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语言极端现象浅析

2015-03-13吕升高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缩略常态现象

吕升高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6)

网络语言极端现象浅析

吕升高

(黄河科技学院,河南郑州450006)

在网络语言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极端现象越来越突出,呈现出普及化、常态化的趋势。极致状态变成常态,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这种常态化现象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度研究。

网络语言;极端;常态;规范

社会语言现象往往是人们的社会心理、生活方式、沟通方式、价值观等的直接反映。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往往都会有不同的典型语言现象表征。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的普及,人们认知方式的多元,当代社会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兴语言现象。我们关注到,在网络语言传播的过程中,语言极端现象越来越突出,呈现出普及化、常态化的趋势。极致状态变成常态,这本身就是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这种常态化现象反映了人们的心理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化,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和深度研究。

一、极端词汇使用常态化

在网络语言使用过程中,与其他网络流行词汇相比,表示极端意义的语言词汇,使用频率极高。其传播速度、表现力、影响力和网民使用时的选用几率等各方面都要远远超过其他词汇。诸如:崩溃、狂、晕、倒、雷、爆、巨、吐血、喷血、爆笑、超级、巅峰等极端词汇铺天盖地,随处可见。我们在网络上以“震惊”“狂人”为搜索关键词,显示出的链接可以高达千万条。这些词汇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大类:

(2)传统语义变异走向极端。如:倒、雷、神、奴、毙、呆、爆、炸、极品等。这类词在传统用法中,本身具备了一定的极端化倾向,但是不明显,不突出。但在网络用语的推动下,逐渐过渡,传统语义发生变异,有些甚至改变词性,极端化语义表现越来越明晰。

其他如“房奴”“卡奴”“酷毙”“帅呆”“美呆”“萌呆”“帅爆”“弱爆”“帅炸了”等都是传统语义变异的典型案例,“极品”则是从原来较多的表示褒义转变为较多的表示贬义。

(3)新造词

新造词语有两种情况。

一种为旧词新意和仿词,如土豪、爆表、一表人渣等。

另一种新造词为极端词语的叠用。如高富帅,白富美,矮矬穷、羡慕嫉妒恨、渴望仰慕爱、高大上。这一类词语在表达上往往把表程度上相似的表示同类含义的词语叠加,用这种叠加的方式表示程度上更高层次的表达。

(4)析字词

如“马叉虫(骚)”,“弓虽(强)”,“口黑口黑(嘿嘿)”,还有一些特殊用例如“监介(尴尬)”,“竹本一郎(笨蛋一个)”等,这些用例虽然不多,但用法较为普遍。

(5)析词别解词

这类词一般是把汉语系统中原有的词汇拿出来拆开重新界定每个字(语素)的意义,从而达成一种新的意义组合,这类词大多为贬义。也有少数褒义词,如:“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贬义词则随处可见,如:“蛋白质(笨蛋+白痴+神经质)”,“人类(人渣+败类)”,“天才(天生蠢才)”,“爱心(爱钱又没良心)”,这些贬义词语往往并不是真正的贬义,而是通过逆谐方式来表达一种说话人的极致心态。

(6)方言词与外来词

在新兴的网络词语中,不少极端语汇是方言词和外来词。

“粉”,在闽南语和客家话里表示“很”的意思,网络语言表达时,有不少用“很”的地方被“粉”取代,“粉可爱”。

又如东北话的“贼”,粤语“衰”,台湾话的“娘炮”“正点”等,这些往往是某一地域的标志性表达方式。

(7)数字词、字母词、符号词、缩略词等极简形式

网络语言交流中,往往为了便捷和省力,会采用大量的数字词、字母词、符号词,而且往往以缩略的形式呈现。

汉语缩略词如:“短(短信)”,“电(打电话)”;

数字词如:“886(拜拜了)”“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

符号词如:“@/表示蜗牛”,“〈@__@〉表示醉了”,大多属于象形;

拼音缩略如:“GG(哥哥)”,“PLMM(漂亮妹妹)”,“BC(白痴)”等;

英文缩略如:“ftf(面对面facetoface)”,“btw(顺便byetheway)”“kiss(长话短说keeritsimplestupid)”;

谐音缩略如:“cu(再见seeyou)”,另外字母拟音如:“啊”表示惊奇,“A,你竟然是男的?”;

还有一些特殊的缩略则采用的混合形式,如:“3Q(谢谢)”,“+U(加油)”,“H2↑(氢气符号,谐音亲启)”。

(8)生僻字的使用成狂成癖。

二、极端语言表达方式常态化

除了极端词汇的使用之外,语言表达方式也越来越极端,其中网络流行语的极端简化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而且呈现出越来越流行的趋势。如:“冷漠,无理想,信仰缺失”缩写成“冷无缺”;“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简化后变成“我伙呆”;“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就不要拆穿”经过极度简化后生成词语“人艰不拆”等,但不熟悉网络的人则会不明所以,如“不明觉厉”,也可以说“虽不明,但觉厉”,是“虽然不明白(楼主)在说什么,但好像很厉害的样子”的简略说法。这个词语表面上是在表达菜鸟对专业型技术型高手的崇拜,实际上,常用于吐槽对方过于深奥不知所云。例如:“不明觉厉,直到膝盖中了一箭。”。另外,如“男默女泪(男人看了会沉默,女人看了会流泪)”。这些词语当中,四字格的词语往往会被不熟悉的人误认为是成语,它们很多跟成语有着类似的构词理据。比如“十动然拒”,这个词语就是来源于一个网络事件,2012年11月11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男生王文瑾向他心仪的女生送出了一封他用212天时间写的16万字情书。这封情书的内容包括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内容主要是回忆两人在一起做的事或借景抒怀。他将其装订成册并取名《我不愿让你一个人》。女孩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这一事件中的“女孩十分感动,然后拒绝了他”一句被网友缩略为新词“十动然拒”。而后,网友开始了“十动然拒体”的造句。“十动然拒体”迅速走红网络。如:“地铁男苦守10月,女神十动然拒。”

除了这种极端的语言表达方式之外,语言表达过满,蛊惑人心的标题表达也充斥网络。不管是网络社区、网站文章,还是论坛、微信朋友圈,诸如“史上最”之类的字眼数不胜数,我们分别以“史上最”和“不看后悔”这两个短语为搜索对象,百度搜索显示出的结果分别为100,000,000个和71,400,000个。可见这类极端语义短语的使用频率。另外如“转疯了”“必看”“必转”“必学”“必知”等表达在百度的搜索结果也都在千万以上。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分钟点击量突破×××”“再不看就OUT了”“再不看就没了”“再不看就删除了”“再不看就来不及了”“受益终生”“终身受用”等等,诸如此类的表达不胜枚举。

三、网络低俗词语的过度使用

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些网络极端语言已经渗透到了大众传播的各个途径,网络是主力,然后扩展到电视、电影、广告、报纸、广播、手机等新媒体直至普通的人际传播。可见极端语言现象在传播中已经到了常态化的地步。以“逼格”一词为例,我们在百度上进行了搜索,结果为12,800,000个。其中人民网、新华网、新浪、腾讯、网易、人人网、知乎等大型网站均有使用。其他如绿茶婊、逗比、高大上、完爆、土肥圆、脑残、骨灰级、毛线、灰常等,不仅在网络报纸杂志上广为使用,电视媒体也有大量的体现。同时,在人际传播中也广为使用,还有一部分被应用到了传统的书面表达中。由此可见,极端语言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中已经基本上呈现出使用上的普遍化、常态化现象。

网络语言极端化现象带来了较多的负面影响:大众传播语言使用不规范;学生汉字书写和汉语写作问题百出;信息传播混杂,干扰社会共识;推动网络文化走向极端;带来大众传播中的心里浮躁等等。这些都是当下网络极端语言在无形中带来的影响,如何合理地进行引导和规范,让网络语言朝着更加文明和生命活力的方向发展,是我们要进一步研究的话题。

[1]刁晏斌.当今汉语中极为活跃的“极端词语”[J].辽东学院学报,2004(6)

[2]刁晏斌.文革时期的极端词语及其使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

[3]方清明,彭小川.从认知——心理视角研究新词语[J].语言文字应用,2013(3).

[4]吕游.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

[5]王小敏.文化发展中的现实语用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2012(4).

I109.4

A

1673-0046(2015)7-0206-02

猜你喜欢

缩略常态现象
大海失踪者
“人艰不拆”、“累觉不爱”等网络四字成语与文化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奇异现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