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和传统儒家思想的冲突与融合

2015-03-31四川师范大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儒家思想儒学德育

四川师范大学 周 波 刘 加

社会变革中的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和传统儒家思想的冲突与融合

四川师范大学 周 波 刘 加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当代经济发展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同时多元化思潮的涌入,让中国高校“德育”教育面临极大困惑。一些高校学生缺乏传统道德思想,道德观念出现较大偏差,道德意识水平较低,亟须加强“德育”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因此,在当前社会变革时期,要解决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和传统儒家思想冲突问题,促进“德育”教育和传统儒家思想的融合,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儒家思想 传统 大学德育

中国高校教育特别注重推行“德育”教育,“德育” 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中国古代开始即非常重视“德育”教育,对做人做事应依据的标准有着明确的规范,要求人们自律、自尊、自爱,按照社会道德规范要求为人处事。中国传统的“德育”教育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思想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以儒家思想为根基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众多才华横溢的才子,推动了中国政治、经济、文明的发展,从商周时期到几千后社会变革的今天,儒家思想仍发挥重要作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物质的极大丰富及改革开放多元化思潮的涌入,让当今中国高校的“德育”教育面临极大困惑,一些高校学生缺乏传统道德思想,道德观念出现较大偏差,道德意识水平较低,亟须加强“德育”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水准。因此,在社会变革时期,要解决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和传统儒家思想的冲突问题,促进“德育”教育和传统儒家思想的融合,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一、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和传统儒家思想的冲突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历史,先后有诸多哲学家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各种学术观点互相争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情况。西汉中期开始推崇儒学,在此后的二千多年间,中国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教育思想在中国的统治阶级中有着重要地位,也是中国教育的起源。中国教育以儒学为起源,科举制度中的八股文也是儒学文化的体现。新中国建立后,逐步推行教育现代化,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变革,各种教育目标都是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与西方结轨。

中国的教育模式依照西方国家教育模式而开展,每次教育改革都远离了以儒家经典为中心的教育教学内容、教育形式乃至教育精神,甚至是对儒学精神的背弃。在中国高校德育教育中,以西方思想为主导的课程内容也与传统儒家思想有了一定冲突。

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和传统儒家思想冲突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缺失。没有文化的民族是可悲的,盲目西化只会让中国当代大学生迷失自我,淹没在物质的纸醉金迷中,迷失本性。传统儒学思想真的是现代教育的绊脚石吗?真会成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桎梏吗?我们对此展开了研究。

二、在中国高校德育教育中推行儒家思想的意义

面对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和传统儒家思想的冲突,我们认为传统儒家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对于中国高校德育教育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能够推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能够礼乐结合,加强个人修养。

1.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宣扬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和包容万物的博大胸怀。儒家强调人与社会甚至是国家的道义责任,当代大学生要悟原理,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元,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事、小节关乎大节、大德,体现的是一个人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品质。每一名大学生都要把修身、正己、立德作为做人处事的根本,做思想道德建设的表率。将传统儒家优秀文化传承并发扬下去, 将传统儒家优秀文化融入中国高校德育教育中,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将传统儒家优秀文化发扬光大。

2.从儒家思想中寻找到信仰和灵魂的归依

儒家思想有着明确的信仰和道德规范。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精髓已流传到了海外,成为众多国家学习的学习资料。西方诸多国家都在学习儒学思想,并在诸多群体中弘扬儒学经典文化。对大学生而言,若不念纲纪、不守规矩,就会失去约束、乱了秩序。大学生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修正缺点、增强信心、明确方向的过程,力求收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儒家思想为人们的精神困惑找到了根源,解决了人们内心的迷茫,让大学生远离纸醉金迷的物质诱惑,走进儒家经典里,修身立世,自我修炼,端正价值取向,重塑信仰,找到灵魂的归依。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没有信仰的青年是没有灵魂归依的。寻根溯源,从儒家思想中寻找到信仰和灵魂的归依。

3.增加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当我们背弃传统儒家思想文化时,日、韩等国家却在推崇儒家思想,将儒家思想被作为基本道德准则,我国有必要充分利用中国儒家思想的丰富资源,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增加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三、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和传统儒家思想的融合

1.儒家思想强调集体主义,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爱国主义热情

《大学》一文中提出了“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主张。当代修身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把握,又赋予“修身”以新的内涵,主要讲理想、品格、世界观、人生观的锤炼问题。每一名大学生都要清醒认识到,只有加强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才能铸就金刚不坏之身,使优良作风根基牢靠,使自己严得自觉、实得坦然。秉持“归咎于身、克己自责”的解剖精神,经常过滤思想、检点言行,做到一身正气、一尘不染。要有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精神,要有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儒家思想所推崇的集体主义的代表思想。大文豪屈原、将军岳飞等都是鲜明的例子。受儒家思想熏陶,每个时代都会出现时代英雄,他们有着关心天下众生的胸怀和气魄,有随时为国家献身的精神。在儒学思想的教化下,集体主义思想熠熠生辉,照亮了中国文明发展之路。改革开放的今天,多元化思潮涌入,一些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较大偏差。在此背景下,倡导儒学思想,在大学生“德育”教学中强调集体主义精神,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通过大学生的影响力在社会范围内传播集体主义精神,倡导爱国主义教育。

2.儒家思想重视厚德载物,有利于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

“仁”是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重视仁爱,提倡人和,倡导“礼尚往来”,孔子所说的六艺:《易》《书》《诗》《礼》《乐》《春秋》中提到了“礼”,即倡导重视礼节,“来而不往非礼也”注重人际关系的维系,在礼节上倡导“礼尚往来”,注重人本主义精神的涵养,提倡人本主义精神。这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有着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宽广的胸怀,促进大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例如,多年前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案件就是由于大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导致的人间悲剧。因此,在大学生“德育”教育中以儒学思想为基础,引导大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德育”重要的环节之一。

3.儒家思想强调身体力行,有利于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形成相当完备的一套体系,其在教育、修养及实践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儒家思想教化人们勤学上进,塑造个体优秀品格,注重实践的应用。孔子在理论学习后也曾周游列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升华。而明代学者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实践性理论。儒学思想的观点认为人要讲求身体力行,要知行合一。要做到知行合一,必须要身体力行,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提升个人境界。

4.儒家思想追求精神境界,有利于大学生树立传统传统道德观念

儒家思想追求的是精神境界的完美,儒家思想文化当中的为人处事的落脚点皆落实于精神层面。大学生要将自身的行为落到精神层面上,追求儒家思想的精神至高境界,儒家思想的精神层面追求以道德为重。讲求个人道德的修养,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挫折要修身养性,大度宽容;在做事方面,讲求知行合一,努力进取;在面对民族与国家危亡时,要求舍小家为大家,如谭嗣同等革命前辈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高风亮节的气度,为国捐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高校大学生“德育”教育中融入儒家思想,有利于大学生提高个人的思想境界,提升道德水平。

5.儒家思想强调积极向上,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吃苦耐劳的精神

儒家思想强调积极向上,倡导吃苦耐劳的精神,“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儒家思想提倡积极上进、乐观进取,顽强奋斗。在当前社会变革环境下,很多大学生是家中的独生子女,其中一些大学生的独立生存能力较弱,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到一定年龄仍不能自立,还有相当一部分“啃老”族依靠父母生活。而一些大学生群体通过自身努力,顽强奋斗,养成了坚忍不拔的性格,这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易经》中写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正是儒家思想积极倡导的精神。因此,在高校德育教育中,对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要提倡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大学生持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珍惜当下生活,勇于承担家庭责任,有担当、有责任感。大学生只有在艰难困苦中磨练意志,艰苦奋斗才能锻炼和成长,才能够培养安身立命的本领,经过了逆境的磨练,才能成就更伟大的事业。

四、结论

中国高校“德育”教育和传统儒家思想融合与发展不能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的灌输,不能只注重理论的宣贯,认为对儒学思想经典著作传授一番,做一下讲解,就完成了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这样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不能让大学生产生心理共鸣,很难起到较好的教育结果,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大学生得过且过,应付了事。要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注重把握传统儒家思想的精髓,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将传统的教学与学生的思想关注点密切联系起来,在高校“德育”教育中注重加入一些案例,让教学更加丰富,更能够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大学生将儒学思想的精华融入大学生做人做事中,内外于心,外化于形,及时更新大学教育大纲,根据社会发展与变革及时调整教材和讲授内容,让学生乐于接受。大学生是中国的栋梁,“少年强者国强”, 大学生是中国的新生代力量,是国家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国家建设发展的主力。大学生经过几年的大学教育后走上社会大舞台,发挥自己的力量,为国家发展做贡献。大学生思想活跃,知识储备丰富,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面对高知群体,高校要加强“德育”教育,借助传统儒家思想的精华,培养大学生独立自尊,自强不息的性格,将儒家思想中倡导的朴素品格及积极上进的传统精神根植于大学生心中,让大学生“德育”教育与传统儒家思想相融合,确保大学德育取得实效。

[1]杜 崙.“仁学”体系概述[J].中国哲学史,2011

[2]景海峰.从诠释学看儒家哲学的教化观念[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

[3]张自慧.“克己复礼”的千年聚讼与当代价值[J].河北学刊,2011

ISSN2095-6711/Z01-2015-06-0086

猜你喜欢

儒家思想儒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儒学交流在路上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儒家思想与书法
从“三吏”“三别”看儒家思想在杜诗中的渗透
宋代儒学对汉唐儒学的突破
什么是儒学之本
儒家思想与学佛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