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主观能动性探究

2015-03-30李丽容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7期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高效课堂教学

李丽容(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初中数学教学主观能动性探究

李丽容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摘要:教师如何千方百计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通过反思现有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之不足,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应用策略,以期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教学;高效课堂

案例这是一堂七年级数学课,教学内容是单项式和多项式。老师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出上次的作业中出错最多的一道题,边念边写,快速写出答案。然后指着黑板上的书写问学生:有问题没有?少数学生回答:没有。老师擦了黑板写出三个整式,由此得出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并逐个写在黑板上,问学生:有问题没有?几个学生回答:没有。老师便叫学生做课本上一道写出系数和次数的练习题,大多数学生都迷茫,老师忙于在教室中个别解决学生的问题。忙了几分钟,走上讲台在黑板上边写边讲解,然后问学生:有问题没有?少数学生回答:没有。老师立即举例讲解多项式、项、次数的概念,问学生:有问题没有?几个学生回答:没有。老师马上让学生做课本上相应的练习题,然而大多数学生仍不会做。

案例分析《中庸》开篇即语“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修”即揭示“教”的核心是自我教育,也就是当今所说的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案例中的老师一味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只求完成当日教学任务,一支粉笔说到底。期间既没有在讲解作业时将典型错题放在幻灯机上,以便师生共同探讨、找出错误的原因;也没有在举例讲解概念时请学生回答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领悟概念的内涵;更没有在大多数学生都很迷茫、无法正确完成课本上相应的练习题时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的教学情境,进而开启学生的思维。学校各类活动的终极目标都应指向学生健康、多方面的主动发展,培养出时代需要的新人。课堂教学的特殊性也应在完成这一共同任务中凸显[1]。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 主观能动性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考察人与动物的区别并指出: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特点是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自觉地想问题、办事情[2]。而一些人认为“动物如人一样地做某些事情”,这也只是动物出于生存需要的本能。主观能动性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理想的目的,就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课堂教学这一教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中心展开的,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教法的选择、班级的集体交互作用等,所有的构成要素都应当为形成学生的自主活动而加以统整,所有的构成要素都必须服从于学生自主活动的组织[3]。学生的自主活动当然不可能在放任自流的状态中产生,必须要有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如何千方百计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所在。

2 初中数学教学主观能动性应用策略

2.1合理整统教材是“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教师课前合理统整教材是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前提。教师只有预先吃透教材并合理围绕课堂内容的核心问题进行课程整合,根据学生的情况、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取舍并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中合理安排时间且讲究教学方式,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4]。案例中的教师既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也不注重各章节之间的联系性,甚至不考虑学生现阶段的知识掌握程度,因而每讲一个例子、每描述一个概念,都要问学生:有问题没有?学生满脸迷惑也好,默不作声也罢,老师接下来都要讲新的内容或者请学生做练习了。实际上,老师在课堂上不断地问学生“有问题没有”是一种因没有统整教材而影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产生的不自信的表现。如果教师在讲解单项式、系数、次数的概念时能采用重点举例推导,并辅以提问、练习、集中讲解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等方式,学生便能在老师讲解时理解概念、回答提问时领会概念、练习时巩固概念。教师在瞄准教学目标的同时,还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的组织结构。在课堂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在练习中犯同样的错误后,单独讲解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如果能集中讲解并及时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并领会,那么接下来的多项式以及相应概念的学习,学生就轻车熟路了,同时也为即将要学习的合并同类项打下坚实的基础。

2.2精心设计课堂是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味,有了兴味,学生就肯用全副的精力去做事情了”[5],而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味的,自然少不了教学情景。情景是学生融入课堂教学的引子,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钥匙。精彩的教学情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感染学生的情绪,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最形象最直观的多媒体技术、最有情感体验的生活实例、最实际有效的设置疑问、最乐于接受的游戏教学等手段精心设计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景,让课堂接近生活、生活融于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打造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案例中的老师完全可以在进入教室就给学生讲一个简短有趣的警察抓小偷的故事,然后将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当小偷,请学生们当警察,一起将小偷“抓住”并“改造好”,或者比比哪位警察“本领”最高强……单项式、系数、次数等知识可以当成警察的“装备”,每掌握一个知识点便拥有一件“装备”,在练习题中出现错误就要受到“真心话大冒险”惩罚……学生在这样生动有趣的课堂中一定会不知疲倦地吸收知识的营养,乐于尽展个性,收获最佳学习效果。

2.3运用技术手段是主观能动性的动力

现代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其核心观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及对所学知识的意义的主动建构[6]。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形象生动直观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等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使课堂教学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动态的传播,活跃课堂的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案例中的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讲解学生错题时设置“我是神探夏洛克”环节,学习新内容时设置“和QQ宠物一起探新知”环节,做练习时设置“课堂总动员”环节……寓教于乐,紧扣教学目的将教育技术优化到教学过程中,并注意求变,有灵活性;求巧,有趣味性,使之与各教学环节自然结合。既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又能切实提高数学课的教学实效。

2.4提升教育智慧是主观能动性的关键

教育智慧是一种独特的教育认知和教育境界,更是一种独特的与一定的教育境界高度协调一致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教育智慧是教育情境中的智慧性行动,是透视教学、提升自我的实践语言,是教师在鲜活的、具体复杂的教学情境中随机应变的技能,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形成新的理解、新的思想。具有了这种创造性智慧,才能达到一种通达洒脱的境界。要达到这样的教育境界,需要教师有很高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时刻表现出积极的状态,真正尊重学生、关注个性,具有举重若轻的气度和化难为易的本领。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的。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的具体行进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状态的方式决定的。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境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境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一系列的挑战[7]。教师的教育智慧就在于他既从科学的角度去遵循一些必然的教学规律,又从人文的角度处理一些特殊的教学实践问题,能够洞察学生的心灵,捕捉学生情绪的微妙变化,及时果断地加以调控,在激发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加强师生交流,共同感受课堂上和谐的欢愉、教学相长的惊喜。

2.5坚持教学反思是主观能动性的保障

教学反思是教师通过对其教学活动进行的理性思考与矫正,从而提高其教学能力的活动,是一种分析教学技能的技术。坚持教学反思能够促进教师在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其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教师积极主动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保障。若案例中的老师能在课后对当天的教学活动进行思考和梳理,细致、冷静地分析自己讲每一个概念都准确无误地表达并板书且加以举例,而学生在练习中却错误百出的原因何在?是自己在课堂中缺乏教学激情还是教学参与较为被动?是课堂氛围过于沉闷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教学方式过于单一未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什么有些教师只需简洁的几句话对某些例题进行分析讲解,学生就能完全掌握?那么在下一次的教学活动中采取哪些教学手段更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如何讲解更利于学生真正领会所学知识?在这样的反思中,教师会不断地剖析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并加以推理总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并不断质疑、不断探究、不断积累经验以改进教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日益提升这种灵活自如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激励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日积月累开创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踏上成功的课堂教学之路。

3 结语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8]而这样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蕴含骄人的教育智慧,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不懈的教育追求,在教学实践中能灵活自如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重若轻的气度和化难为易的本领,能在课前合理统整教材以把握教学大局,课中精心设计以激情点燃课堂、创意引领课堂、生活导入课堂,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乐中求学、学中求思、思中求异,从而构建充满生机、充满生命活力、充满创造力的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叶澜.课堂教学过程再认识:功夫重在论外[J].课程·教材·教法,2013(5) :3-13.

[2]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钟启泉.“课堂互动”研究:意蕴与课题[J].教育研究,2010(10) :73-80.

[4]何广清.因材施教,把握教材[J].成才之路,2009(11) :36-38.

[5]陶行知全集(第1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6]王华容.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热点冷观[J].当代教育科学,2005(11) :23.

[7]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7.

[8]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责任校对朱正余)

作者简介:李丽容(1978-),女,湖南湘乡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收稿日期:20150323

doi:10.13582/j.cnki.1674-5884.2015.07.01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884(2015)07-0041-03

猜你喜欢

主观能动性高效课堂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研究性教学在口腔医学专科生生产实习中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论职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提问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