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能力取向的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探索

2015-03-20乔海燕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校企技能院校

乔海燕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嘉兴 314036)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应该以实践教学为重心,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然而长期以来,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中,实践教学一直处于边缘状态,同时“重理论轻实践”这一问题尚未解决,再加上实践教学环节中出现的实践教学定位不清晰、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特色不明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等问题,对人才的培养造成了一系列不利的影响。旅游专业作为一个知识面广、实践性强、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则更高。因此,笔者认为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应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取向角度进行探讨。

二、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及境遇

(一)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分析

当前,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采用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三阶段”式、“2+1”工学结合式、“职业情景实践”式三种模式。[1]“三阶段”式主要采用由认识实习与校内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三个层次构成了实践教学体系。且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都采用此种方法。该模式是一种由浅入深的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其合理性,也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但在长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三阶段”式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理论基础无法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2+1”工学结合式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特点是突出学生的职业性,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实用为中心。此种方式突出校企合作,但目前的合作仅仅停留在表面,并未进入深层次的合作,因此,对人才的培养所起作用不明显。“职业情境实践”式突出了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根据专业课程的类别和教学内容,让学生进入情境,参与感受实践活动,形成职业的感性认知。这种模式对教学技术设备的现代化程度要求较高,同时还要求教学情境要多元化,是一种高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教学环境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和实训室,要求学习环境更加开放。此模式对实践环境的要求较高,需要高职院校投入较大的财力,对于大部分院校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困难。

(二)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所遇困境

1.实践教学认识高度不够,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对实践教学的力度重视不够,从教学学时量的分配就可以看出。理论教学学时量与实践教学学时量达到1∶1的院校非常少,据笔者了解,有相当一部分院校的理论教学学时量占到总课时量的70%~90%,实践教学学时量(除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外)不足40%,有些院校这个比例更低。由此可见,部分院校对于实践教学认识的高度还不够,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也就显得薄弱了许多。另外,对于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培养目标不明确,这是各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共同存在的问题,其表现为:一是未制定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二是实践活动安排相对集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紧密度不够,学生不能用理论指导实践。三是实践结构不合理。学生实习的岗位相对较为固定,一干就是数月,有的学生整个实习期都在一个岗位,缺乏对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了解,实习效果自然就没有那么理想了。[2]

2.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滞后,与社会人才需求相脱节:①目前多数院校对实践教学依然是千篇一律地集中开展,教学形式没有体现出差异性,教学方法相对陈旧落后,教学的内容过于简单,无法跟进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部分老师把满堂灌的理论授课模式带入实践教学过程中。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滞后。一是数量不足,二是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功能单一。[3]③实践教学管理不到位。④实践教学评价机制不完善。[4]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改革困难重重: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薄弱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其他学科转向过来,大多没有在旅行社、景区、旅游公司或者酒店任职的经历,缺乏行业的工作经验,实践教学能力较为薄弱。二是高职院校近几年不断扩大发展,出现了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导致高职院校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院考核机制倾斜于科研方面,因此,教师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时间将工作重心转向社会实践或进入企业锻炼。教育部曾经规定,高职教师每年至少有一个月到与专业相关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而现实情况与教育部的要求相距甚远。从目前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有相当一部分院校还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队伍。“双师型”教师的匮乏,成为目前高职教育改革的主要困难之一。

4.校企合作流于形式,难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一种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模式,时下各个学校都轰轰烈烈启动开展,然而这种所谓的“校企合作”存在形式大于实质。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学校单方面的热情,二是企业单方面的冷淡,三是学生缺乏对实践教学的正确认识,在思想观念上不能接受从事一线服务工作的事实,由于学生自身对实践教学的不理解,甚至排斥,成为限制各大院校实践教学改革的又一困难。

三、基于职业能力取向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中之重,无论是以就业为导向,还是以技能为导向,都离不开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中,应该经历三个阶段,一是夯实职业基本素质阶段,在这一阶段,应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内容;二是提升职业岗位能力阶段,这一阶段应该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三是拓展职业综合素质阶段,该阶段应该建立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完善的评价机制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可以为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奠定制度基础。因此,笔者认为,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必须从学生的职业能力取向角度考虑,通过以下四点来进行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一)提高认识,明晰旅游实践教学目标

首先需要提高认识,旅游专业理论教育与实践操作教育齐头并进,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加大实践教学的学时量,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采取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模式进行。根据理论教学的计划安排来确定实践教学的环节和内容,在制定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时,应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明晰实践教学的目标。因此,高职院校从决策层到一线教师都应提升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增加实验、实训、实习学时数。专业负责人和任课教师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从新生入校第一学期开始,就要建立并遵循完整的实践教学过程,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工作程序相吻合。增强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认可度,重视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

(二)理清思路,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目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佘伯川教授认为,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该包括四个子系统,[5]笔者在此系统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特点,进行了改良和优化,构建了适合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见表1。

如表1所示,①认知实习子系统主要是认识实习。大一新生刚刚接触专业基础课,是认识专业的起点,且专业基础课程中描述性的内容较多,实际操作的内容较少。单纯的知识传授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此时安排一定的学时进行认识实习,通过考察本地的旅游线路、景区、饭店、旅游购物店等,让学生现场观摩、学习。从而使学生对今后的工作岗位产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认可度。②第二课堂子系统与理论教学是一个相互渗透的过程,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效科学的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技能、创新意识、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的培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还可以通过参加校企合作单位的员工培训,校内外的知识讲座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认识和能力。③实践教学子系统主要由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必修课实验、实训等教学环节构成。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在校内的模拟导游实训室、旅游规划实验室、餐饮模拟实验室、客房模拟实验室等地进行。通过简单的实训设备,可以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就能掌握旅行社、饭店等的业务服务流程,熟悉导游技能以及相关接待服务工作。还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当地的旅游市场状况和旅游交通情况。④专业实习子系统主要由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组成。一般这个阶段都是在校外企业(实习基地)或校企合作单位进行,此阶段学生大致可被分到旅行社导游岗位、景区景点讲解员岗位、饭店餐饮、前厅、客房等岗位,通过师带徒和老带新等模式开展顶岗实习。通过6个月的实战练习,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表1 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较为完善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合理、规范、科学的评价体系,因此,对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机制也应进行更新和完善。笔者认为改革的重点应该放在评价指标上,从以往的重理论考试成绩向实践技能考核转变,注重学生实践操作。具体的评价措施可与学生的各类技能比赛相结合,也可以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机制进行评价,这样既可以完善和改进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和监控机制,对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也具有促进作用。

(三)优化师资结构,打造“双师型”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好与坏的关键。要让学生真正成为技艺精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必须拥有一支技能水平高且长期稳定的师资队伍。[6]这就要求旅游专业教师不仅能胜任专业理论教学,而且要能指导学生的实验、实训课程,还要能指导学生的业务实践和实习操作等技能。据目前各大院校的做法来看,培养“双师型”旅游专业教师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首先可以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来培养教师的技能水平。让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经历的专任教师利用寒暑假到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熟悉学生顶岗时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具体内容,有条件的可以长期(6~12个月)集中下企业锻炼,积累经验,了解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保证实践教学的内容能实时更新,适应企业和行业发展的速度。同时,还可以让企业或行业中的技师、能手或企业的管理人员来校兼职。例如《导游模拟实训》课程可由业内资深导游员来上,通过讲座或直接授课形式均可,这样学生更能近距离地了解市场的具体情况。同时,对于校内的专任教师也可以在兼职教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其次可以加大校内旅游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重点加强这一部分教师的实践技能培训。各大院校的政策、经费等应提供有利条件,支持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技能实践培训,尽快提高实践教学的水平。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组织骨干教师出国进修或学习,既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也吸收了先进的经验,有利于课堂知识的拓展和更新。

(四)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合作共赢的机制

如何打破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的瓶颈,是目前各大高职院校有待解决的一大难题。大多数院校已经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笔者认为,无论是“三阶段”教学模式,还是“2+1”工学结合模式,或者“职业情景实践”教学模式都可以作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突破口。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加强校企的合作深度,例如共同建立订单班、工作室、校中厂、厂中校等模式,但决不能流于形式。首先可以通过双方共同讨论制定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形式、合作开发实践教学教材、共同开发科研项目等方式进行深入合作。其次,企业要为专业教师提供下企业锻炼的具体岗位,使教师在企业中真正地学到东西而不流于形式;同时企业也愿意为学生提供短期或者长期的实习岗位,并能让企业的优秀员工指导在企业的师生培养实践技能。再次,校企合作指导学生竞赛,或者企业赞助学生的技能比赛。企业优秀资深的老员工和校内专任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技能比赛,通过技能比赛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可以校企共同开展技能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可以看到企业一线员工的高水平实践能力,既开拓了视野,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最后,校企双方还可以进行联合办学机制,企业有意愿参与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教学、改革、发展等重大问题,对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还可以进一步确定校企在人才上的相互聘任机制。通过这些方法,学院育人与企业获得良才两不误,对推动地方的旅游经济也会做出巨大的贡献。[7]

[1]冯晓斐.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0:14-18.

[2]杜秀娟.谈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才智,2012(16):203-203.

[3]李芸,毛建明.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困境及其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0):8-9.

[4]汤文霞.可就业能力视野下高校旅游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0(19):124-126.

[5]佘伯川.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09):48-49.

[6]李海平.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探索,2007(6):23-24.

[7]高丽红.校企合作构建高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4(26):167-168.

猜你喜欢

校企技能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