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问题分析及建议

2015-03-10王万起赵培云胡晓丹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1期
关键词:阅读服务移动阅读电子书

王万起++赵培云++胡晓丹

摘 要 传统的纸质图书借阅服务已不能满足高校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图书馆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拓展电子文献的服务方式。论文简单介绍了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建设利用现状,从影响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几个因素着手,进一步探寻提高电子资源利用率的基本策略,从而不断完善电子资源建设,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关键词 移动阅读 阅读服务 电子书

分类号 G252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n E-book Service in the University Library

Wang Wanqi, Zhao Peiyun, Hu Xiaodan

Abstract The traditional paper library service cannot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so libraries should employ modern technology means to expand the electronic literature servic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employment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starting from the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he utilization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to improve the basic strategy, and constantly perfect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onic resources, thus to give the best service to the readers.

Keywords Mobile reading. Reading service. E-books.

高校图书馆馆藏中的电子书比例逐年增加,数字化特征愈趋明显。2012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指出:2006至2011年期间,高校图书馆纸质资源的采购保持稳定,采购电子资源的经费持续走高,电子资源经费建设平均占到全馆文献建设经费的40%以上,并且增长趋势明显,按此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年与纸质资源购置经费持平[1]。然而高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利用却喜忧参半,普遍存在电子期刊利用率很高,纸质期刊阅览室鲜有人问津,但同属于电子资源的电子书利用率却相对很低的现象。因此,探索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模式是当前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 电子书利用中出现的问题

1.1 电子书专属阅读器限制了电子书的利用

国内高校图书馆订购的中文电子书一般均有专属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器,并强制要求下载安装,电子书必须在各自专属的阅读器上才能使用。当前此类数字阅读产品种类繁多,每一种都要下载一个阅读器,让数字阅读越来越沉重,人为给电子书的利用造成障碍。一些没有耐心的读者会绕道而行,无形之中就降低了电子书的利用率。相对而言,利用率比较高的中文电子期刊则不同,各个数据商除提供自己的文件格式外还提供PDF文件格式或者只提供PDF文件格式的文献,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读者使用比较方便。PDF格式的电子资源可以不依赖操作系统的语言和字体及显示设备,阅读起来很方便。

理论上数字图书馆的使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但是由于受到著作权法的限制,数字图书资源供应商选择“防止拷贝”方式保护自己的权益。目前高校图书馆订购的电子书,一般只能在校园IP地址范围内在线阅读,电子资源便于携带的特性不能体现,给读者使用造成诸多不便。目前超星数字图书馆还稍有些放松,超星4.0版本阅读器已支持下载图书离线换机阅读功能,但是步骤繁杂,并且下载的图书只能进行一次迁移。

1.2 电子书检索的便利性不够

许多大学生网上看免费的电子书,而却不知道同样内容的电子书图书馆也有,或者尽管知道图书馆有电子书,但是具体有哪些书却了解不深。高校图书馆近年来虽然购买的电子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与日俱增,然而由于数字图书资源供应商为了各自利益,设置了层层壁垒,以至于每个数据库都成为一个信息孤岛,星罗棋布的信息孤岛彼此之间缺乏连接与沟通,读者利用时主要还是采取各个数据库逐个点击、登陆、查找。因此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对纷杂的电子书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揭示,以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找到所需的资源。

1.3 移动阅读服务不够完善

随着移动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和3G 技术的发展普及,移动阅读逐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移动阅读作为一种不受地点、不受时间限制的新型阅读方式,其读者群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盛大云中书城发布的2012年度中文数字阅读数据报告显示,在云中书城1 600万阅读人群中,有62%的用户选择使用手机阅读,16%的用户选择使用纯电子书阅读器阅读,12%的用户选择使用平板电脑阅读,整体上有超过90%的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进行阅读[2]。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阅读书籍,但这种潮流与图书馆电子书利用率低形成鲜明的反差。其主要是因为智能机的操作系统与PC机不同,PC机上的软件在智能机上不能兼容。智能手机、PAD等移动终端无法安装电子书阅读器。目前各个数据库公司没有推出自己的基于大众移动设备的客户端软件,图书馆电子书不能通过智能手机、PAD阅读,无形之中就拒绝了喜欢移动阅读的读者。

目前从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移动服务内容上看,还仅仅是提供检索、预约、续借等传统服务项目的延伸。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读者在移动终端上阅读电子文献资源需求正在日益扩大,提供深层次的电子书阅读服务将成为高校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必然趋势。endprint

2 对提升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的建议

2.1 完善电子书的建设途径

电子资源建设不能局限于购买数据库使用权,毕竟这些资源不属于图书馆拥有。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就曾说过,“拥有才是硬道理,能拥有,绝不获取”。所以图书馆应该自建部分电子资源,在知识产权许可范围内对本馆馆藏纸质资源进行数字化,把电子书作为纸质图书的有益补充。另外,还应积极收集网上大量的免费资源和开放获取资源,以保证学校办学需求和重点学科、专业的科研需求。网上开放获取类电子书日益增多,已经成为读者可以利用的最重要的文献来源之一,并且此类资源多为PDF格式,下载方便,直接利用,图书馆应该将此类免费电子书扩充到本馆文献资源建设体系中。

2.2 完善统一检索功能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图书馆已不仅仅是文献资源的收藏机构,更是信息服务的提供者和传递者。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引导读者进行有效的阅读,发现真正有用的信息资源,并提高资源使用率是图书馆阅读服务的研究方向之一[3]。

由于图书馆所订购的电子资源的登录地址各不相同,读者需要逐一登录才能够使用相应的电子资源,这样使得读者不胜其烦。高校图书馆为方便读者查询馆藏书目,应该把电子书的书目同馆藏的其他纸质图书的书目进行整合,使读者通过OPAC可以检索到图书的不同馆藏形式,不仅可以查检到纸质图书,还可以检索到电子书。同时,高校图书馆为充分揭示电子资源,也应对不同类型、不同数据库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电子书检索平台,将检索结果集成在同一Web页面上,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检索服务,使读者觉得就像在使用单一库的检索界面一样,避免读者逐个登录数据库、输入检索条件的麻烦,这样读者才会全面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电子书被读者了解的机会大大增多,可以极大地提高电子书资源的利用率。

近年来国家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资金和人才比较雄厚的图书馆自建了文献资源统一检索系统,整体性揭示了本馆订购的数据库和自建的特色数据库资源。读者通过统一的检索界面,一次性输入检索词,不仅可以检索本地纸质资源馆藏,还可以对多个网络数据库同时进行检索,一次性得到馆藏纸本资源和多个网络数据库资源的检索结果,大大节省检索时间。

对于普通高校而言,虽然基本上没有自行建设统计检索平台的实力,但可借助于读秀和CALIS提供的统一检索系统,实现对图书馆订购资源的统一检索。读秀和CALIS都采用基于元数据的检索技术,能够对分布在本地和异地的各种异构资源提供统一的检索,实现电子资源与图书馆原有的查询终端界面进行整合。查询纸质书本的同时,会同步出现电子资源副本的状态,而不是将纸质书和电子书分离在两个界面上。读秀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图书的知识单元,CALIS的优点是能对其组织的集团订购的所有数据库进行检索,即使本馆未订购的资源,也能通过CALIS知道那个图书馆能够获取到,充分体现了CALIS的共建共享思想。

2.3 加大移动阅读服务力度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手机、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等为阅读平台的移动阅读渐渐成为当下数字化阅读的主流。高校图书馆有必要加强建设移动数字图书馆,开展移动阅读推广服务。目前已有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十几家图书馆为读者提供移动服务。从总量上看,目前国内提供移动信息服务的图书馆在全部图书馆中所占比例很低,用户较少,使用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的频率也低。可以说我国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从长远来看,移动图书馆服务,将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美国大学与研究型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在其发表的报告《2010大学图书馆十大发展趋势》中指出,移动设备以及应用技术的爆炸性发展推动图书馆拓展新的服务模式[4]。

2.3.1 引进电子阅读器,提高电子书的利用率

随着阅读方式的改变,图书馆界敏锐的意识到电子书阅读器服务将会成为图书馆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在美国,开展电子书阅读器借阅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占多数,其在电子书阅读器使用上的投入也超过公共图书馆[5]。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先后推出电子书阅读器外借服务,运行后的外借率达到100%。提供电子书阅读器服务既方便了读者阅读图书馆订购的电子书,而且使更多人体验到移动阅读的快乐。据统计,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自从开展电子书阅读器外借服务以来,电子书的利用率大幅提高[6]。电子书阅读器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图书馆推广电子书资源服务提供了新的契机,高校图书馆应在借鉴公共图书馆电子书阅读器服务基础上,购买电子书资源时应考虑捆绑购买资源提供商的手持阅读器,或者向电子书阅读器厂家定制适合自己使用的电子书阅读器,通过安装不同的阅读软件来支持更多的馆藏数字资源[7]。

2.3.2 开发APP,开辟移动阅读服务方式新途径

APP是第三方应用程序Application Program的简称。相比传统的WAP手机网站,APP 在功能上具有资源的有效挖掘与集成、个性化定制与推送、方便易获取及迅速广泛传播、功能丰富及形式有趣等优势。移动阅读正经历着从WAP(手机访问平台)到SMS(手机短信服务)到APP的转变,更多读者开始利用各种手机、电子书阅读器等移动设备进行阅读,APP成为推动读者阅读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8]。近来,盛大文学、龙源期刊网、超星数字图书馆等众多新媒体公司纷纷推出APP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提供的APP在智能手机上实现了查询、预约、续借、新书通报、荐购等功能,支持快速扫描条码查询、续借功能,实现评论和提供关注图书评论互动,包括通过短信和邮件分享给好友。国内高校图书馆的一项研究也指出,从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智能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手机客户端方式正逐渐取代WAP和手机浏览器方式而成为主流,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趋势,主动开发手机应用服务[9]。endprint

2.3.3 加大WLAN的建设力度

CNNIC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超越使用台式电脑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手机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的地位更加稳固,且数量仍在继续增长[10]。智能手机在查询、娱乐、休闲等方面的功能有其他移动终端无法比拟的优势。据艾瑞咨询调查,手机上网群体中有64.7%表示每天都在进行手机阅读[11]。目前高校内拥有智能手机的人在50%以上,WLAN成为手机上网的主要方式。WLAN具有低成本、高带宽的接入优势,当前的802.11a/g可以提供54Mbps的接入速率,未来可以平滑地过渡到802.11n,实现超过300Mbps的真正高速接入,这是现阶段3G技术无法比拟的。高校应与通信商展开深度合作,加大校园WLAN的建设,让WLAN遍布校园每个角落。允许通信公司通过同城互联技术实现WLAN高速连接教育网,实现WLAN网络与原有的LAN校园网互通和统一认证接入,这样高校的广大师生可以方便快捷地通过WLAN访问图书馆订购的电子资源,同时也可以为高校节省自建无线网络的经费投资。

2.4 重视电子资源的宣传和使用培训

电子书利用率低的影响因素除了使用障碍外,用户对图书馆订购的电子书资源不甚了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图书馆要充分利用网站、微博等网络平台,以及传统的橱窗、海报、宣传小册子等多种途径、多种载体、多种形式及时发布电子书资源订购信息,并做好电子书的内容提要、核心关键词等信息的加工;另外还要通过开设检索课,用系统化的讲解培训中外文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介绍图书馆文献传递、馆际互借等服务,定期举办数据库使用的讲座,提高师生利用电子资源的能力。

3 结语

2013年公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的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阅读、PDA/MP4/MP5阅读等)的接触率为40.3%,其中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阅读的文献类型中电子书的阅读量增幅较为明显[12]。数字阅读已经深入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个环节中,未来的阅读是数字阅读和纸质阅读相结合,电子书使阅读内容更加丰富。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继续增加电子书种类和数量,同时消除用户使用障碍,加强宣传和引导电子书利用等促进措施,使得用户能够方便、快捷使用电子书。

参考文献:

[ 1 ] 王波,吴汉华,姚晓霞,等.2011年高校图书馆发展报告[R].北京: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2012.

[ 2 ] 邱玥.电子书,靠什么赢得消费者?[N].光明日报,2013-03-14(15).

[ 3 ] 袁曦临,王骏,孙雅楠.基于PAD的移动阅读行为及阅读体验实证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3(3):22-27.

[ 4 ] ACRL Research Planning and Review Committee.

2010 Top ten trends in academic libraries:A review of the current literature[J/OL].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 News,2010,7(6):286-292[2010-06-20].http://crln.acrl.org/content/71/6/286.full.pdf_html.

[ 5 ] 叶兰.电子书阅读器对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影响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3(1):86-90.

[ 6 ] 蹇瑞卿,胡海燕,崔恒燕.图书馆引进电子书阅读器的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1(8):29-32.

[ 7 ] 郑文晖.高校图书馆电子书服务现状的调查与建议:以“211工程”院校为例[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2):40-44.

[ 8 ] 蹇瑞卿,刘亚.期刊APP化与图书馆电子期刊创新服务的构建[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2):97-100.

[ 9 ] 谢蓉,金武刚.高校图书馆如何推广手机阅读:基于对在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调查结果[J].图书情报工作,2011(14):20-23.

[1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2013-01-05].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P02013012260039

9530412.pdf_html.

[11] 艾瑞咨询集团.2011-2012年中国手机阅读用户行为研究报告简版[R].北京:艾瑞咨询集团,2013.

[12] 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EB/OL].[2013-04-20].http://www.chuban.cc/yw/201304/t20130419_140027.

html.

王万起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馆员。辽宁阜新,123099。

赵培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辽宁阜新,:123099。

胡晓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图书馆助理馆员。辽宁阜新,123099。

(收稿日期:2013-08-28 编校:邹婉芬)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服务移动阅读电子书
谈谈电子书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阅读服务
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生读者移动阅读初探
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影响因子分析
网络竞争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模式分析
电子书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词汇量
我与电子书结了缘
电子书 等