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略论

2015-03-18唐洪森

观察与思考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革军委先遣队苏区

□唐洪森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略论

□唐洪森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期,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临危受命,千里跃进浙江、安徽深远后方,破坏交通干线,敢打硬仗,一度威震福州、杭州等中心城市,遍洒火种,吸引牵制了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围攻,从另一个战略方向上策应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彰显其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

红军 北上抗日 先遣队 调敌 破交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期,红军第7军团奉命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名义出征敌深远后方,孤军转战闽、浙、皖、赣4省,长驱5000余华里,大小阵仗上百次,攻打省会城市福州、震慑杭州,占领县城4座,历经南方3年游击战争考验,仍能保存基本骨干。其战斗历程,彰显其战斗精神,既反映了红军时期整体精神的丰富内涵,又表明了该军团特有的优秀品质。

一、临危受命,毅然出征

1934年夏,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已经进行9个多月仍无取胜希望时,而在进攻之敌的深远后方一直到长江流域,其守备兵力单薄,腹地广大,无堡垒封锁线。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派遣一支战略轻骑兵——红7军团,长期深入到福建、浙江、安徽行动,执行调动围攻中央苏区之敌的特殊任务。

7月初,红7军团(仅辖第19师)奉命从福建连城前线赶回瑞金待命。中央和军委的主要领导人接见了军团长寻淮洲等,当面明确任务,要求在一个半月内赶到皖南,支援那里的群众暴动,沿途大力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同时面嘱部队改编事宜,下达作战任务训令、政治训令及福建、赣东北敌我配备地图,限令部队整顿三四天后立即出动,严格保守行动秘密。具体作战计划是:第一步,7月7日由瑞金出动,经连城以北、永安东南、尤溪以东,约于25日到达闽清以西地域,北渡闽江;第二步,继经古田、庆元、遂昌向浙西前进,8月中旬应抵达兰溪,大范围破坏浙赣铁路,并与闽浙赣边苏区红十军保持经常性联系;第三步,8月下旬,在浙江及皖南地域,创立广大的游击区及苏维埃根据地。鉴于红7军团孤军远征深入敌军大后方的实际情况,中央和军委特别授权其:部队逐次行动依情况变化,由军委命令决定之,如联络中断时,则应独立果断行动;派中央代表曾洪易及工作团随军行动,与军团长、政委组织3人军委;当创立苏维埃根据地时,则成立省委;在万不得已联络中断时,必须设法经闽北、闽浙赣苏区或上海中央局,与党中央取得联系,“保证按期的政治与军事的报告送达中央与军委”①《中共中央书记处关于开辟浙皖闽赣边新苏区给红七军团的政治训令》(1934年7月5日),《红军长征(文献)》,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11页。。如此安排,把能预想到的事情提前交代清楚,可见中央和军委负责人的良苦用心。

此时的红7军团因在东线战场连续作战消耗较大,全军团仅有4322人,临出发前补充2000多名新兵,分别编成第1、第2、第3师,各相当于大团,对内仍称第55、第56、第57团,拥有步枪2000多枝,每连1挺轻机枪(仅按第1师装备计算),每团1个重机枪连(6挺),大部分战士身背大刀、手持梭镖。对外虽然号称“军团”,战斗人员却极不充实、武器装备质量低劣、官兵疲劳且未得休息。事后诸次战斗结果表明,在有利的情况下打敌保安团毫无问题,对付敌正规军一个团尚可勉强;在不利的情况下,则占不到任何优势,全凭官兵战斗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

还应指出,这支小型军团前身系闽浙赣边苏区地方武装第10军,1933年1月南渡信江归建红一方面军后,基本上未离开过中央苏区范围作战。跟前有中革军委直接指挥、有主力部队在身旁掩护、有苏区群众后勤支援,红7军团历次大小战斗一直比较顺风顺水,未遇大的挫折。而这次则不然,部队单独穿插至外线行动,先向东、再折北、继左转,几乎绕行四省大半圈,绝大部分行军时间和路线经停白区,人生地不熟,必然招致各路敌军围追堵截,陷入全军覆灭的危险。事实上,中央红军主力择定向西突围在即,却遣区区数千兵马朝着相反方向背道而驰,而且冒险深入国民党政府统治重心——江浙一带,达到扰乱其社会秩序、调动进攻中央苏区的敌军抽兵回援的目的,可见完成任务的难度极大,亦暗含着“牺牲”小部队局部利益来换取掩护大军真实行动(长征)的目的。果真如此,红7军团命运的确凶多吉少,其所肩负的使命越沉重,部队的生死存亡就越关键,官兵生还希望也就越渺茫。

只是红7军团同其他红军部队一样,执行命令果敢坚决,未有丝毫犹豫,简单准备即踏上新的征程。临行前,中央和军委负责人召集团以上干部会议进行动员,并拍摄集体像。其实这一走,红7军团从此与主力红军分离再未回头,自己单打独斗,彷如一骑绝尘渐行渐远,颇具悲壮意味。

二、敢于战斗,攻坚克难

1934年7月6日晚间,红7军团从江西瑞金附近出发,一入福建即处于行军战斗状态,过闽江之后公开亮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以下简称先遣队)的旗帜。另红9军团在左侧翼伴随至闽江即返回中央苏区。

先遣队离开了江西根据地,完全在陌生的环境行动,不只是单纯行军那么简单,获取军需物资、打开前进障碍,都要依靠战斗来解决。因此,先遣队边走边打,一路斩关夺隘,奋力打到赣东北苏区。

先是在福建境内作战,先遣队连续攻打永安县城(未克)、大田县城(7月20日攻克)、尤溪口(7月29日攻克)、樟湖板(7月30日攻克)、水口镇(7月31日攻克)、罗源县城(8月14日攻克)、宁德县城(未克)、穆阳镇(8月20日攻克)等城镇,歼灭一批保安团武装。最为精彩的战斗当属8月7日夜间至次日凌晨攻打省会城市福州,虽未达到全面占领目的,却也极大地震动福建全省和南京方面。为应对红军攻城,除防守福州的国民党军第87师第259旅第518团、第261旅第522团以及宪兵第4团、第4师炮兵营、海军陆战队第4团第2营等部外,另在武汉的第49师和第78师第465团紧急海运福建增援并由头登陆,航空第3、第5队协同地面作战,海军“咸宁”号等4艘浅水军舰负责警戒闽江,围攻江西苏区的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也从漳州乘飞机抵福州督战。这一仗,以先遣队这样的小规模兵力,突然出现在福州城外,竟然吸引了大批敌军于己周围,造就了主力红军的声势。如果不算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红军时期曾经打过湖南省会长沙之后,主动进攻的第二个省会城市,意义非凡。而最凶险的恶仗是8月10日在福州附近发生的茶亭、降虎遭遇战,先遣队全力与追敌正规军第261旅第522团迎头对攻,双方竟至白刃“肉搏半小时”①《陆军第87师于闽江上游及福州附近进剿伪7军团罗炳辉部战斗详报》1934年8月,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复印件。,战况异常激烈。是役,先遣队损失惨重,伤亡600多人,多数为老兵,含几名师团指挥员。

紧接着北进浙江,先遣队又连续打了几场硬仗。8月28日占领庆元县城,在竹口打垮浙江保安第2支队司令杜志成带领的第3团(欠1个营),歼敌300余人;9月13日占领江山县的清湖镇,击溃浙江保安第1纵队副指挥官蒋志英带领的第3、第4、第6团各一部;14日在贺村击溃补充第1旅第2团第2营;9月15日袭击常山县城,在大陈一带整日对战敌补充第1旅第2团全部和浙保第4、第6团各1个营;18日占领遂安县白马市镇,25日抵达安徽歙县的石门一带。先遣队入浙行动,从省会杭州的西南方向擦边而过,虽然停留的时间不长,也是十年内战时期红军正规部队打到蒋介石老家的最重要一次行动。两个月之后,先遣队再次转回浙西地区,11月24日在白马市东南山麓伏击浙江保安纵队第3、第4、第7团共计5个营,毙伤敌100余人,占领淳安县港口镇(26日)、临歧(27日)。29日至30日,在分水县城(今属桐庐)附近的富家村以及金紫山、白龙山、太子山等地,先遣队与敌补充第1旅第2团激战两天。12月1日,先遣队摆脱敌补充第1旅2个团纠缠,北进昌化 (今属临安)以南的洪岭,距离省城最近,杭州乃至南京都为之震动。这种军事威慑效果,恐怕任谁都没有意料到,先遣队神出鬼没,试打了福州,又逼近了杭州,远眺南京、上海,搅得对方心神不宁。

先遣队转身插入皖南地区,继续保持“奇兵”姿态,围绕黄山运动,先后占领秋浦县陈家弄(10月19日攻克)、旌德县城(11月6日攻克)等城镇和重要据点,在休宁县下塘山(9月25日)、祁门县查湾(10月3日)、浮梁旧城的新桥(10月9日)、鸦桥(10月14日)、村(10月24日)、张家井(10月26日)等地与诸敌战斗接触。这当中关键一战,即是与闽浙赣边苏区地方武装会合后组成红10军团,在太平县谭家桥伏击敌补充第1旅战斗失利,主要指挥员寻淮洲、乐少华、粟裕、刘英或伤或亡。

正是由于先遣队奋不顾身,坚决执行中革军委命令,发扬敢于战斗、敢于硬碰硬精神,才吸引敌第49师3个团、补充第1旅3个团(从江西玉山调回)、浙江保安纵队(经常保持3个团)、第7师第21旅、新编第7旅等部于己周围,尽自己最大努力牵扯各路敌军注意力。这在当时中央苏区主力红军突围西征之际,先遣队能够从另一个重要方向上遥相呼应,起到了应有的军事战略配合作用,也是对红军长征的特殊贡献。

三、灵活机动,执行命令

按照中革军委规定,先遣队出征分为三步走,最后锁定目标是皖南,途径浙江的兰溪时还要顺带破坏浙赣铁路线,每日行动均以电台联系,报告沿途敌情、民情等,随时接受新的指令。但当渡过闽江顺利完成第一步行动计划时,本应该取道古田等地直驱浙江兰溪地带,中革军委却改变原定计划,电令先遣队转兵东进福州,相机袭取之,以期调动敌军回援省城,实为采取“声东击西”之策,为大军西征之前做进一步铺垫。在到达福州之前,先遣队从报纸上获悉闽东有共产党活动,以宁德等地尤甚,约有十余股,虽暂时不能判断其是否真为共产党组织,但认为应主动与闽东党组织联络,只不过颇费时间。基于这种认识,先遣队在夜打福州之后便立即向闽东撤退,寻求闽东党组织的帮助,成为主力红军第一次到达长久被隔绝的闽东红色游击区,也是先遣队经过的第一块苏维埃区域。

幸亏有闽东这样一块比较成熟的游击根据地,使得刚刚经历了降虎恶战的先遣队获得短暂喘息之机,及时妥善安置700名伤病员,补充给养,一周后再次轻装上阵。如此说来,在千里之外遇到闽东游击区,对折损严重的先遣队简直就是个“意外”收获,若没有闽东游击区的接应,恐怕先遣队难以全身而退,更别提能否继续走完数千里的路程了。

从时间上推算,先遣队于8月中旬应当赶到浙江的兰溪一带,执行第三步破路任务。因临时起意打福州,再贴近海边绕行闽东地区,然后再掉头沿着闽浙边界山区西行,到达闽北靠近浙西南已是9月初了,刚好兜了一大圈,距离中央红军主力突围的日子越来越近。鉴于先遣队已经“超时”赶到闽北,中革军委需要先遣队尽快在浙西有所动作,仍旧决定先遣队继续北上浙西,不准进入闽北苏区休整。这时的先遣队状况不佳,两个月的长途行军,一路上又与陌生的敌军多次交战,伤病落伍减员接近半数,进入闽北苏区边缘无粮、无房、无兵员,确实需要休整队伍,以利恢复战斗力再向浙江行动。而自闽东一路尾追之敌第49师,紧紧跟在后面只差一天左右路程,且每天与先遣队后卫保持接触,也容不得先遣队半点懈怠。遵照中革军委前后数电指示,先遣队不顾自身疲劳,决然离开遇到的第二块苏区,北进浙江西南部地区。

9月中旬,先遣队克服种种困难挺进至浙江的江山、常山、衢州一带,四处破路炸桥,招致敌补充第1旅、浙江保安纵队贴身围攻,几乎天天作战,战必伤亡,只能抬着伤员转移。面对这种境遇,先遣队难以在江山、常山、衢州三角地带立足,遂边打边向遂安、淳安前进,步步接近皖南。中革军委对此并不满意,不同意先遣队撤离常(山)衢(州)公路、杭(州)江(山)铁路线,严电先遣队“在未执行军委给你们破坏杭江铁道及其附近公路的任务前,军委禁止你们继续北进”①《朱德致寻淮洲、乐少华电》1934年9月17日20时,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复印件。。战场形势却瞬息万变,先遣队已被数倍于己之诸敌紧紧咬住,行动再迟缓、再不脱身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中革军委考虑到先遣队的实际处境,放弃了原来坚持要先遣队在浙赣路附近行动的计划,而改取以遂安为中心,创建浙皖边新根据地。9月18日,朱德电令先遣队在徽州、建德、兰溪、江山、屯溪地域发动游击战争,暂定以遂安为苏区的中心,迅速占领遂安并保持于我手中。该电明确规定这一地带是先遣队今后行动的最后地域,“故部队不应无目的的继续前进”①《朱德致寻淮洲、乐少华电》1934年9月18日13时30分,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复印件。。其后数封电报指示,主要规定战术方面如何具体运用,限制先遣队作战略机动调整。当天,先遣队已经进入遂安县境内,前卫便衣侦察员甚至混入县城摸情。到了这里,部队才发现地理地形、社情民情、经济政治等项条件均不利于创建新根据地。与江山县不同,遂安一带地方保甲组织比较严密,群众根本不了解红军,以致部队每到一地,村民均躲避一空,连个向导也找不到。加之遂安地处新安江、兰江、衢江三角区域,周边铁路、公路、航运交通比较便利,利于敌军机动调兵,红军实难安身与发展。既然地形不利,消息不灵,“群众条件不好,伤病员日多无法安置”②《寻淮洲、乐少华致朱德电》1934年9月23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复印件。,先遣队果断放弃袭取遂安县城并在此地停留的打算,向浙皖边境山区实施机动,先甩开敌军纠缠再说。事后证明,先遣队这一关乎生死决策是正确抉择,却冒着承担“违抗”军令的责任风险。

果然,中革军委坚决不同意先遣队自行改变行动计划,以更加严厉的语气批评“七军团在浙境放弃了一切作战行动而向皖省的逃避,这很明显的不仅是没有执行军委的命令,而且对于军委给予的任务和对自己力量不可容忍的无信心”。命令其立即“转回至遂安西的地域”,“在遂安地域广泛的发展游击战争,并根据我们最后的训令,逐步向浙皖边境开展游击战斗”③《朱德致寻淮洲、乐少华、刘畴西、聂洪钧电》1934年9月24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复印件。。尽管中革军委一再督促落实在浙西创建根据地的计划,但是先遣队已没有多少回头路可走了,因为自身实力严重削弱,全军仅有不足3300人,随队重伤员百余人,轻伤员则多达四五百人,每团仅五六百人,“每次能参加战斗者枪数不满一千以上,故每次均不能完成军委所给的任务”④《曾洪易、寻淮洲、乐少华致朱德、周恩来、王稼祥电》1934年9月27日24时,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复印件。。在这种特定情况下,先遣队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奔皖南。这是出征三个月来,先遣队贯彻执行中革军委命令的同时,依据实情又一次灵活机动“自作主张”。

几经周折,先遣队于10月8日在浮梁县境内遇到中共皖赣边分区委书记柳真吾和军分区司令员周天龙等前来接应,当夜主力部队抵达分区委驻地程家山。这里原本也是先遣队预定最后到达的目的地之一,皖赣边军分区立即动员约500人补充先遣队,使其获得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兵员补充。此后接连几仗都不尽人意,尤其是鸦桥血战,先遣队下了最大的决心,企求一战胜利,扭转战局,仍未能如愿,全军锐减不足2000人。中革军委获悉鸦桥战斗失利后,担忧部队安危,即于15日上午电示先遣队“立即侦察转移到赣东北苏区的道路,并迅速隐蔽的转移到红十军苏区”,以便整理补充队伍。⑤《朱德致寻淮洲、乐少华电》1934年10月15日8时30分,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复印件。此电意味着最后解除了先遣队在皖南独立开局的重任,可以退入赣东北根据地休整。先遣队领导层再三权衡利弊,认为回闽浙赣边苏区休整之后仍需向皖南行动,则不如不去闽浙赣边苏区,“因由此进入苏区须从战斗才有可能,出苏区则更不容易”⑥《寻淮洲、乐少华致朱德电》1934年10月17日,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复印件。。遂向军委提议先暂时在皖赣边活动一个时期,以主力向皖南之石台、太平、祁门、休宁地域发展。18日,朱德、周恩来复电同意先遣队不回闽浙赣边苏区,应利用现有苏区加紧进行动员补充工作,告诫“不要向长江及鄱阳湖方面去”⑦《朱德、周恩来致寻淮洲、乐少华电》1934年10月18日9时30分,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复印件。。先遣队随即着手缩编充实精干战斗连队,清除皖赣边苏区内敌人顽固据点,协助地方武装开辟新区等项工作。

10月20日夜,中央红军正式打响突围战役战斗,需要闽浙赣边苏区牵制住北路更多的敌军注意力。21日,朱德电示先遣队仍应逐步转回闽浙赣边苏区,绝不应再分散兵力。先遣队遵令南下,数次冲击浮梁、婺源多道封锁线,涉渡婺河,终于进入葛源的重溪、界田桥一带苏区。历经磨难的先遣队,机智灵活执行任务,数度变换战略目标,结束了4个来月的“小长征”,部队实力仍能保存一半。

四、突兀敌后,勇担重任

先遣队单兵远征,孤军深入敌后,所到之处大多是城镇,所经之路基本为交通干线,其目的是广造声势,力图吸引更多的敌军眼球,根本就无所畏惧。

像福州这样的省会中心城市,虽多年内战,红军正规部队也没有近前,因此城防体系薄弱。突然间,从江西插过来一支红军兵团,竟然主动进攻福州城,全省震动也是必然的了。先遣队从闽西到闽中、再至闽东、出闽北,差不多纵横福建全境,除了在福州东北与追敌恶战一场外,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这种状况,使得福建省地方保安团队根本就无力对抗,正规军第87师因担任省城守备,不得不远调第49师专司对先遣队作战任务,该部也一路尾随“护送”先遣队离开福建去浙江。

先遣队足足在福建“折腾”了两个月,搅得敌军人心惶惶,再入浙江西南、西部地区活动1个月,更是震动四方。作为国民党统治重心之地的浙江,共产党地方组织也曾零星发动全省各地40余起武装起义,并在浙南建立了红13军(后失败),但从未威胁到城市和交通线。这次则不同,此乃从江西苏区冲杀过来的一支真正的红军正规兵团,具有丰富的阵地战、运动战、游击战经验,还能单独做群众工作、政治工作、创建根据地工作,主要军事指挥员寻淮洲、粟裕等具有北伐战争和井冈山斗争经历与经验。这样一支攻守兼备型的红军精干武装,千里迢迢,突然出现在杭州附近,随时都有可能挺进至上海、苏州、南京任何方向,其产生的军事、政治、社会影响力不言而喻。至于完成中革军委所赋予的宣传抗日、破坏交通、建立根据地三个主要任务,先遣队也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落实。

自江西出发时,先遣队携带了300多担宣传品,约有160多万份宣传材料,内容包括《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告农民书》、《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宣言》、《一致对外——驱除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等,这在当时苏区印刷条件和纸张困难的条件下,中央和军委特意为先遣队赶印的,供沿途张贴宣传之用。这么多宣传资料大部分在福建境内散发掉,一方面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另一方面将军事行动与政治目的融合,使先遣队出师有名。因而,不管军情多么紧急,先遣队不忘政治使命,以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救国主张为己任。如占领水口镇时,正式向全体指战员亮明对外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名义活动,详解行动的意义;打下罗源县城时,政治部宣传员立即上街张贴、书写抗日标语,散发带来的宣传品;路过遂安县白马镇时,司令部还举行纪念“九·一八事变”3周年集会活动。

破袭浙赣铁路杭州至江山段(是时全线尚未完全竣工通车),阻断交通,是中革军委指定重点破坏的地段。以先遣队拥有的简单爆破技术,从未接触过铁路、桥梁这等特殊物体,加之周围敌情紧张,实难达到最佳效果。就在先遣队插到江山、常山地域作战时,面对近在咫尺的铁路、公路,抓紧时间分兵破坏交通线。9月14日,先遣队主力在清湖镇附近与浙江保安纵队激战,同时派出教导队、侦察连全部和工兵连大部去炸五都大铁桥,派两个连去贺村破路,均因遇敌发生战斗而未成。次日,先遣队以第1师全部去炸五都铁路桥,用尽全部炸药,才炸毁铁路桥一段及火车站上器材,另教导队、侦察连赶到白石街附近破坏玉(山)常(山)之间公路。前后几次破坏交通行动,都因所掌握的技术条件以及炸药严重不足问题,未能实现大范围、大规模破击交通的愿望。

破坏交通及创建根据地的计划虽然不太理想,只是先遣队连日攻城拔寨、破路炸桥、横冲直撞,搞得敌军人仰马翻、一日三惊,却也另外达到了意想不到的目的。

其实,掩护主力红军突围西征行动,是先遣队肩负的另一个重要使命,其行动方向、时间、地域、任务、目标等,均视突围准备情况而定,直到中央红军突破广东第一道封锁线之后,才令先遣队最后放弃皖南撤进闽浙赣边苏区。当大军西进湖南之际,先遣队则盘桓浙西、皖南、赣东北边境,依旧孤军活跃在敌后地区,面对敌军重兵围攻仍无所畏惧,是其殊荣。

综上,纵观先遣队征程,先后路过闽东、闽北、皖赣边苏区,陆续留下一些伤病员及小股别动队,实际加强了地方游击武装的干部队伍,提升了其战斗力,增添了坚持斗争的信心。

粗略统计,先遣队在各个游击区域留下了1000余名指战员,成为坚持南方游击战争各游击区的军事骨干力量,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其后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下牺牲、失散。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千里走单骑,正是处于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和中革军委准备长征的大背景之下,绕道跃进至闽东、浙西、皖南敌深远后方多处腹地,多次身陷重围,几乎无日不战,战必伤亡,却能奇迹般地生存并保留下基本骨干,开国将军粟裕(大将)、刘亨云(少将)、乔信明(少将)、王永瑞(少将)、张文碧(少将)等均出自这支具有光荣战史的部队。其战功,永远彪炳青史;其精神,尽显英雄本色。

责任编辑:凌 雁

①《寻淮洲、乐少华致朱德电》1934年10月19日21时,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图书馆藏复印件。

作者唐洪森,男,浙江海洋学院教授,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八一精神”研究中心研究员(舟山 316022)。

猜你喜欢

中革军委先遣队苏区
苏区精神
红星照耀下的湘鄂赣苏区
苏区人家
韩国兴奋玄松月率先遣队来访
长征时中革军委如何坚持军委主席负责制
周恩来为杨立三抬棺
任弼时与湘赣苏区的“肃反”
抗日先遣队最近的胜利
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
对“西北军委”记述问题的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