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止痛方治疗癌痛52例*

2015-03-22吴敏慧

陕西中医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吗啡癌痛阿片类

袁 媛 吴敏慧

陕西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西安 710061)

自拟止痛方治疗癌痛52例*

袁 媛 吴敏慧

陕西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西安 710061)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探讨癌性疼痛发病的临床特点及自拟止痛方治疗癌痛的临床应用。方法:在“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中,分析近3年临床癌痛发生率及止痛药物给药变化,并选取癌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止痛方治疗联合口服吗啡滴定止痛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吗啡滴定止痛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疗效。结果:①癌痛患者在已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②男性患者大于女性患者;③2014年口服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患者比例达65.92%,第一(NSAID类)、二(弱阿片类)阶梯药物分别为14.88%、4.75%,三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④治疗组总有效率98.07%,对照组总有效率87.50%,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已成为癌痛患者首选用药;②自拟止痛方对癌痛治疗有较好临床疗效。

癌性疼痛是癌症本身的一个症状[1]。是指由肿瘤直接引起的疼痛,肿瘤侵犯或压迫神经、侵犯脑和脊髓、肿瘤侵犯骨膜或骨骼、侵犯实质性脏器及空腔性脏器、侵犯或堵塞脉管系统、肿瘤引起局部坏死、溃疡及炎症等,在上述情况下均可导致严重的疼痛。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所引起的疼痛,也被认为是癌性疼痛。癌性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主诉,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40%~60% ,其中约1/3为重度疼痛,其对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为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癌痛规范化治疗水平,根据卫生部〔2011〕43号文件精神,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活动[2]。现将近3年我科门诊及住院癌痛的患者进行大样本临床特征分析并自拟止痛方联合阿片类药物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2014年陕西省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门诊及住院部患者92例,采用随机号码表法抽取样本,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肿瘤; 疼痛时间大于1个月,且疼痛与肿瘤相关; 按照数字评分法 (numerical rating scales,NRS) 为轻、中、重度疼痛; KPS评分>80分; 预生存期3月以上者。

NRS评分标准:将疼痛程度用0~10个数字依次表示,0表示无痛,10表示最剧烈疼痛。无痛(NRS 0分);轻度疼痛(NRS 1~3分):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中度疼痛(NRS 7~10分):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重度疼痛(NRS 4~6分):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治疗方法 治疗组:自拟止痛方,药物组成黄芪20g,柴胡15g,川芎、郁金各12g,甘草、红花、当归各6g。若气滞较甚者加枳实9g,香附6g以助行气止痛;血瘀较重者加三七12g,乳香、没药各6g。在初次评估NRS评分>3分开始服用,临症加味,连服14d,每日一剂,每剂煎煮2次混合均匀后分早晚各一剂口服。联合口服吗啡滴定止痛治疗。对照组:口服吗啡滴定止痛治疗。硫酸吗啡即释片(国药准字H10950105)10mg 口服 q4h,应用1h后根据疼痛程度给予计量滴定,如NRS评分7~10分,计量滴定增加幅度为原剂量50~100%;如NRS评分4~6分,计量滴定增加幅度为原剂量25~50%;如NRS评分2~3分,计量滴定增加幅度为原剂量≤25%。次日总固定计量=前24h总固定计量+前日总滴定计量,按吗啡(口服)2∶1比例转化为长效盐酸羟考酮缓释制剂(国药准字 J20040096)。当患者因病情变化长效止痛药物计量不足时或发生爆发痛时立即给予短效吗啡片解救,计量为前24h用药总量的10~20%,每日爆发痛次数大于3次时,将前24h解救用药换算成长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

疗效标准 根据NRS法,疼痛减轻程度及百分数=(A-B)/A×100%(A=用药前评分;B=用药后评分),可分为:未缓解(疼痛未减轻,≤24%);轻度缓解(疼痛减轻1/4以上,25~49%);中度缓解(疼痛减轻1/2以上,50~74%);明显缓解(疼痛减轻3/4以上,75~99%);完全缓解(疼痛消失,即100%)。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之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近3年癌痛发生的临床特征:2012年中西结合科门诊、住院确诊癌症患者共2004例,诊断为癌痛636例,其中男338例,女298例,占总人数31.73%。2013年中西结合科门诊、住院确诊癌症患者共2143例,诊断为癌痛778例,其中男468例,女310例,占总人数36.30%。2014年中西结合科门诊+住院确诊癌症患者共2311例,诊断为癌痛927例,其中男525例,女402例,占总人数40.11%。具体使用药物及比较见表1。

表1 具体使用药物及比较

注:与一阶梯(NSAID)、二阶梯(弱阿片类)2014年组比较,△P<0.0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 论 目前癌症治疗的现状:只有部分患者能够治愈,大多数患者要进行症状缓解,而所有患者均需要照顾和关怀。世界范围内,肿瘤是引起居民死因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此WHO确定的癌症综合控制规划包括四项重点:预防、早期诊断、根治性治疗、疼痛及其他症状的控制即姑息治疗。姑息治疗在多数国家、多数肿瘤中均占有重要地位,癌痛的控制作为姑息治疗的难点及重点尤其在我国更加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创建国家级癌痛病示范房近3年来,通过临床特征分析可以看到:①癌痛患者在已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中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态势;②男性患者大于女性患者;③第三阶梯(强阿片类)药物已取代第一(NSAID类)、二(弱阿片类)阶梯药物成为癌痛患者首选用药。这可能与WHO逐渐弱化二阶梯(弱阿片类)药物,低剂量起始的强阿片类,如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也逐渐适用于中度癌痛的治疗。它们克服了传统第一(NSAID类)药物的天花板效应,且病情进展、疼痛加重时也不必再行阿片类药物转化等相关。

祖国医学认为,疼痛的病机分为:①不荣则痛,属虚症[3]。区分为气虚、津液亏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五类。《黄帝内经》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人体抗病能力的低下或不足,是一切外来致病因素前提条件,即所谓“虚”,“邪”才能侵犯人体而致病。②不通则痛,属实证。《黄帝内经·举痛论》曰:“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而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阐述了疼痛的病机在于气血运行的障碍,经脉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疼痛的病因则偏重于寒中,总结为“通则不痛、不通则痛”。但临床面对实际与肿瘤相关疼痛病例时,情况往往要更加复杂[4]。由于恶性肿瘤属慢性消耗性疾病加之多周期放化疗后,正气不足易造成阴亏津耗、气血亏虚等虚症,但又合并肿瘤生长侵蚀、经脉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等实证,属于虚实错杂。治疗癌痛时应四诊合参,根据个人具体情况综合判断疼痛的致病原因,辨清“不通“和“不荣”,准确地选择到底是“祛其有余”还是“补其不足”。自拟止痛方以柴胡、川芎、红花为基础用药,均有疏肝解郁、活血祛瘀止痛作用。重用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当归补血止血、郁金行气滋阴,大量补气药物与少量活血药相配,活血而不伤正,扶正为主兼清余邪,用于治疗虚实错杂的癌性疼痛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1] 张 泉,高 鹏,蒋 波.止痛膏外用治疗癌症疼痛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11):1515.

[2] 曾春生,曾红学,黄作超,等.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前后癌痛药使用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4):312-313.

[3] 杨志峥,宫深谋.中西医结合治疗终末期癌痛 52 例临床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4,31(6):17-18.

[4] 杨建生,周生花.中医疼痛的病机以及辨证论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4):433.

(收稿2015-06-08;修回2015-07-02)

*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13-LC086)

癌性疼痛/中西医结合疗法 止痛剂/治疗应用 @止痛方

R441.1

A

10.3969/j.issn.1000-7369.2015.10.062

猜你喜欢

吗啡癌痛阿片类
无阿片类药物的全身麻醉策略在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勘误:
骨转移癌痛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阿片类药物的围术期应用:当前的关注和争议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阿片类药镇癌痛应避开四大误区
癌痛规范化治疗在老年晚期癌症患者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路径对癌痛患者药源性便秘的作用
μ阿片受体在吗啡镇痛耐受中的研究进展
老年癌痛患者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