自建、项目牵动式、政府协调式等。

在上面的各种形式当中,我们现在实现了“联合共建基地(“传感网油田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综合测控油田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物联网实训基地”)”“自建(电子工艺实训室、过程控制实训室)”“项目牵动式(联合站实训室)”。 全院有23名教师进入上述基地,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部分基地吸纳了部分大三、大四的学生进入,在推进产学研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3原则

产学研的总体原则是“双赢互利”的原则。但是对于不同的学院由于自身的情况存在差异,所以,具体的原则也会有所不同,这导致产学研合作的形式存在差异。首先,我们还采用“增强自身实力获得企业青睐”的原则,主要是由于自身的能力和条件有限,所以,在专业方向上寻找实力强的公司合作,以增强自身实力,以此获得企业的青睐,俗称“傍大款”,我们与北京联创联合共建的“传感网油田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就是依据这一原则。其次,我们还采取“触角作用”原则,合作伊始核心企业很难进入,我们就同与核心企业有业务、技术关系的小企业合作,以此进入核心企业。我们与大庆宇奥联合共建的“综合测控油田应用技术研发中心”就是依据这一原则。同时,我们还采用“差异化发展”的原则,就是针对“大家”看不上眼的,企业还是需要的,我们做。例如我们自建的“电子工艺实训室”“自动化仪表检测中心(中央财政配套资金)”“联合站自动控制实训中心(偏重自动控制而非流程)”等就是依据这一原则。最后,就是“行业联盟拓展途径”原则,就是寻找与企业联系比较密切的教育集团,与之建立合作关系,其旗下企业就会为我所用。我们与北京通联物网联合共建的“物联网技术实训基地”就是依据这一原则。

总之,产学研合作是每个应用技术大学必走的唯一之路。我们现在只是刚刚起步,有些思考和做法还不成熟,我们会继续努力,积极探索,完善各种机制,加快学院转型步伐,为学校的转型发展注入动力原料。

[参考文献]

[1] 陈锋.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关于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2):16-20.

[2] 曲殿彬,赵玉石.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问题与应对[J]. 中国高等教育,2014(12):25-28.

Transformaton development thinking and practicing on

horizon of further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of applied technology for secondary colleges

——A example for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XU Quan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Daqing Normal University, Daqing 163712, China)

(英文摘要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5)06-0092-04

收稿日期:2015-04-10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JE201301102)。

作者简介:徐权(1964-),男,黑龙江大庆人,教授,博士,从事高等教育教学和管理研究。

DOI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6.023

猜你喜欢

大庆实训室竞赛
李大庆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基于云计算技术的虚拟实训室设计与实现
建筑类专业识图实训室建设及实训组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