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阴阳学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进展

2015-03-20

护理研究 2015年22期
关键词:学说阴阳人体

余 涵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中国古代哲学理论。阴阳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性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的结果[1]。阴阳学说作为中医学特有的思维方法,广泛地用于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疾病的发生原因和病理变化,并指导着疾病的诊断和护理,成为中医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者对该理论在临床护理中应用进行综述。

1 理论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

1.1 基本观点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学说认为,宇宙间凡属相互关联又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分析其各自的属性。事物的阴阳属性是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归纳出来的,因此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存在相对性的一面。换句话说,就是阴阳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阴阳两种对立的势力,这两种势力是运动变化、相互作用的。阴阳的相互作用推动着宇宙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阴阳的相互作用、对立统一、消长转化是事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2]”。

1.2 主要内容

1.2.1 阴阳对立制约 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和相互排斥,而这种相互关系使统一体处于动态平衡。

1.2.2 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是指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相互对立着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互为根本的关系。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滋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1.2.3 阴阳交感和互藏 阴阳交感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阴阳互藏是指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1.2.4 阴阳消长 阴阳消长是指阴阳双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地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中,主要有阴阳互为消长、阴阳皆消皆长。

1.2.5 阴阳转化 阴阳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变,即阴变阳,阳转阴。

1.2.6 阴阳自和与平衡 阴阳自和即阴阳双方自动维持和自动恢复其协调平衡状态的能力和趋势。阴阳平衡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作用中处于协调和相对稳定的状态。

2 阴阳学说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2.1 在身心疾病护理中的应用 人体和人体周围的人体场(思维能量场)所组成,根据阴阳学说的阐述可以对人进行分属,肉体在内属阴,心理或称意识在外属阳。朱斐[3]在研究中指出,应用阴阳理论,要强调整体调理,认为人的心身各个方面——身体、心理、情绪、精神等是互相联系的,应该把人的所有方面调整到较佳的平衡状态,也即阴阳平衡状态,而不只是去治某一种病或失调。心身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护理须从调心和调身两方面入手。

2.2 在护理评估中的应用 在望、闻、问、切四诊中结合阴阳学说来进行护理评估[4]。如面色为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血或惊风;面色赤色,多为热证、实证或虚弱证。形态上阳主动,阴主静。声音洪亮、高亢为实证;若低微无力,少言沉静,则为虚证。脉诊为浮脉为表证;沉脉为里证。

2.3 在护理环境中的应用 按照中医学阴阳失衡的病机,可把疾病状态分为阴盛阳衰、阳盛阴衰、阴阳两虚、阴阳格拒,阴阳离绝等[5]。针对不同疾病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环境,合理、灵活分配,将对疾病的护理有所裨益。对于阴盛阳衰的病人:在病房色调方面,暖色可使孕妇安静,褐色有助于升高“低血压”病人的血压,红色有助于增加胃食欲缺乏病人的食欲。处于阳盛阴衰疾病状态的病人:病室环境颜色以冷色为主,如浅蓝色对高热病人有退热作用。处于其他阴阳两虚、阴阳格拒的病人:欧阳文娟等[6]指出可视具体阴阳的多少,参照上面阴盛阳衰、阳盛阴衰疾病状态的护理方法给予相应的护理。而且应该注意疾病发展到后两种阶段,病情已趋于严重,应该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并适当结合两种护理方式,从阴阳两方面同时加强护理。正如张介宾《景岳全书·新方八阵》所言“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张晶等[7]指出节奏分离、音响强烈的刺激型音乐,属阳;节奏轻缓、旋律圆润的安静型音乐,属阴。其中众多过渡型和混合型的音乐,也是阴阳变化的反映。因此,可以根据病情和音乐的属性相结合来判断具体采用哪一种音乐疗法。

2.4 在用药、饮食护理中的应用 在给药时间上,给药时间应与人体体质相一致,注重不同时间人体内部阴阳变化的规律,即阳性药物用于人体阳气生长之时,阴性药物用于人体阴液增加之时。作用方向向上的药物用在人体阳气上升之时,作用方向向下的药物用于人体阴液收藏之时。杨丽[8]认为,药物的升浮与沉降性能,是指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势,是与疾病的病机和症候上所表现出来的趋向相对而言的升浮药大多具有上升提举发散的性质,常用于病位在上在表(如表证),病势下陷(如脱肛泻痢)或向内(如疹毒内陷)的疾病;而沉降药大多具有下行向里的性质,常用于病位在下在里(如腹泻腹痛),病势上逆(如呕吐)或向外(如汗出)的病症。在药物护理上,要做到顺应人体的阴阳按时给药。欧阳文娟等[6]还指出,服药温度常有热服、温服和冷服之分。药物热服常用于阴寒证和阳虚寒证病人,或阳盛格阴、真热假寒证,为减少病人服药格拒如出现药入口即吐,亦选用药物热服。药物冷服常用于阳热证和阴虚热证病人,或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同样为减少格拒而用热性药置冷服用。如阴阳偏差不盛或见阴阳两虚病人,药物多温服,其他没有特殊要求的汤剂亦均采用温服。中医主张药食同源,食物的摄入与人的身体健康有紧密的关系,因此中医饮食养生主要以调理体内的阴阳为主。王强芬等[9]研究表明:在对由于阴阳偏衰,表现为正气虚的虚证病人,食养应以补其不足为原则,如阳虚畏寒者,宜食韭菜、煨姜炖狗肉、羊肉等温补壮阳的食物;阴虚火旺者,建议吃木耳、龙眼肉炖甲鱼等滋阴润燥的食物。而对由于阴阳偏盛,表现为邪盛的实证病人,食养则是泻其有余,以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为原则,即用寒性食物助阳热偏盛的人清泄阳热,用温热食物助阴寒偏盛之人温散阴寒。刘鲲等[10]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需通过进补来调整虚实,进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个方面,并需依照各人的体质和病证中行辨证辨体进补,进补有药补和食补,不论是采用药补还是食补,均是为了补虚扶正。食补有时比药补更为重要,因为食补不仅可补虚祛邪,并可扶正,达到补虚扶正的要求,使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新的平衡,恢复健康。

2.5 在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张万水[11]用中医阴阳五行说进行心理治疗,补充病人的阳气,向心理咨询来访者说明他现在遇到的问题在于爱心缺乏,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别人,用爱心和真诚感化别人,首先要爱自己,将自己的生活调节好。如衣食住行,根据五行与颜色的对应,多穿红色、黄色的衣服,可以补火补土。爱惜自己的各种东西,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身上来。饮食宜温热不宜生冷,要有规律,最好找朝阳面的房子学习,中午坚持午睡或打盹以保存阳气,多和异性同学交流,学习异性的处世方式,成功治愈了病人的抑郁症。

2.6 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李华[12]在应用中医阴阳学说指导护理管理的实践中,首先对护理管理的要素进行了阴阳归属,同时还对传统的排班表进行了改革,分别用蓝、红笔对表格中的人员、班次、关注程度等进行阴阳标志和记录,并运用阴阳平衡理论来指导具体的排班。在管理中,也结合阴阳学说进行刚性和柔性管理相结合,取得很好的管理效果。

3 结语

阴阳学说作为我国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具有逻辑性、相对简单和易推广。正如两位英国的教授在医学论文中赞美的那样,阴阳概念提供了一个智慧的架构,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科学思维,特别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13]。但是,可能是对于中医学博大精深的这种智慧的理解还只是皮毛,在其应用于临床护理的研究中,仅浮于表面,显得较浅显,并未对其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为此文章质量比较粗糙,尚没有高水平的研究出现。并且,对阴阳学说的研究起步晚,研究的数量也较少。为此,要朝着将阴阳学说理解透彻,应用深入这一方向努力。相信,经过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阴阳学说的研究将会得到更好的补充和发展。

[1]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2.

[2] 黄帝,岐伯.黄帝内经[M].顾长安,整理.沈阳: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0:15-258.

[3] 朱斐.从阴阳学说浅析心身健康之内涵[J].江苏中医药,2012,44(9):3-5.

[4] 徐桂华,刘虹.中医护理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9.

[5] 廖福义.中医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48.

[6] 欧阳文娟,聂建华.巧用阴阳学说指导临床护理[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30):899-900.

[7] 张晶,田思胜.我国音乐疗法的中医理论探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5):1013-1017.

[8] 杨丽.阴阳学说与中药药性之正负效应[J].时珍国医国药,2012(4):1041-1042.

[9] 王强芬,邹明亮.论阴阳五行在中医饮食养生中的应用[J].中医杂志,2010(S1):52-53.

[10] 刘鲲,刘娜.中医阴阳理论与养生探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6):89-91.

[11] 张万水.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3-85.

[12] 李华.中医阴阳学说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4):112-114.

[13] Dutt T,Toh CH.The Yin-Yang of thrombin and activated protein C[J].Br J Haematol,2008,140(5):505-515.

猜你喜欢

学说阴阳人体
胰在脏象学说中的归属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一 “色眼”与“五轮学说”
人体可笑堂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服药先分阴阳
法于阴阳
土家族三元学说与中医学三焦学说之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