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5-03-31成宝芝高玉芝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成宝芝,高玉芝

(大庆师范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成宝芝,高玉芝

(大庆师范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712)

摘要:通过分析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双轨反馈多层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指出强化学生实践意识、解决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问题的新途径,探索强化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指向性新办法。

关键词: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研合作;嵌入式

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校布局调整的需求。而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学校定位的调整(实现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有机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现岗位链与人才链有机对接)、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实现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有机对接)、课堂教学改革(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案例有机对接)、双师型队伍建设(实现教师队伍与工程技术人员有机对接)等。但核心工作是人才培养。所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所有转型学校面临的首要问题。

1地方本科院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各个高校都进行了各种尝试,但大多数院校都是从学生动手能力弱,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不强入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和课时,以此来强化实践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过分强调实践教学,偏离了本科人才培养宗旨,使人才培养方向倒向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弱的瓶颈问题。同时,许多实践教学项目指向性不明确,与对应的产业链和岗位链结合不够紧密,达不到培养效果。

2双轨反馈多层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确立了“双轨反馈多层嵌入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建立双通道反馈机制,从用人角度和应聘者角度两个不同方面反馈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人才培养机制、体系、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通过多层嵌入实现“五个对接”,即通过在专业方向顶层设计中嵌入地方产业结构布局要素,实现专业链与地方产业链对接;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中嵌入产业岗位需求要素,实现岗位链与人才链对接;在课程内容改革中嵌入对应行业最新生产案例,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对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嵌入生产实践环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在理论课教学中嵌入实验、实训、学科竞赛等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机对接。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实践教学指向性不强以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轨的现象。

3将学科竞赛嵌入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意识

现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弱,究其根源有很多因素,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实践意识,他们从小就受到各种考试指挥棒的引领,埋头于理论学习,很少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严重缺乏实践意识,意识决定行为,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培养实践意识需要兴趣和强化两个互补要素,首先要强制学生参与,因为以往常规的实践项目已经让学生厌烦,所以即便是再有趣的项目只要涉及学习,他们就会逆反。如果学生根本就没进入就不会感受到项目是否有趣。所以,要制定一些强制化的规定,强制学生参与。其次就是实践项目的趣味性。所以,我们以学科竞赛为切入点,将学科竞赛融入到实践教学体系中,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学科竞赛作为创新学分必选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度,同时将学科竞赛项目作为日常实训项目,实现以赛代训,并且学生可以按所获各种奖项级别申请减免实践学分。为此,我们制定了一整套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这样,既强制了学生参与,同时又有激励机制。通过几年的实践,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的实践意识。参与率从初期的60%到现在100%,呈现出参与性强、普及率高、效果好的局面。几年来在参赛的各种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省各类奖项70余项。

4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强化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弱的主要原因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按照传统的教学过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是分开的。理论课老师上理论课,实验、实训课教师上实验课和实训课,即便是课程内含的实验,也没有与理论课程紧密结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做法是进行课程改革,即通过“团队案例式教学模式”推进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具体做法就是围绕一门课组建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包含理论课教师、实验、实训课教师,将课程内容按照技术能力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核心知识点,每个核心知识点对应一套生产案例,围绕这个核心知识点再拆分若干个分知识点,核心知识点相互关联构成这门课程体系。具体教学过程实现单元内知识点理论、实验、实训贯穿,实现理论、实验、实训一一对应,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一个单元结束,结合理论让学生动手制作生产案例的实践产品,所有单元结束,各个单元的实践作品最后组成一件大的实践作品。考核采取N+1的考核模式,“N”就是每个单元考核,每个单元考核形式以生产案例实践作品来评判,“1”就是期末考试,N个单元考核成绩与1次期末考试成绩按比例综合构成学生这门课程成绩。教学过程贯彻了“五用”的原则,即理论课告诉学生有什么用,实验课让学生知道怎么用,实训课让学生学会自己用,生产见习让学生了解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学科竞赛、综合设计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让学生学会创新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我们先在《单片机》《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进行试点,然后再全面推开。

5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强化实践项目的时效性和指向性

有了实践意识,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那么强调实践教学的时效性和指向性便成为首要问题,也就是实践项目要紧跟行业最新领域的生产实际。这项工作学校自身是很难完成的,这就要求学校的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要有企业的参与,这样才能紧跟企业技术发展前沿,保证科研方向,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与现代企业技术紧密结合。为此,我们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道路,分别与中兴集团、北京联创、大庆佳昌晶能、大庆宇奥等多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共建协议。其中包括联合共建专业、联合共建校内实训平台、校外实习基地。与中兴集团合作项目是教育部——中兴产学研创新基地项目,主要是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物联网专业联合共建专业和校内实训平台以及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与北京联创合作项目主要是针对自动化专业以培养电子工程师和传感方向电子工程师为主,联合共建专业、校内实训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与大庆佳昌晶能联合项目主要是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联合共建专业和校外实习基地。通过上述产学研合作,将实训、实习项目与专业所对应行业的现代最新技术领域紧密结合,强化了实践项目的时效性和指向性,为学生适应现代行业企业需要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方小斌.美国社区学院的办学理念及其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08(3):17-18.

[2] 李炳安.产学研合作的英国教学公司模式及其借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1):58-63.

[3] 于友成.校企合作育人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15(2):42-44.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063(2015)06-0103-02

收稿日期:2015-08-2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JE201301102)。

作者简介:成宝芝(19761),男,吉林东丰人,讲师,博士,从事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DOI10.13356/j.cnki.jdnu.2095-0063.2015.06.026

猜你喜欢

产学研合作转型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研合作模式下地方高校科研成果培育研究
产学研合作的主要制约因素研究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瑞典“移动谷”产学研合作的关键要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